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老夫婦用數學破解樂透,10年贏得2600萬美元,傳奇故事被好萊塢搬上大銀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故事從2003年開始,將六名子女撫養成人之後,塞爾比夫婦決定把小店轉手賣掉,凖備退休安享晚年,突然一天塞爾比先生看到Windfall樂透廣告。他仔細研讀了那個樂透的遊戲規則,並很快的在心裡默算了一下,結果發現中獎的機率很大。「我發現了一個破綻。」
中樂透獎是許多人的美夢,但美國老夫婦利用簡單的數學計算,再仔細研究樂透的遊戲規則,在10年之間合法贏得數十次樂透,彩金高達2600萬美元(約新台幣7億8000萬元),他們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從2003到2012年將近10年的時間裡,塞爾比夫婦(Jerry and Marge Selbee)在美國兩個州的樂透彩不斷地贏得彩金,塞爾比先生說他中獎的秘密其實就是很簡單的算術,只花了他「三分鐘」,而且完全沒有違法。
他們兩人中樂透的傳奇故事,也被好萊塢改編拍成電影《傑瑞和瑪姬生活闊綽》(Jerry & Marge Go Large),並在上個月上映。
該片導演是《穿著Prada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的導演大衛.法蘭科(David Frankel),由布萊恩.科蘭斯頓(Bryan Cranston)和安妮特.貝寧(Annette Bening)飾演塞爾比夫婦。
導演大衛.法蘭科表示,這部影片為塞爾比夫婦的傳奇故事增添了一些創意,但影片忠實反映出塞爾比夫婦的簡單生活,以及他們並沒有因贏過那麼多次樂透而被沖昏頭。
「基本算術」
和好萊塢電影《華爾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裡面人物的紙醉金迷和奢華放浪相比,塞爾比夫婦的故事完全平凡無奇。

Photo Credit: Paramount+ / BBC News
他們兩人一輩子都住在密西根州(Michigan)的小鎮埃弗里特(Everett),小鎮上沒有什麼重要大事,他們在小鎮的大街上經營一家小小的便利店。
故事從2003年開始,將六名子女撫養成人之後,塞爾比夫婦決定把小店轉手賣掉,凖備退休安享晚年,突然一天塞爾比先生看到Windfall樂透廣告。
他仔細研讀了那個樂透的遊戲規則,並很快的在心裡默算了一下,結果發現中獎的機率很大。
塞爾比先生2019年接受美國《CBS》電視採訪時表示:「我發現了一個破綻。」
要贏得Windfall樂透,玩家必須對中所有六個樂透號碼,如果沒有人六個號碼全中,彩金將分配給對中五個號碼、四個號碼和三個號碼的人。
按照這個規則,分享彩金的中獎率要比一人獨中頭獎的機率高出很多。
塞爾比先生以此推論,如果他大量買彩券那麼中獎機率就會很高,他計算出如果花1100美元(約新台幣3萬3000元)買彩券,他很有可能至少會有一張彩券選中四個得獎號碼。

Photo Credit: Paramount+ / BBC News
「我中了一張四個號碼贏了1000美元,18張三個號碼,每張贏50美元,那就是900美元。」
「所以我花了1100美元,贏回來1900美元。這只是基本的算術而已。」
開公司買彩券
美國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的資料顯示,美國人每年花大約700億美元買州立樂透彩券,平均下來每人花230美元。
塞爾比先生花在買彩券上面的錢要比這個數字高很多,但是中獎機率也更高。
他越買越多,有一次花了3600美元,結果贏了6300美元,還有一次花了8000美元買彩券,卻贏回了16000美元。
他跟妻子說他買樂透贏錢的事情,於是夫妻兩人開始投資成千上萬元買彩券,到後來還成立GS投資策略公司(GS Investment Strategies LLC)專門來管理資源。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後來他們決定邀請小鎮其他人一起來投資他們成立的買彩券公司,投資500美元可以獲得公司股票一股。
埃弗里特小鎮上的農夫和律師都來投資,贏得的樂透獎金越來越高,據公司帳簿記載,有一次還贏了85.3萬美元。
公司盈利很好,但這也意味著塞爾比夫婦必須花很多時間來買彩券,管理帳務和其他公司瑣事,等於兩人又重新全職工作了。
後來密西根州的Windfall樂透結束了,不過一位朋友告訴他們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也有類似的樂透,叫做Cash Windfall。
他們花了幾分鐘簡單算了一下,就知道他們可以繼續靠著這個模式贏錢,只是現在要花更多時間來回數千公里買彩券。
在六年的時間裡,塞爾比夫婦跨越六個州到位於馬薩諸塞州的兩個投注站買Cash Windfall彩券,平均每次花60萬美元買彩券,一年玩七次。
在這個跨越六個州買彩券的浩大工程中,他們每次必須在酒店裡待上10天,每天花10個小時人工整理彩券,絶對是個全職工作。
80歲的塞爾比先生表示:「這給你一種成就感、滿足感,而且不只是對我們自己,對我們朋友和家人也很值得。」
是否違法?
《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2012年發現有數家樂透投注站每次都開出許多中獎彩券,他們調查後發現,不只是塞爾比夫婦大規模買彩券,一群麻省理工學院的高材生也發現這個高額投注贏獎金的方法。

