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成功恢復死豬細胞與器官,改寫死亡定義為「可逆轉的生物過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葛羅斯曼醫學院(Grossman School of Medicine)的帕尼亞(Sam Parnia)說,這是「一項真正了不起且意義非凡的研究」。他說,這顯示死亡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一個「在發生數小時後仍可治療、仍可逆轉的生物過程」。
(中央社)科學家昨(4)日宣布,他們在豬隻死亡一小時之後,成功恢復牠們體內血流和細胞功能。專家們表示,這項突破可能意味著死亡定義需要更新。
《法新社》報導,此一發現為人類未來一系列醫療應用帶來新希望,最直接的是,可以幫助器官維持更長時間,有可能挽救全球成千上萬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生命。
不過,這也可能引發有關這類程序倫理問題的辯論,尤其是實驗過程中,一些表面看似死亡的豬隻頭部突然動了起來,讓在場科學家大吃一驚。
2019年,這支美國團隊在豬隻被斷頭數小時之後,成功恢復了豬腦中的細胞功能,震驚科學界。
而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的最新研究中,研究小組尋求將這種技術擴展到全身。
他們在麻醉豬身上誘發心臟病發作,從而阻止血液流通全身。
此舉剝奪了體內細胞的氧氣,沒有氧氣,哺乳動物的細胞就會死亡。受試豬隻死亡狀態維持了一個小時。
科學團隊接著為豬體注入一種含有豬本身血液的液體、一種合成血紅素,以及保護細胞和防止血栓形成的藥物。
在接下來6個小時的實驗中,豬體中的血液開始再次循環,許多細胞開始功能運作,包括心、肝、腎等重要器官。
研究高階作者、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研究員塞斯坦(Nenad Sestan)告訴媒體:「這些細胞在不應該發揮作用的幾個小時之後開始起作用,這告訴我們,細胞的凋亡是可以停止的。」
另一位研究首席作者、同樣來自耶魯大學的安德里耶維奇(David Andrijevic)告訴《法新社》,該團隊希望這種名為OrganEx的技術「可用於搶救器官」。
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人類未來研究所(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的桑德柏格(Anders Sandberg)說,OrganEx還可以讓新形式手術變成可能,因為它「在沒有循環來解決問題情況下,創造了更多的醫療彈性空間」。
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葛羅斯曼醫學院(Grossman School of Medicine)的帕尼亞(Sam Parnia)說,這是「一項真正了不起且意義非凡的研究」。
他說,這顯示死亡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一個「在發生數小時後仍可治療、仍可逆轉的生物過程」。
耶魯大學倫理學家和研究共同作者雷珊(Stephen Latham)說,實驗過程中,幾乎所有OrganEx受試豬隻的頭部和頸部都曾動過,且力道頗大。
他告訴記者:「這讓在場的人相當震驚。」
他強調,雖然不知道是什麼導致豬隻頭頸活動,但他們從未在這些豬的大腦中記錄到任何腦電運動,這顯示豬隻死後從未恢復過意識。
然而,英國諾丁罕特倫特大學(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專研倫理學的哲學學者柯蒂斯(Benjamin Curtis)表示,這種運動是一個「主要關注點」,因為最近的神經科學研究顯示,「即使大腦測不到腦電活動,意識體驗也能持續下去」。
他補充說:「因此,這種技術實際上確實可能導致受試豬的痛苦,如果用於人類,也會導致人類遭受痛苦。」他呼籲進行更多研究。
新聞來源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2023資安產業日:新秀育成、跨域合作,資安培育基地在沙崙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1月24日,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於沙崙資安服務基地舉辦「2023資安產業日」,結合產業研討、資安講堂、企業攤位展示以及互動遊戲等形式,創造資安產業與產業資安交流媒合的舞台,匯聚產官學研等領域,打開臺灣資安新氣象。
