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今日本土新增2萬3458例、死亡18例:嬰幼兒疫苗不開放混打,全台144所社區篩檢站10日將退場

今日本土新增2萬3458例、死亡18例:嬰幼兒疫苗不開放混打,全台144所社區篩檢站10日將退場
Photo Credit: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關於公費補助PCR的問題,羅一鈞強調,如果在住院當中,經過醫師評估後需要進行PCR,那便是由公費補助;不過若民眾是自己因為出國、工作要求需要篩檢,那便不屬於公費的補助範圍。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公布國內新增2萬3669例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定病例,分別為2萬3458例本土個案及21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8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萬3458例本土病例,1萬867例男性、1萬2553例女性、38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135例、台中市3063例、台北市2617例、高雄市2248例、桃園市2151例。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8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9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17例具慢性病史、11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

最年輕死亡個案為8個月大男嬰,死因為少見的綠膿桿菌併發肺炎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在18例的死亡個案當中,最年輕的1位個案為8個月大男嬰,本身沒有慢性疾病。個案在7月6日發燒,7日因為呼吸急促到急診就醫,送醫後做X光片,發現有右上葉的肺炎。後續PCR檢驗為陽性確診,診斷為肺炎合併敗血症,而後送至加護病房,並給予瑞德西韋跟抗生素治療,並插管使用呼吸器。

羅一鈞指出,住院後經血液培養檢查後發現,該名個案不只是新冠病毒感染,同時還有多重抗藥性的綠膿桿菌,導致肺炎跟敗血症。因此,在住院過程中,不幸併發氣胸跟大量的胸水。而後續也由於病況不穩,而使用葉克膜進行治療。然而,病況仍然持續惡化,不幸在7月31日過世。

羅一鈞解釋,死因主要為綠膿桿菌跟肺炎。並且也有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與氣胸,同時也有新冠病毒感染。因此,這樣的雙重感染導致男嬰的死亡。

關於綠膿桿菌,羅一鈞說明,嬰兒跟新生兒如果受到感染便容易引發猛爆性重症。此外,該細菌普遍存在於社區中的泥土、飲水跟空氣都有可能,目前還不確定為何會在社區中感染到綠膿桿菌,且在新冠病毒感染的合併症來說,也算是少見。

至於特殊重症,羅一鈞指出,新增1例青少年重症。個案為17歲女性,本身有慢性的精神疾病,並有長期服藥,且接種過2劑的疫苗。

該名個案在7月30日有出現喉嚨痛跟新冠確診,在8月2日的時候因為心悸就醫,送醫後給予鎮靜劑。不過,在8月3日再度因為心悸症狀送急診,但急診觀察期間突然昏迷。

羅一鈞說明,後續經過心電圖檢查發現,有心跳過慢、心律不整且血壓過低的情形,疑似是鎮靜劑過量導致。因此,當時也送至小兒加護病房進行治療。而該名個案在8月6日病況已經改善,目前意識清楚,仍在加護病房觀察。

羅一鈞強調,這1例的主因是鎮靜劑過量所引起的心因性休克,同時也有病毒感染的情形。

截至目前累積的青少年重症個案為12例,死亡個案為死亡個案維持在4例。另外,兒童的重症跟死亡則增加1例,重症共計156例,死亡個案為26例。

0809-每日死亡人數_(1)

住宿式機構篩檢陽性率下降

至於住宿式機構篩檢陽性率情形,羅一鈞表示,整體陽性率趨勢下降。自8月1日到7日的住民篩檢陽性率為0.9%,工作人員則為0.7%。目前定期篩檢到8月31日,月底會再考慮是否要延長或調整政策。同時,住宿機構的確診率目前也處於低點,整體送醫後死亡率維持在2.66%。

北部社區BA.5群聚案新增1例

另外,本土社區感染BA.5新增1例。這名個案為先前北部家庭群聚個案30多歲男性的姊姊,在7月27日無症狀快篩陽性確診。經過後續家庭群聚調查,發現確診日期比先前公布的個案日期還早,再經過一次PCR採檢仍然是陽性,而後續送定序檢驗結果是BA.5。因此,目前這起家庭群聚案有3位同住家人確診。

不過,羅一鈞表示,該起群聚案的感染源目前不清楚,研判應該是散發式傳播鏈,但研判是家庭群聚的機會較高,之後會再統整新的定序結果後,在每個星期一報告新個案。

嬰幼兒疫苗建議以同廠牌完成接種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會議昨(8)日決議幼兒施打輝瑞BNT疫苗。指揮中心今日也對施打規定進行說明。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施打對象為6個月到未滿5歲的幼兒,建議接種方式為3劑基礎劑,每劑3微克。第1劑與第2劑的接種間隔至少4周,第2季與第3劑則間隔至少8週。此外,莊人祥也指出,目前沒有混打的計畫,所以建議以同個廠牌完成接種。

社區篩檢站8月10日將退場

另外,目前全國有144站社區篩檢站也將在10日開始退場。關於退場原因,莊人祥表示,主要是因為目前政策是只要快篩便屬於陽性確診,所以PCR需求已經下降。所以,考量到醫護人力分配,同時國健署也在與各縣市經過1個月的討論後,決定在10日退場,如果各縣市仍有需求可以再提出申請。

然而,媒體也提問,這是否代表以後PCR都需要自費。對此,羅一鈞說明,除了入境篩檢是有公費補助,防疫調查也是公費負擔,目前回歸醫院來做專業的評估。

羅一鈞強調,如果在住院當中,經過醫師評估後需要進行PCR,那便是由公費補助;不過若民眾是自己因為出國、工作要求需要篩檢,那便不屬於公費的補助範圍。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賴冠伶
核稿編輯:楊士範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