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半數陷旱災:「水利王國」荷蘭從防洪變抗旱,萊因河低水位波及德國運煤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歐洲新聞網》報導,德國境內也受到乾旱衝擊,河川水位降低迫使船運減量、運價上升。法國政府表示當前乾旱問題「史上最嚴重」,超過100個城鎮飲用水短缺。義大利面臨70年來最嚴重乾旱,農業部長警告1/3的農產量陷入危機。
(中央社)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正遭遇破紀錄的乾旱危機,連數百年來以治洪為重的水利王國荷蘭,也宣布全國水位已達歷史低點、推出抗旱政策。荷蘭缺水的連鎖效應波及正在全球大買煤礦的德國。
歐盟在7月中的報告已示警,超過半數歐盟和英國地區面臨乾旱危機,包括44%處於警告(warning)階段,9%則進入更嚴重的警戒(alert)程度,造成農業和能源的難題。
缺水問題從春天雨量不足到7月熱浪襲擊後更為加劇,使歐洲國家最近急推抗旱措施,例如荷蘭政府3日就宣布一套優先順序為保障溝渠系統、飲用水和能源的節水政策。
全國2/3人口居住在海平面以下的荷蘭,過去以與海爭地和抗洪治水工程聞名於世,如今卻面臨史上少見的旱災。荷蘭新聞《Dutch News》報導,今(2022)年是荷蘭有紀錄以來最乾旱的5年之一,除了史上最旱的1976年,其它都發生在近5年內(2018、2019和2020年),顯示氣候變遷的惡化。
荷蘭政府成立的缺水因應小組MTW(Managementteam Watertekorten)表示全國水位達到歷史低點,從荷蘭境內出海的萊因河水量比平常少了50%。MTW在7月16日發布一級乾旱威脅,到8月3日升為二級,代表正式進入缺水階段。
荷蘭媒體《IamExpat》引述基礎建設及水管理(Infrastructure and Water Management)部長哈柏斯(Mark Harbers)指出,目前受衝擊主要是農業和運輸部門,飲用水供應尚屬安全,不過政府已開始宣導民眾節水,包括減少洗車、澆花。
哈柏斯說:「荷蘭是個水國,但我們這裡的水也同樣珍貴。」
荷蘭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2大農業出口國,若乾旱變長變頻繁,土地鹽化將成農業的嚴重問題,MTW的對策包括研發從水分離鹽的技術等。短期措施則如《歐洲新聞網》(Euronews)報導,荷蘭政府正限制農民不得取用地面水灌溉,同時,部分運河、水道也禁止航行。
荷蘭水路無水難通,連帶影響歐洲國家的大宗物資運輸。《路透社》(Reuters)指出,萊因河下游的航運運能已減半,這段水路是從荷蘭鹿特丹港運煤到德國的命脈。為了因應俄烏戰爭下的天然氣危機,德國正大量進口煤炭、增加煤電廠的供應,乾旱讓能源問題變得更棘手。
《歐洲新聞網》報導,德國境內也受到乾旱衝擊,河川水位降低迫使船運減量、運價上升。法國政府表示當前乾旱問題「史上最嚴重」,超過100個城鎮飲用水短缺。義大利面臨70年來最嚴重乾旱,農業部長警告1/3的農產量陷入危機。
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上周發布政策指引,要求成員國趕緊多利用廢水。其實歐盟已通過水資源再利用法案(Water Reuse Regulation),預定自2023年6月起實施,內容包括設定廢水回收利用最低要求量等,但今年已旱災頻傳,大自然似乎愈來愈急著提醒人類:珍惜資源不快不行。
德國萊因河水位又下降 貨船僅能裝載部分貨物
(中央社)航運經紀商和貨品貿易商今天表示,德國萊因河的水位因週末炎熱乾燥再度下降,導致貨船無法滿載航行。
路透社報導,低水位導致德國境內整個萊因河段航運出現問題。萊因河是連接德國工業心臟地帶與北海港口的主要幹道之一,許多產品透過這條路線出口到世界各地。
目前河上貨運並未中斷,但船隻有時只能裝載原本運量的1/4。天氣預報顯示,本週天氣仍將又乾又熱,低水位問題看不到緩解跡象。
萊因河的低水位也將影響德國兩大燃煤發電站未來1個月的產出量。
德國化工巨擘巴斯夫(BASF)5日表示,如果低水位影響物流,該公司不排除減產的可能性。
根據航運經紀商,今天的船運費用沒有太大變化,基本上仍維持在近期的高點。
萊因河航管當局不會因低水位而暫停航運,是否暫停航運由船公司自行決定。長期以來,萊因河是穀物、化學製品、礦產、煤炭和石油等產品的重要運輸路線。
西班牙連年乾旱恐沙漠化 重新思考用水方式
(中央社)面臨空前乾旱與沙漠化威脅,西班牙正重新思考用水方式。西班牙的水源主要用於灌溉作物。
西班牙生態轉型與人口挑戰部長黎貝拉(Teresa Ribera)談起缺雨情況時表示:「我們必須非常小心且負起責任,而不是假裝沒看見問題。」
和法國與義大利一樣,西班牙歷經不尋常乾燥的冬季之後,今夏連番遭熱浪侵襲。
8月份水庫存量僅剩40.4%,較過去10年同期平均值少20個百分點。
官員因應之道是限制用水,特別是南部安達魯西亞(Andalusia)地區。當地生產歐洲大部分蔬果,但水庫水位特別低,僅剩滿水量的25%。
西班牙哈安大學(University of Jaen)水文學教授希梅內斯(Rosario Jimenez)表示,由於這是與氣候變遷相關的長期趨勢,更讓人憂心忡忡。
根據上月「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發表的研究,受到氣候變遷引發的大氣高壓系統影響,西班牙部分地區正經歷1000年來最乾旱的時刻,「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估計,西班牙75%地區可能沙漠化。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