疫情後,全球數位化的腳步更加迅速,網路惡意攻擊形式也不斷翻新,對臺灣造成許多資安威脅。因此,政府將資安產業列為國家重要產業之一,2021年底於臺南沙崙啟用的「ACW SOUTH 數位產業署沙崙資安服務基地」(下稱沙崙基地),就以推動資安產業發展、提升產業資安防護能量、推動產業資安、創造資安跨域合作為核心使命,積極推動人才育成、驗測實證產業技術、跨域合作等計畫,打造臺灣指標性的資安場域。
啟用至今,沙崙基地已培育超過2300人次的資安人才、已開發23套攻防演練劇本,並協助23家次廠商完成33項次資安產品驗測。為進一步凝聚臺灣資安產業,上週五(11/24)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於沙崙基地舉辦「2023資安產業日」,結合產業研討、資安講堂、企業攤位展示以及互動遊戲等形式,創造資安產業與產業資安交流媒合的舞台,匯聚產官學研等領域,打開臺灣資安新氣象。
2023資安產業日盛大開幕:臺廠深耕、國際肯定,見證臺灣資安領先全球。
今年資安產業日聚焦於臺灣IT(資訊科技)、OT(營運技術)領域的資安研發、供應鏈聯防、產品驗測及人才培訓等亮點成果。數產署也在開幕儀式中加入巧思,展現各界深耕資安技術、提升產業資安韌性的歷程,並透過授贈資安新秀榮譽獎狀,凸顯沙崙基地攜手產業共育新秀的不遺餘力。此外,為了促進資安產業與產業資安進一步的交流與對話,也邀集資安領域專家,分享AI協防、公私協力及CMMC等最新資安趨勢;並於主會場中透過23家攤位展示,構築產官學研之間的交流平台,促進研發技術及創新服務的產業能量流動。
開幕式的成果短講中,榮獲2023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的代表黃鼎傑組長表示「工控資安近年來逐漸受到產業重視,ICSentry工控資安威脅分析平台榮獲R&D 100 Awards的肯定,代表臺灣資安創新研發能量受到國際的注目與肯定。」對所有為資安產業奉獻心力的人來說,這座獎項是國際對臺灣資安研發能量的肯定,也鼓舞了在資安道路上持續努力前行的產業夥伴。綜觀今年臺灣資安的成果,數位發展署林俊秀副署長讚嘆,「臺灣資安真的是十年磨一劍。如今能夠收穫如此亮眼的成果,都是奠基於許多人多年來的共同努力,才終於走到今日這一步,真正把臺灣資安發揚光大。」
為產業注入新活力:業師領銜、接軌產業,從理論到實務的新秀實戰
不過,資安產業若要持續發展,帶來更多的創新技術及服務,後進的人才培育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此,今年沙崙基地也延續去年沙崙資安新秀大賽「育才」的核心精神,辦理「2023沙崙資安新秀媒合培育計畫」,攜手產業師資,幫助對資安領域有熱忱、有興趣的新秀們找到學習的環境與資源,更上一層樓。
開幕式中,數位發展部唐鳳部長也蒞臨現場,親自頒贈今年度入選參與資安新秀媒合培育計畫的企業與同學們榮譽獎狀。授贈前,唐鳳部長也在致詞中肯定「企業出專題,學生來解題」的媒合模式。資安新秀代表陳躍心同學表示,計畫過程最特別的是接受業界導師的專業指導,不僅加深他們對資安理解,也在過程中體會到理論學習和產業實務的差異,對未來的課業學習及職涯發展都影響深遠。下午時段的新秀快講活動中,新秀們更充分展現對於資安領域的熱情、以及對業師輔導的感謝與肯定。
開幕式結束後,新秀們在「Testbed 資安應用多元展區」展出此次的專題成果,同時亦將想傳達給大眾的計畫成果資訊,透過有趣的闖關遊戲進行推廣;除此之外,現場還有「新秀成果導覽活動」,由專人詳盡地介紹沙崙計畫的發展脈絡與成果亮點,並帶領觀眾逐關導覽,深入認識不同新秀隊伍在培訓過程的點點滴滴:例如來自長庚大學資管系的「什麼時候要吃藏壽司」隊,運用叡揚資訊提供的培訓平台及漏洞檢測工具,開發出具備安全框架的「智慧安全會議室管理系統」;以及跨校組隊的「吃飯皇帝大_白飯北科大」隊,透過菱鏡提供的硬體設備進行實作,進行資安攻擊的觀測與分析,並且在專題期間偵測到一起真實的DDos攻擊。

有趣的是,分享過程中新秀們不約而同的表示,參與計畫最大的收穫是他們從一次次的挫折與困難中,領悟到實作與理論的差距。而當自己從單純解題、答題的「解題者」,進階為找到問題、解決問題的「出題者」後,他們對資安領域也產生更多熱情。另一方面,參與育才的企業導師也相當肯定新秀們的認真,他們學習過程的衝勁和態度,就是成功解題的關鍵,也期待未來沙崙基地的人才培育計畫能夠更大、更廣,為臺灣資安產業注入更多活水。
新秀人培 x 產業對話:臺灣資安的關鍵節點
開幕式時,唐鳳部長曾提到,「數位部為了彌平『資安產業』和『產業資安』的距離,長期致力於推動各項資安計畫,以期未來新的服務或需求出現時,雙方能在毫無知識隔閡的狀態下連結,最大化技術迭代的速度。」而ACW SOUTH數位產業署沙崙資安服務基地就是兩者交會的關鍵節點,不只培訓更多產業資安人才,同時挖掘更多潛在的新秀投入資安產業,也促成臺灣各界企業的相互交流,啟發越來越多的正向循環。也期許未來在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的帶領下,沙崙基地能匯聚更多資安人才,凝聚產業資安能量,攜手產官學研朝更靈活、多元的資安未來邁進。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