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是什麼(上):為什麼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國,卻必須履行CRPD的規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是21世紀第一部人權公約,意在保障身心障礙人士在日常生活的一切權利有受到完整保障,台灣也不落人後,於2014年公布國內施行法。今年8月初,國際人權專家將來到台灣開會,討論甚麼呢?就是要檢視台灣在實踐上,是否有符合CRPD的精神。
你有聽過CRPD《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嗎?這部公約是聯合國目前(2022)總計通過的九大國際人權公約之一。
大家可能常聽到民間團體說:「這項措施應該符合CRPD!」但是可能不太了解CRPD的內容,也會想,為什麼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國,卻必須履行CRPD的規定?
甚至在今年(2022)8月初,還會有國際人權專家到台灣開會,檢視政府是不是真的有遵守這部公約。其實這部公約的精神、對身心障礙者權利的保障,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面對即將來到的CRPD第二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Right Plus 多多益善用「人權公約關我什麼事」圖文轉譯包,三個主題十張圖文,一起認識「CRPD是什麼?從哪裡來?」、「台灣的CRPD成績單」,以及「一定要認識的重知識」。
PART I:CRPD是什麼?從哪裡來?
1. 從人權意識到宣言&公約,人類爭權的漫漫長路
沒有人希望身體受傷或心理生病,但有些人卻只因為受傷或生病而被討厭,還因為這樣而沒辦法上學、上班,甚至是去餐廳吃飯。21世紀,人類為了改變這樣不公平的情形,一起締造了一部保障身心障礙者的人權公約:《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
- 人權
人權可以說是「每個人應享有的權利」,時間倒轉到1945年,人類剛剛打完第二次世界大戰,死傷慘重、代價高昂。再加上權利意識興起,大家於是一起約定「國家應負有保障人權的責任」。
於是聯合國開始訂立與人權有關的「宣言」和「公約」,來約定每個國家怎麼去保障自己國民的人權,要(施)求(壓)大家訂定一些規範。
- 宣言
宣言是人類一起把共同的理念、主張,白紙黑字寫下來。雖然不具備法律效力,卻是每個國家願意共同遵守的承諾、價值和行動方針喔!像是1948年訂定的「世界人權宣言」,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份,決定要保障全世界「所有」人類基本人權的重要約定。
- 公約
公約是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也是大家一起協議後的結果。從宣言走到公約,是人類想要更強力實踐約定的發展過程。例如小茹和小花約好每天放學一起回家,後來小瞇也想加入,大家就一起互簽了契約書,確保回家的方式和安全性。
公約就是「國家」和「國家」之間的契約書。有加入聯合國的國家(會員國),就可以透過簽署和批准人權公約,成為國際公約的「締約國」,表示它畫押同意要遵守公約。
從1966年到2022年為止,人類(聯合國)陸續通過了一共9部人權公約,其中一份就是2006年通過的CRPD(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它不但是千禧年來第一部人權公約,也是目前在討論如何維護權利的時候,「最明確以身心障礙者為主、從他們的經驗和視角出發的法律文件」。(就是多多常常在重申的:以身心障礙者為權利主體。)
2. 這不是特權!一部思考多元處境的人權公約
其實在CRPD誕生前,已經有一些公約在保障人權。既然受傷或生病的身心障礙者跟你我一樣,都是「人」、是人權公約保障的對象,那為什麼還需要有一部公約特別討論身心障礙者呢?
因為很難面面俱到嘛!像是《兒童權利公約》保障了全世界的兒童,卻沒辦法花太多篇幅在討論「身心障礙兒童」會面對的各種情境;或者,《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保障了婦女,對身心障礙婦女的權益保障也不夠完整,但她們在工作或生活中碰到的困難,常常比一般婦女更複雜。
像這樣同時擁有不同的身分的人,很可能面臨「多重不利的處境」,所以要從身心障礙者的視角和經驗出發,把不同的需求在這裡都保障到喔。
或者,像身心障礙者常常被當成社會的「依賴者」,不太有機會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CRPD就會很重視去維護他們自己的選擇和決定權,並且強調他們有權利參與跟他們息息相關的所有事務。也就是他們常在說的:「沒有我們的參與,不要為我們做決定!」

3. 眼鏡仔是身心障礙者?我的障礙,誰說了算?
