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統一買下家樂福穩居通路霸主,羅智先打破全聯一哥夢之後還有更重要的功課

統一買下家樂福穩居通路霸主,羅智先打破全聯一哥夢之後還有更重要的功課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筆交易案除了投資報酬率,還有家樂福的戰略地位將讓統一集團有絕對的議價能力,而一個幾乎壟斷主宰所有日常生活所需的企業,如何在「公司獲利」與「消費者權益」上取得平衡,也是該做的功課。

文:藏紅花(資深媒體人、政治國會幕僚)

7月19日深夜,隨著全聯併購大潤發一案通過後,統一也不甘示弱的隨即買下家樂福股權,這筆高達290億元台幣的交易,就這麼一舉將對手全聯打趴,續做台灣實體零售業霸主,台灣已經正式進入「統一與全聯」兩大集團主宰實體零售業的新時代!

仔細觀察這筆交易,實際上在台灣當零售一哥的統一,面對來勢洶洶的全聯於去年底併購大潤發後,一直都有不得不併購的壓力,否則將失去零售業霸主的優勢。數字會說話,全聯併購大潤發一案確定後,年營收今年將一舉突破1900億元,可望超越統一超台灣本業營收,零售市場一向是誰最大,誰才有「bargaining power」,長期當慣老大的統一當然不能坐以待斃。

也因此,從去年全聯宣布購入大潤發股權後,「家樂福的股份要出售給誰」一直是市場的話題。有興趣的買家一度傳出兩大競爭對手,分別為一是國內最大私募基金達勝集團董事長郭冠群,整合萬海、中嘉、統一、宏泰和玉山等,以共組投資基金的模式參與台灣家樂福的競標案;二是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弟弟,寶豐隆興業創辦人蔡鎮宇。

這當然讓統一小股東很心急,在5月份的股東會上頻頻問統一董事長羅智先,到底要不要買家樂福?羅智先先是淡定的說:「法方不斷變更版本,雙方至今沒有共識」,待股東會再次面對小股東提問,也僅淡淡地回應,「按照法定流程走」。如今看來他早有定見,就是等歐元近期暴跌後等諸多因素趕緊進場,達到逢低買進又不會拖久的效果。

羅智先的等待是有原因的,一來今年俄烏戰爭爆發,全世界進入通膨時代,法商已經兜售家樂福一年多,必定想速戰速決,加上今年3月楊梅家樂福倉儲大火,楊梅倉儲是家樂福近年的大型倉儲投資,火災對這筆交易的金額是個減項,法商急於脫手,統一趁隙買個不貴的價格,又能適時出手截斷全聯的一哥夢,選在深夜發表重大訊息也是合情合理的了。

但購入家樂福股權後,統一並非就此穩坐霸主,必然後續將利用台灣最大整合零售通路的地位,對其上游供貨廠商採取更低的進貨價格,才能確保其獲利。因為純就金額來分析,家樂福疫情前每年獲利約17至19億元,統一如今花了290億元取得60%股權,每年多挹注集團獲利約在10億元上下,換算投報率約在3%上下。

這個報酬率在零售業來說並不算高,因此未來統一勢必在採購端壓低價格,才能拉高報酬率。

8efe9ze27tvdkl2zrix8ebsfs2sdpi
Photo Credit: 中央社

進一步觀察,這筆交易案看的除了投資報酬率,還有家樂福的戰略地位將有助統一集團在零售業的競爭優勢,在各式各樣終端產品業都具有絕對的議價能力,這才是統一、或者說是羅智先所想掌握的目標。舉例來說,購買洗衣粉單品項,消費者可以至大賣場購買、也能到社區型的超市購買、更能選擇到應急的便利商店購買,但不論在哪裡買,都是統一的通路!

在這種「範疇經濟」多角化經營成形後,消費者每日的食衣住行育樂等不同需求,幾乎都可對應到統一集團旗下所有實體通路,加上更為無遠弗屆的虛擬通路例如電商,統一集團幾乎能滿足消費者所有需求,這讓統一對於製造商或批發商,無論是採購力量或議價能力都會大增,相對而言,統一對消費者的企業責任,就遠比其他的行業重要的多。

也因此,不論是穩坐一哥的統一,還是試圖挑戰的全聯,政府和公平會及媒體第四權,關注焦點可不只有雙雄誰能領先、誰的獲利比較好,而應將重點放在「企業責任」!一個幾乎壟斷主宰所有日常生活所需的企業,在擁有上下游議價驚人能力的同時,如何在「公司獲利」與「消費者權益」上取得平衡,這恐怕才是身為通路霸主統一該做的功課!

本文經思想坦克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