Photo Credit: Paramount+ / BBC News
馬薩諸塞州州政府對此展開調查,但他們並沒有發現任何違法的事情。
州政府調查人員蘇利文(Greg Sullivan)表示,一開始大家都以為這一定涉及組織犯罪或貪污舞弊等不法行為,但調查之後發現就是幾個數學天才找到合法的方式撈了數百萬美元。
基本上,任何算出得獎機率的人都能用相同方式贏得彩金,但只有在沒有任何人六個號碼全中的情況下,這種大規模買樂透的中獎模式才有效,否則就只是頭獎一人獨得所有彩金。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看見身障老後的照顧困境,讓照顧悲劇不再發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伊甸基金會期待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不需自己一肩扛起所有的照顧重擔。
高齡社會是醫療技術進步、養生觀念提升的反映,但這樣的發展,也伴隨著許多問題,比方勞動力下降、經濟問題、醫療需求改變等。與此同時,我們可能較少關注到的身心障礙族群以及他們的照顧者,同樣也呈現逐年高齡化的發展,而且背負著更多挑戰與考驗,包括家庭、社會資源、公眾意識等。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七成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的身心障礙者,是由家人照顧。老人福利法定義老人為年滿65歲,而身心障礙者往往比一般人提早退化20年,表示身心障礙者45歲即邁入老年期。在家人依舊承擔最多照顧勞動的現況,身心障礙者與照顧者雙雙老化的現象加速,照顧需求更顯迫切與複雜。
關於身心障礙者,你所不知道的是⋯⋯
「自從2000年以來,台灣的社會福利發生了很多變化,不管是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當然,也包括政府開始推動長照2.0的制度。這些改變的立意都是良善的,但是我們的社會觀念卻可能還沒有追上。」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談起關於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有感而發地表示。

在台灣,大眾對身心障礙者還是普遍存在著排斥的心態。何副執行長提到,這樣的排斥,可能不僅僅存在於一般身心健康的民眾,甚至是身心障礙者的家屬,都有可能抗拒接受現實,選擇封閉自己和身心障礙者,停止與外界接觸。「在推動照顧身心障礙者相關的服務上,真的是困難重重,比方我們要辦活動,或者要尋找合適的機構場地,常常遭到民眾抗議。」何副執行長表示。不過,即使如此,伊甸基金會想要持續為身心障礙者倡議、改善現況的決心,並沒有絲毫改變。「因為照顧身心障礙者,真的是非常重要,同時也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沒有人應該被孤立,或者獨自承擔這一切。」
目前伊甸基金會提供日間照顧、居家照顧、社區服務、住宿機構等不同形式的服務,希望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方式來照顧身心障礙者。「除此之外,因為科技不斷地進步,很多觀念也都在改變,伊甸希望可以永遠多想一步,替大家先做好準備,所以我們提供的各種課程、教材,還有對我們工作人員的培訓等,也都持續在更新。」為了打破傳統觀念上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排斥感,伊甸基金會更是持續舉辦活動,透過各種媒體、平台的宣導,希望能夠改變社會普遍的觀感。更重要的是,讓所有的身心障礙者和他們的家屬知道——你不需要孤軍奮戰,伊甸願意提供各種你需要的支援和資源。
當我老了,你也老了
提到伊甸所能提供的支援和資源,家有多重障礙者的恩蓉媽媽對此感受最深。「我們恩蓉是多重障礙的孩子,她還在我肚子裡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既然我們選擇迎接她的到來,就必須要為她做好最周全的準備,所以我跟恩蓉爸爸一直都很積極地去找各種課程、復健來上,希望恩蓉在人生的這路上,可以走得更順一點。」恩蓉自從八個月大左右就開始接受復健,在醫療上,恩蓉的爸爸媽媽也非常重視她的黃金治療期。除此之外,各種相關的課程、活動,恩蓉爸爸和媽媽也都盡可能去學習、接觸。在恩蓉一家搬到台北之後,恩蓉更是直接開始使用伊甸的日間照顧服務。「這個決定真的是最好的決定,因為伊甸的照顧服務,改變了我們一家相處的氣氛。」恩蓉媽媽真誠地說。