你曾經有因為「身體限制」而遇到困難的時候嗎?例如近視的小瞇說,他如果沒有戴上眼鏡,連要去巷口的麵包店買麵包都沒有辦法。這時候,「眼鏡」對近視的人來說真的是很重要的輔具吧。
你能想像一個沒有(隱形)眼鏡的世界,近視的人要怎麼生活嗎?就是因為(隱形)眼鏡已經普遍到讓我們幾乎忘了它的存在,也不會讓近視的人因此沒辦法上學上班,所以現在沒有任何人會說,近視的人有「障礙」,是「身心障礙者」。
當然,也不是說你現在把眼鏡拿掉,就突然變成身心障礙者了。國際上對身心障礙的認定,還是有一些細緻的標準。只是我們可以理解到,身體上的限制到底會在生活中造成多大的困難,其實跟外在環境(例如有沒有適當的輔具和無障礙環境)很有關係喔。
例如,對使用輪椅的人來說,雖然坐在代步工具上,卻還是有很多地方讓這個輔具卡住,讓使用者一再成為「障礙者」。想去餐廳用餐、去書店看書、去髮廊剪頭髮,都可能因為這些場所只有樓梯或有門檻,而沒辦法自由進出。
也因為大多數的日常活動都無法進入,久而久之就容易被人遺忘,甚至對他有差別待遇。讓人只是因為身體受傷,或是心理生病了,就被排除在外。
但如果外在環境、社交場合都很友善,很多身心障礙者又可以投入社會。這就是CRPD在強調的:「沒有障礙的人,只有障礙的環境。」那些因為身心受傷/生病而無法和你我一樣享有各種權利的人,都是CRPD要保障的對象。
小補充:所以你應該也發現了,身心障礙者不一定是永久和唯一的身分,有些人短暫受傷,也可能在當下成為障礙者。
而且只要外在環境打通、消除社會對於障礙者的偏見和刻板印象,這些人都可以發揮自己其他的身分,可能是學生、立委、主播、運動員等,障礙就不再是障礙了。
PART II:台灣的CRPD成績單
4. 國際公約關我什麼事?沒辦法締約也可以變通
前面有說到,有加入聯合國的國家(會員國),可以透過簽署和批准人權公約,成為國際公約的「締約國」,表示同意要遵守公約。不過大家都知道,台灣因為國際地位爭議,不是聯合國會員國,當然也沒辦法成為正式的「締約國」。那怎麼辦?
你可能會說,「沒怎麼辦啊,不一定要加吧!」不過,在許多外交、經濟和國家彼此結盟的場合,為了推廣人權價值,其他國家經常會看你有沒有簽署人權公約,來判斷你對待自己國民的態度、觀察你有沒有侵害人權,再決定要不要跟你成為盟友。
所以事關重大。更重要的是,台灣從2000年初,就有民間力量不斷在催促政府趕快加入保障人權的行列,一直到2009年,我們終於規畫出一個專屬於台灣的變通方式(只要有心,什麼聯合國身分都不是藉口啦),那就是「公約施行法模式」。
大戶玩日本:永豐「DAWHO之夜」帶你一起攻略日本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6/14 19:30 永豐銀行攜手關鍵評論網舉行「DAWHO之夜」直播活動,由吳怡霈主持,邀請旅日知名作家張維中、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一起線上教你探訪日本旅遊秘境,如何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玩得輕鬆又盡興!
隨著疫情解封,各國邊境與觀光政策開放,全球旅遊市場逐漸復甦,2023年臺灣的出國旅遊需求正大幅成長中,尤其到日本旅遊的臺灣旅客人數與日俱增。對於國人而言,日本向來是出國旅遊的最佳首選,當地的美食及文化都深受國人喜歡。6月14日關鍵評論網將與永豐銀行DAWHO數位帳戶攜手舉辦一場線上直播活動──「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教大戶們如何到日本好好玩一波,大肆採購、吃美食,同時也別忘了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自在旅遊無負擔!
疫後旅遊的日本秘境攻略
「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的線上直播活動,邀請到懂生活又熱愛旅遊的吳怡霈擔綱主持,今年上半年才到日本旅遊的她,直播中將請她分享旅遊的最新感想,拋開只有逛街和美食的行程,從她的經驗中讓觀眾體會深度遊日本的不同樣貌。
活動中也特別邀請旅居日本多年的知名作家張維中,帶大家一起體會在地的日本風情,實際走進他在日本的生活,認識日本東京華麗街區樸素特有的一面;而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則要以擅長的行為財務學,與大家分享平時應培養的理財習慣及如何妥善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為自己存下一筆旅遊基金,為日後的旅遊提前做好準備,玩得輕鬆又盡興。
永豐DAWHO與你一起玩日本
自從日本重新開放邊境,相信大家對於日本行都已經迫不及待了吧!在數位網路時代下,規劃旅遊時除了便利可得的網路分享資訊,便捷高效的數位工具也是在兌換外幣及消費時不可或缺的利器,永豐銀行的新世代 VIP 數位帳戶「DAWHO」所具備的全方位金融科技服務,正是您最貼心的旅遊幫手。想知道更多關於日本秘境攻略與旅遊前的理財消費知識,讓我們一起向他們請教疫後重返日本旅遊前需要注意的事項及相關旅遊優惠內容!
※同步提醒大家 ,本次直播由永豐大戶數位帳戶贊助,但節目的討論不代表永豐銀行立場。想了解更多大戶的質感理財生活歡迎加入永豐DAWHO的I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