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激辯是否延役最後3座核電廠,波蘭議員喊話:「如果德國人不想用,應該租給我們」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波蘭共同左翼黨領袖詹柏格(Adrian Zandberg)在推特上也建議,波蘭提出一個前衛性建議,倘德國不想自己使用他們的核能,他們應該把它租出去,因為德國核電站應該繼續「為了歐洲的安全和氣候的利益」運行。
(中央社)在德國,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機重新引發關閉該國最後3座核電廠是否明智的爭論。就連執政聯盟成員也表示,延期將不再是禁忌。
法新社報導,德國政府25日宣布,將等待新的全國電網「壓力測試」結果,然後再決定是否堅持在年底前逐步淘汰核能的承諾。
相關決策將在未來數週內公布。這可能成為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的關鍵時刻,當地的家庭和企業正為艱困的冬季預做準備。
烏克蘭戰爭導致能源成本飆升,加上俄羅斯向歐洲輸送的天然氣不斷減供,導致德國難以在寒冷季節來臨之前補滿儲備,也提高實行緊急節能措施的可能性。
這與今(2022)年稍早的情況截然不同。3月份的初步壓力測試發現,德國即便沒有剩餘的核電站,也能確保能源安全,政府隨後決定維持原定計畫,這3座核電廠將於今年12月31日關閉。
日本2011年發生福島核災事件後,時任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決定分階段廢除核電。現任總理蕭茲(Olaf Scholz)的三黨聯合政府中,社會民主黨(SPD)和綠黨(Green party)長期以來反對改變既有廢核路線。
贊成告別核電人士認為,原子能僅占德國電力供應的6%左右,對解決供暖用天然氣不足的主要問題幾乎無濟於事。
不過,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已預告,北溪一號管道對歐洲天然氣運量27日起將減至20%。隨著能源安全前景急遽惡化,對於德國是否在今年底全面廢核,梅克爾所屬的保守派是呼籲重新考慮此議題的最響亮聲音之一。
德國最大反對黨中右翼基督教民主黨(CDU)主席麥茲(Friedrich Merz)也說,像法國這樣堅持使用核能的國家可能有其道理。他近日受訪時表示:「我預測核電站的壽命將在今年底延續下去。」
德國堅持關核電廠,波蘭願租用捍衛歐洲能源安全
(中央社)波蘭共同左翼黨(Lewica Razem)議員馬蒂西亞(Paulina Matysiak)21日在波蘭議會提出前衛建議,「如果德國人不想自己使用他們的核能,他們應該把它租給波蘭。」
她在波蘭議會的歐盟事務委員會議中進一步指出,「在2022年,關閉低碳能源發電廠是氣候犯罪。我們應該努力確保核電站不被關閉。」
隨著俄烏戰爭即將延長到冬季,歐盟能源危機依然未解。長久以來,德國獨自透過波羅的海北溪一號和二號管道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並供應給歐洲各國,獨自享受進口與代理天然氣的特權,控制著整個歐洲。
但也因俄烏戰爭爆發,使得大部分國家理解到俄羅斯將天然氣武器化來控制歐洲整體能源與經濟命脈。
波蘭媒體Vikendi24日報導,許多能源和經濟專家警告德國不要將境內的核電廠全數關閉,但德國政府仍表示最後3座核電站:Isar 2、Emsland 和Neckarwestheim 2將於今年關閉,並退出電網。
但另一方面,偏偏波蘭沒有核電廠。波蘭1989年首次嘗試利用蘇聯技術開發自己的核能,但後來被取消;新計劃是在2033年開始營運位於格但斯克以北的發電廠。
波蘭共同左翼黨領袖詹柏格(Adrian Zandberg)在推特上也建議,波蘭提出一個前衛性建議,倘德國不想自己使用他們的核能,他們應該把它租出去,因為德國核電站應該繼續「為了歐洲的安全和氣候的利益」運行。
波蘭能源媒體Energetyka24在16日揭露德國政府誤導德國公民,暗示由於燃料供應困難,德國核電站的運營將無法延長。所有跡像都表明,柏林希望不惜一切代價關閉核電站。
這項政策令許多人不解,因為能源危機沒有解除,歐洲都將掌握在俄羅斯手中,為歐洲與自己國家奮戰的烏克蘭人性命,更在德國能源政策中,顯得一點都不重要。
這項由馬蒂西亞所提出的建議也引起許多德國以及歐盟媒體的關注。根據波蘭媒體Gazeta Wyborcza報導,改革研究會(Insititution Reform)的執行長斯涅戈基(Aleksander Sniegocki)表示:「租約只是一個標語,它的目的是引起人們對這個問題的關注。」
詹柏格也強調,「這不是德國內部事務,正如波蘭能源轉型不僅僅是我們國家的事情一樣。如果任何一個歐盟國家的能源系統發生動搖,我們都將承擔成本。我們不應該在這個問題上保持沉默,波蘭應該在歐盟峰會上提出這個問題。」
波蘭社群媒體輿論也表示,德國聲稱他們「不需要」電力。好吧,即使那是真的(但其實不是!),歐洲其他地區尚需要電力。如果德國可以把破壞環保造成空氣污染的褐煤電廠賣給捷克,那應該也能出租核能電廠給波蘭才是。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 天然氣危機加上凜冬將至,堅定廢核的德國重新考慮延長3座核電廠壽命
- 北溪一號管恢復供氣仍難以安心,歐盟「開源節流」計畫能度過能源寒冬嗎?
- 歐洲能源大動脈「北溪一號管」:一條牽動著世界能源格局和地緣政治的「敏感神經」
- 俄烏戰爭引發能源危機,土耳其擬自土庫曼輸入天然氣,再向歐洲供氣
- 美國、中東有豐富能源可替代,為何最重視環保的歐洲仍計畫重啟燃煤發電?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羅元祺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