恩蓉是個喜歡學習的孩子,在享有義務教育的十二年期間,她白天到學校接受教育,傍晚放學回家休息,行程和一般的學生幾乎一樣。但是在高中畢業之後,恩蓉就面臨了大學裡面沒有這樣的服務的問題,換句話說,她白天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待在家裡,由爸爸媽媽照顧。
「那時候我們想了很多方法、討論過各種可能性,但是因為恩蓉是多重障礙,能夠幫助她的機構真的不多,後來我們只能選擇看護,讓她待在家裡。」但這樣的做法引起了恩蓉很大的反彈,因為她喜歡接觸新事物和具有學習的熱情,和被困在家裡的現實,起了巨大的衝突。恩蓉常常鬧起脾氣,爸爸媽媽也被迫在日常的工作之外,還要處理更多事情、更多情緒,一家人都感到喘不過氣來。
「搬到台北之後,我們進入了伊甸的民生日照中心,在這裡恩蓉可以參加課程,可以復健,有很多她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讓她非常開心;甚至我常常很驚喜地發現,她持續在進步、在成長。」不只如此,一家人因為伊甸照顧服務的幫助,都各自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在體力上、心情上都更加有餘裕與彼此相處。
你的辛苦有伊甸懂,請放心好好休息
「絕對要尋求協助,一定要給自己一點休息的空間。」恩蓉媽媽談到過去認識的朋友中,也有一位家有身心障礙兒的媽媽。「那位媽媽的先生沒有辦法接受有障礙的孩子,在孩子出生沒多久之後就選擇消失,把孩子丟給媽媽。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家家境還不錯,不需要為經濟問題太費心。」即使如此,這位媽媽朋友還是在某一天傳訊給恩蓉媽媽,說自己真的很累,想要結束一切。「我收到訊息真的嚇到了,立刻找里長、找社工過去那位媽媽家,還好沒有發生遺憾的事情。但這也讓我思索到,人是沒有辦法獨自存在的,特別是有身心障礙者的家庭,了解各種支援系統可以怎樣隨時幫到你,隨時給你一個出口、一個喘息的機會,真的很重要。」
把成為身心障礙者家庭的後盾,當成一生目標的何副執行長,也提到他在第一線上,觀察到一些家庭的狀況。「很多家庭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原因,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家裡有這樣的問題,覺得很羞恥;有些則是對外尋求協助,就會產生愧疚感。這樣的觀念,其實直到今天還一直困擾著非常多的家庭。」除此之外,經濟上的壓力,也是讓許多身心障礙者家庭不敢求援的主要原因之一。何副執行長提到,曾經遇到過一位身心障礙者,他的一天四餐就是一片厚片吐司,切成四塊,早餐、午餐、晚餐、宵夜各一塊。「而且你可以看到那片吐司已經是幾乎要腐敗的狀態,真的很令人揪心。」

目前政府已經開始在很多地方設立日間照顧機構,就是希望讓身心障礙者可以就近在社區裡也接受到不同需求的照顧服務。何副執行長強調,現在政府有補助,伊甸基金會也很願意提供急難救助,給所有有需要的家庭,一個暫時緩解現況的機會。「只要願意尋求援助,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幫到你。我們只希望能夠傳達一個觀念:讓身心障礙者獲得更好的照顧,其實是讓整個家庭過得更好。」
這是一段讓力量凝聚的旅程
除了縱向的提供幫助之外,橫向的新知教育、心得分享也一樣重要,伊甸透過許多方式,讓資訊透明,讓不管是不是身心障礙者和其家庭,都能對身心障礙者的能力和需求更有概念。
何副執行長邀請大家收聽伊甸的Podcast——「先來一杯,我們再聊」,希望能透過照顧者的分享,讓彼此都有傾訴、傾聽的機會,更讓未來都可能是照顧者的你我,有越來越多的參考樣本。與此同時,讓照顧者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自己也有權力追求快樂與自我人生。
談到分享,恩蓉媽媽也非常同意「吐苦水」的重要性。「因為我先生是牧師,我身為師母,其實也常常扮演著傾聽者、照顧者的角色,所以我都很鼓勵有同樣狀況的家庭,把感受說出來、把問題說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恩蓉媽媽希望讓更多身障家庭知道他們並不孤單:勇於求助、適時喘息、讓專業介入。
伊甸基金會從身心障礙者的角度出發,提供個案管理、心智障礙者雙老家庭支持、支持性就業、日間作業設施、日間照顧服務、社區居住等服務,另外還有居家修繕、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等。不僅為身心障礙者提供了實際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給予了他們和家庭一份深深的愛和希望。就像恩蓉和恩蓉媽媽,透過這些協助,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並成為社區中傳播正能量的重要角色。我們期待更多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重擔,真的不用自己一肩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