更多元、深入的國際觀點!BBC News中文網內容於關鍵評論網正式上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關鍵評論網自2022年7月起正式轉載BBC News 中文網的文字與圖像內容,BBC News 中文網提供客觀即時和準確的內容且對新聞故事的深入分析與評論,更緊追全球脈動,也讓關鍵評論網耕耘已久的國際內容版圖更趨豐富。
為提供讀者更優質的內容服務,關鍵評論網自2022年7月起正式轉載BBC News 中文網的文字與圖像內容,BBC News 中文網提供客觀即時和準確的內容且對新聞故事的深入分析與評論,更緊追全球脈動,也讓關鍵評論網耕耘已久的國際內容版圖更趨豐富。
從2013年開始,「多元觀點刺激你的想法;不同聲音拓寬你的視野」便一直是關鍵評論網的價值主張,我們致力於提供讀者最多元的觀點,內容層面不僅包含政治、社會,更有著國際、文化等多元觀點,更企圖將複雜議題簡單化,使讀者容易理解。
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不斷嘗試各種類型的新產品,如2015年上線的國際版及東南亞版、2017年與知名主播沈春華共同合作的直播影音節目《沈春華關鍵秀》以及當時podcast尚未成為潮流的之時便推出的podcast節目《馬力歐陪你喝一杯》、2018年推出當時市場上少見專屬國際新聞的影音節目《國際大風吹》,而近期更以podcast節目及互動式頁面等內容產品榮獲具有「亞洲普立玆獎」之稱的SOPA金獎與銀獎肯定。而加上秉持誠實報導、值得信任等信念,也讓我們與BBC News 中文網的理念不謀而合,進而合作打造華文圈更優質的內容策展。
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鍾子偉表示:「關鍵評論網從一個小網站開始,秉持著獨立媒體的理念與經營模式一路走來,到現在已經是旗下具有8個媒體品牌及10間子公司的媒體集團,如今能夠有與國際媒體BBC News中文網合作的機會,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邁向華人世界數一數二媒體的藍圖又更近了一步。」
集團共同創辦人暨內容長楊士範也表示:「關鍵評論網主張多元化的深入報導,除了主流議題之外,也關注著像是同志交友、北極航線等國際間有重大意義,在台灣卻不被鎂光燈青睞的議題,現在能與BBC News中文網合作,不僅完整關鍵評論網的內容布局,更能提供讀者更不同的國際視野。」
關鍵評論網隸屬於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集團旗下品牌媒體還有INSIDE、運動視界、Cool3c、everylittled、未來大人物、電影神搜、歐搜哇及商益。而集團更於2019年至2021年間相繼併購大數據市調公司EK2A、數位廣告公司AD2、士奇傳播整合行銷、以及與愛酷智能科技合資成立的DaEX達思智能科技,在擁有的每月1,800萬國內外使用者及5,000萬頁瀏覽量的資源下,成為華人世界以媒體為核心,結合科技力與數據力,成為閱聽大眾與企業行銷與數位轉型最重要的信賴夥伴。
如需更多資訊,請洽
Street Hung
Email:street.hung@thenewslens.com
關於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

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TNL Media Group)為國際華人社會首創以跨界內容結合數據科技之媒體服務平台。
所服務之閱聽群眾以網路原生世代出發向上、向下延伸,提供兼容並蓄、深度多元且極具影響力的資訊。
藉著零方、一方、三方數據資料庫,透過AI人工智慧資料分析、行銷科技等跨領域核心產品,有效掌握用戶輪廓。以內容為大眾服務,以數據為品牌賦能,以科技為多方對接,是閱聽人內容獲取與企業數位轉型最重要的信賴夥伴。
集團旗下共有8個媒體品牌及10間子公司,在台北和香港共有230多名員工;投資者包含North Base Media 基金、Youtube共同創辦人陳士駿、矽谷創投巨擘Tim Draper之投資基金Draper Associates。欲了解更多資訊,請至集團官網:https://www.tnlmedia.com/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