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多種歧視遭好萊塢群起抵制的金球獎,改革後有望重返電視小螢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傳出NBC即將重新轉播金球獎,也或許代表好萊塢部份人士已經軟化了反對金球獎立場,並希望恢復轉播。其中肯一個原因或許是,金球獎的電視轉播,通常是奧斯卡頒獎典禮之前電影頒獎季中,收視率最高的頒獎典禮,有助於拉抬聲勢,其中也牽涉諸多利益。
去(2021)年爭議不斷的金球獎,其中牽涉到種族歧視、性別歧視、以及「外語」風波等等,更使得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港譯「湯告魯斯」)等人將金球獎座退回,以表抗議。而這也使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今(2022)年退出轉播金球獎,因此今年金球獎只能在Twitter、Facebook、Instagram等社群平台公布得獎者,顯得黯淡不少。
而經過金球獎努力變革之後,事情有了最新發展,根據《好萊塢報導者》表示,多位高層消息人士指出,NBC明年將恢復轉播金球獎。

金球獎是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HFPA, Hollywood Foreign Press Association)舉辦,具有投票權的會員是一群代表各國並定居於南加州的外籍記者所組成。其實,去年第78屆金球獎在2月初公布入圍名單之後,直到3月初的頒獎典禮之間,便不斷爆出爭議,其中牽涉到種族歧視、性別歧視、以及「外語」風波等等。
在頒獎之前,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被爆出評審之中完全沒有非裔成員,金球獎的歧視風波被外界控訴「金球獎好白」,且評審團也缺乏種族多元性的觀點視角。
除了種族風波之外,再來是性別爭議。近年,在好萊塢掀起「#metoo」運動之下,北美影視產業越來越重視女性影人的作品與表現,但去年金球獎完全沒有女性導演提名,就備受抨擊,在「性別議題」上,各界也指稱金球獎由少數「老白男」把持的協會缺乏多元性與包容性,引來猛烈批評。
接著是「外語」。去年金球獎入圍名單,最大的爭議應該是由韓裔美國人鄭李爍執導的《夢想之地》被放在「最佳外語片」的位置,此決策僅因為《夢想之地》片中韓語對白佔比50%以上,但《夢想之地》的製作團隊是以美國資方組成,鄭李爍同樣是「美國人」,講述的故事則是道地的「美國夢」,然而卻因「語言比例」不合時宜的規則無緣角逐最佳影片。最終《夢想之地》沒有入圍金球獎其餘獎項,且是諷刺地入圍以美國本位思考的「外語片」,自然引起砲轟。
最後,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部分會員,也被抨擊擁有收取好處的習慣,因此投出不夠公正客觀的一票。而許多好萊塢具有話語權的明星也砲轟金球獎,包含馬克魯法洛(Mark Ruffalo)、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等人,皆嚴正表示對金球獎的抗議,其中湯姆克魯斯更退還了曾經獲得的金球獎。
上述這些風波爭議,也讓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承諾有一個更多元開放的未來。

而除了去年,NBC自從1996年以來每年都有轉播金球獎,並在2018年通過母公司NBCUniversal承諾,每年向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支付6000萬美元,以獲得在2026年繼續播放頒獎典禮的權利。
但隨後NBC在當時的一份聲明中宣稱:「我們仍然相信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致力於進行有意義的改革。然而,這種規模的變化需要時間和工作,我們強烈認為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需要時間來做正確的事。」
其實,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也陸續通過重大改革,其中包括禁止成員接受禮物和取消新成員增加的上限,使其能夠增加21名新成員,其中6名是黑人。不過,沒有一個現任成員因實施更嚴格的認證標準而被淘汰出組織。
如今傳出NBC即將重新轉播金球獎,也或許代表好萊塢部份人士已經軟化了反對金球獎立場,並希望恢復轉播。其中肯一個原因或許是,金球獎的電視轉播,通常是奧斯卡頒獎典禮之前電影頒獎季中,收視率最高的頒獎典禮,有助於拉抬聲勢,其中也牽涉諸多利益。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羅元祺
Tags: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