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開台2年普及率僅24%,NCC:部分民眾習慣699方案,電信三雄掀起資費「提速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NCC副主委暨發言人翁柏宗表示,時空環境不同,3G升到4G時,智慧型手機普及、民眾也有上網需求,所以4G普及率較快,但現在4G升級5G,部分民眾習慣新台幣599元、699元的4G吃到飽方案,現在雖然有殺手級體驗,但還沒有殺手級應用,因此提升普及率會需要多一點時間。
5G開台2年普及率僅24%,NCC:部分民眾習慣699方案
(中央社)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昨(27)日發布4G與5G開台2年成績比較,資料顯示5G普及率僅24.46%,遠不及4G迅速破6成;NCC分析,上網需求熱切帶動4G普及率,如今人人有智慧手機,加上民眾習慣新台幣599元、699元4G吃到飽方案,且5G還沒有殺手級應用。
NCC昨天舉行例行記者會,並提供4G與5G開台2年的成績表現,根據資料,台灣於2014年5月提供4G服務,短短2年內戶數衝到1464萬、普及率達62.29%;反觀5G開台2年,戶數僅567.1萬戶、普及率達24.46%。
NCC副主委暨發言人翁柏宗表示,時空環境不同,3G升到4G時,智慧型手機普及、民眾也有上網需求,所以4G普及率較快,但現在4G升級5G,部分民眾習慣新台幣599元、699元的4G吃到飽方案,現在雖然有殺手級體驗,但還沒有殺手級應用,因此提升普及率會需要多一點時間。
翁柏宗表示,台灣民眾接受新技術比例算蠻高的,跟中國、日本、韓國、美國相比,台灣5G服務2年普及率達25%仍算是前段班。
此外,翁柏宗指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3期特別預算有「補助5G網路建設計畫」,鼓勵電信事業建設5G網路,去年預算為新台幣99.2億元,今年度預算有55.7億元。
根據NCC資料,台灣在2014年5月底開始提供4G服務,開台半年普及率達11.89%,開台1年普及率達27.65%,開台2年的4G戶數為1464萬、普及率達62.29%。台灣5G服務在2020年6月底開台,開台半年普及率為6.18%,開台1年普及率為12.99%,開台2年的5G戶數為567.1萬戶、普及率達24.46%。
5G超量網速悄悄變快,電信業競相調整提高用戶升級意願
(中央社)遠傳電信宣布,5G月租799元的超量限速,從原本10Mbps拉高到21Mbps後,台灣大哥大跟進,中華電也表態,因應市場機制也會調整,意味著「提速戰」正式開打。

隨著台灣5G開台滿2年,近期電信三雄資費掀起一波「提速戰」,為鼓勵4G用戶升級,包括599、799、999等資費,都提供用戶超量後仍可上網的服務,然先前799超量後網速僅有10Mbps,遠傳近期再開出第一槍,翻倍上調至21Mbps,提高用戶升轉5G意願。
至於中華電信動態,中華電信個人家庭分公司總經理蘇添財5日出席記者會,在受訪時預告「很快就會在官網上看到」。稍早中華電信官網已更新,799資費量到降速為21Mbps。
但中華電強調,並非「跟進」,是隨著市場機制在應對,而這樣的策略可以吸引更多4G的用戶升級5G,也是多元資費的做法。
事實上,為衝刺5G資費用戶滲透率,遠傳電信在去(2021)年9月就率先將5G 799資費超量限速值由5Mbps(4G輕速上網吃到飽)改為10Mbps(4G疾速上網吃到飽),當時中華電信與台灣大隨後就跟進。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