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台海局勢升溫促美日台組「半導體鐵三角」,韓國左右為難、歐盟動向待觀察

台海局勢升溫促美日台組「半導體鐵三角」,韓國左右為難、歐盟動向待觀察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專家預測台海局勢緊張可能牽動地緣政治出現新變化,美國應該會加大對中國的管制力道,美、日、台合作關係將更加緊密;歐盟應會與中國保持更大的距離,不過未來與台灣的關係發展是值得關注的重點,台灣應多互動、溝通。

(中央社)中國在台灣周圍進行軍事演習,台海緊張局勢升溫,恐牽動地緣政治出現新變化,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添增變數。產業專家楊瑞臨認為,台灣與美國、日本將更緊密合作,是下世代半導體的鐵三角,歐盟未來動向值得關注,台灣應多互動、溝通。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本週旋風式訪台,讓台灣成為世界焦點,也使得台灣半導體產業地位受到全球關注。

劉德音罕見提及政治戰爭議題,受訪時機敏感

裴洛西啟動這次亞洲行前,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主持人札卡利亞(Fareed Zakaria)視訊訪問,難得談及政治議題,表示戰爭沒有贏家,所有人都是輸家,沒有國家能以武力控制台積電。

劉德音並強調,不論台灣跟中國的關係是什麼,台灣就是台灣,他希望各國不要因為台灣和中國很接近,就歧視台灣。

對於劉德音罕見的談話,外界揣測,意味著地緣政治變化已確實影響到半導體產業的整體規劃與展望,而劉德音的談話,主要是向中國喊話,同時希望化解國際世界的憂慮。

裴洛西2日率團抵台訪問,當晚即傳出裴洛西將於3日早上與台積電高層視訊會議,華盛頓郵報更進一步引述知情人士報導,裴洛西將會晤劉德音,表明晶片對美國經濟和國安的重要。台積電則對於種種傳言一直維持低調態度,不予回應。

裴洛西與劉德音是否會談,成為訪台焦點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在裴洛西3日上午拜訪立法院後受訪表示,裴洛西跟劉德音談到晶片問題,有美國眾議員會談中特別提到在晶片法案上做很多努力,此法案對半導體供應鏈上的影響與重要性。

總統蔡英文3日下午透過臉書發布多張午宴會場照片,提到邀請老朋友Morris(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一起和裴洛西共進午餐,傑出的企業家劉德音、和碩副董事長程建中也都在現場,大家對台美各領域的深化合作,彼此交換了意見。在此之後,台積電才發布聲明說明。

台積電表示,劉德音並未與裴洛西進行視訊會議,且無單獨密會裴洛西一事,與張忠謀一同受邀參加午宴。不過,劉德音是否與裴洛西談及晶片法案議題,午宴又談論了些什麼,至今仍引發諸多揣測與討論,顯見台美雙方半導體產業合作備受矚目。

裴洛西離台後,中國在台灣周邊展開實彈軍演,台海緊張局勢升溫,不僅多家外籍航空取消飛往台灣航班,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更於5日親自出面召開記者會,宣布捐出新台幣30億元,協助加強國防,盼用於反制中共對台認知作戰等活動。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楊瑞臨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說,台海局勢緊張確實可能為台灣產業發展添增變數,部分外商不排除會因而感到擔心,在台灣的投資或未來擴產計畫可能轉趨觀望。

台海局勢緊張,牽動地緣政治出現新變化

楊瑞臨研判,台海局勢緊張可能牽動地緣政治出現新變化,預期美國應該會加大對中國的管制力道,美國、日本與台灣的合作關係將更加緊密;歐盟應會與中國保持更大的距離,不過未來與台灣的關係發展是值得關注的重點,台灣應多互動、溝通。

美中科技戰開打多年,至今持續不斷升溫,美方近期接連傳出計劃擴大圍堵中國,不僅將把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自原先的10奈米以下製程,擴大至14奈米以下;管制對象也從晶圓代工廠,擴及記憶體廠。

此外,美國還準備將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體納入管制項目。由於EDA軟體是晶片設計的關鍵工具,一旦美國實施禁令,中國晶片設計業勢必會遭受嚴重衝擊。

聯盟抗中,美擴大管制及在地化生產雙管齊下

美國一方面壓制中國半導體發展,另方面提出《晶片法案》,將為半導體生產挹注520億美元補貼,並為投資晶片廠提供價值240億美元的稅收減免,推動美國半導體在地化生產。美國總統拜登預計8月9日將法案簽署為法律。

為加強對中國的競爭,美國不僅在晶片法案附加條款,要求接受補助的廠商未來10年不得前往中國擴大生產比28奈米製程先進的晶片;美國對中國的相關管制,也適用於外商在中國建置的半導體廠。

此外,美國並計劃邀集台灣、日本及韓國共組晶片四方聯盟(Chip 4),預計8月底召開工作會議。裴洛西這次亞洲行,接連拜訪台灣、韓國及日本,凝聚友邦合作團結的意義重大。

美國擬藉晶片法案,在半導體領域扮演領頭羊

楊瑞臨對中央社記者說,除了去中化,晶片法案是美國未來在下世代半導體領域重新扮演領頭羊重要的開始。任何科技研發要有重要的廠商,將研發成果落地,且能以低成本大量生產。

楊瑞臨表示,英特爾(Intel)是美國目前最強的半導體廠,但美國若要仰賴英特爾的製造,未來半導體產業發展勢必「跛腳」。美國應該體認到亞洲半導體廠夥伴的重要性,推動晶片聯盟,就是為了要仰賴台灣、日本與韓國在半導體製造、材料、設備及零組件等力量。

日本日前傳出,年底前將與美國在日本合作開設一座專攻2奈米半導體晶片的聯合研發中心,目標在2025年以前開始在日本量產。楊瑞臨說,美國與日本結盟態勢明確;此外,美國也不會堅持一定要美國製造。

外界憂心美國與日本合作2奈米晶片研發,恐威脅台積電在半導體製造技術領導地位。楊瑞臨認為,「外界過慮了」,台積電在美國與日本皆有投資設廠,並在日本設立3D IC研發中心,預期台灣、美國與日本將是下世代半導體的鐵三角,將會有明確分工,共創共榮。

韓國目前雖然希望加入美國號召的晶片聯盟,不過又不願放棄最大的中國市場。據韓國國際貿易協會統計,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夥伴國,韓國2021年記憶體晶片出口額690億美元,中國占了48%。

美日台成下世代半導體鐵三角,韓國陷左右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