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求職詐騙受害者現身:7天被轉賣4次、報警還被毆打,立委籲成立專責單位跨國救援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立委擔心警政署人力不足,負責的刑事組國際科只有38人,除了既有業務,還要耗費高度能量在處理「海外救援」,實在分身乏術。
近期國人遭誘騙販運至柬埔寨等國事件頻傳,根據非官方統計,受騙人數恐逾2000人,而目前恐怕還有上千人還困在當地。民進黨立委林俊憲等人今(11)日陪同受害者皮皮(化名)舉行記者會,呼籲行政院成立跨部會專責小組,並積極納入民間力量,全力宣導、阻斷、救援和保護,建立完善機制協助受害者。
受害者:7天被轉賣4次不能逃離園區
受害者皮皮今天在記者會現身說法,表示自己當初透過網路找工作,有朋友跟她說柬埔寨有高薪工作,和她聊了一個月,最後她卸下心防,就這樣被高薪工作的話術騙到柬埔寨的詐騙園區;皮皮描述,當時一下車就被送往園區,園區很大且有閘門,就算跳樓也會落在園區內,7天內她被「轉賣」了4次,看到各個園區裡面五花八門,有服飾店、超市等,不能隨意離開。
皮皮說,後來她透過社群媒體找YouTuber求救,對方靠關係聯絡當地省長,本來她又要被轉賣,所幸她聲稱家人已經在籌錢,藉此拖延時間,最後才順利被救出。皮皮也說,由於當地警察和詐騙集團勾結,之前有一人因為報警4次,結果被帶回公司打,不但用腳踹,還遭電擊,也聽聞有人被抽血拿去賣,只能看省長心情決定救不救人。期間她重度憂鬱、很想自殺。希望政府不要再讓人受騙。
刑事局國際刑事科科長李泱輯表示,署長已指示針對受理案件提高層級,以人口販運處理,警政署也要求辦理講習,讓第一線員警知道怎麼受理這類型的案子。今年7月26日已將相關案件列為全國重大刑案,除針對國內肅清偵辦不法集團,減少國人遭誘騙情況,對於境外救援,也會窮盡一切方法找到讓受害者回家的路。
立委:需要專責單位跨部會強化救援
林俊憲表示,他肯定刑事警察局最近開始展開在機場「攔阻」的初步成效,不過處理人口販運牽涉許多部會的權責,在不同階段需要不同單位的協助,恐會讓本來已經無助的受害者求助時被踢來踢去,成為「人球」。他指出,目前警政署已經成立內部小組,查緝涉案的組織,但對於受害者的事後保護工作卻不足,有必要成立跨部會專案小組處理。
立委林昶佐表示,因為現在沒有一個單一窗口,也沒有專門處理這個單位,外交部給了一個窗口終於連絡上後,結果窗口還一直問受害人家屬,「你怎麼會有我的電話?」目前台灣跟柬埔寨缺乏邦交,也沒有設立代表處,再加上柬埔寨立場傾中,種種原因使我國救援相對困難,外交部應該與國際組織串連,並在刑警局通報時採取更積極作為,別讓民眾到處奔走聯繫求助無門。
賴品妤表示,今天有許多立委站出來,因為大家都接到類似陳情案,她自己的辦公室近期協助營救2位個案,在過程中深切感受到,警政署人力不足,負責的刑事組國際科只有38人,除了既有業務,還要耗費高度能量在處理「海外救援」,實在分身乏術,而駐外館也有類似情況,以行政院層級出面統籌才得以因應日益嚴重的狀況。
外交部亞東太平洋司長周民淦說明,去年6月開始就陸續接到很多案子,今年增加特別迅速,1到6月赴柬埔寨國人超過6400多人,遠超過到菲律賓、印尼、越南,十分反常,而目前恐有上千位國人被困在當地,首要工作是把他們救回來,並斬斷國內不法集團的勾結管道。
周民淦說,行政院政委羅秉成於8日曾召開跨部會議,把每一項細節詳細討論,包括怎麼幫受害人買機票回來、回來後怎麼照顧等。他認為專責小組已成立,由內政部警政署主責,未來外交部也會與當地警方、台商和僑胞建立聯繫管道配合協助。
另外政府有做警示標語,希望各單位透過管道宣傳,也在機場、教育部網站宣導,並請學校老師向學生宣導,成效可能逐漸才能看到。羅秉成今日稍晚也表示,警方透過口頭或影片勸導,目前已經成功勸阻40多位國人在最後關頭回心轉意,會持續藉由多元管道,提醒民眾注意海外求職陷阱。
會中林俊憲也當場詢問:「目前透過官方系統救回多少人?」周民淦說,從去年6月到今年8月初,共有270人陳情,51人回來,有些是透過自己的管道,有些是駐外代表處有提供協助。對受害者皮皮呼籲外交部加快發臨時護照的程序,周則回應補發護照不是問題,會先發入國證明書,讓受害者很快可以回來。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
最新發展:
-
監察院調查柬埔寨求職詐騙案,糾正外交部「不敏感」、高雄地檢署「公開偵查內容反害到被害人」 1月前
-
【2022熱門關鍵字回顧】8月:中共軍演國際關注,台南殺警案社會騷動 9月前
-
越南人也落入柬埔寨打工陷阱,逾40越南人集體逃出賭場並跳河越境回國 1年前
-
中國犯罪集團隨「一帶一路」湧入柬埔寨,外媒分析當地人遭排擠致反華情緒升高 1年前
-
柬埔寨打工詐騙:人蛇在台女首腦等4人落網,徵求「月薪10萬打字工」50多人被賣出境 1年前
-
(更新)柬埔寨回台9人藏1幫派人蛇,網傳「竹聯幫救20多人」遭刑事局打臉,慈濟亦出手救回2人 1年前
-
柬埔寨拐賣台人已成複合式國安危機,外交部與警政署應對能力有限,國安局應主動擔起任務 1年前
-
世足賽詐騙新手法?「蔡心怡」跟你噓寒問暖兼調情,再加你到LINE社群「養套殺」 1年前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看見身障老後的照顧困境,讓照顧悲劇不再發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伊甸基金會期待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不需自己一肩扛起所有的照顧重擔。
高齡社會是醫療技術進步、養生觀念提升的反映,但這樣的發展,也伴隨著許多問題,比方勞動力下降、經濟問題、醫療需求改變等。與此同時,我們可能較少關注到的身心障礙族群以及他們的照顧者,同樣也呈現逐年高齡化的發展,而且背負著更多挑戰與考驗,包括家庭、社會資源、公眾意識等。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七成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的身心障礙者,是由家人照顧。老人福利法定義老人為年滿65歲,而身心障礙者往往比一般人提早退化20年,表示身心障礙者45歲即邁入老年期。在家人依舊承擔最多照顧勞動的現況,身心障礙者與照顧者雙雙老化的現象加速,照顧需求更顯迫切與複雜。
關於身心障礙者,你所不知道的是⋯⋯
「自從2000年以來,台灣的社會福利發生了很多變化,不管是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當然,也包括政府開始推動長照2.0的制度。這些改變的立意都是良善的,但是我們的社會觀念卻可能還沒有追上。」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談起關於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有感而發地表示。

在台灣,大眾對身心障礙者還是普遍存在著排斥的心態。何副執行長提到,這樣的排斥,可能不僅僅存在於一般身心健康的民眾,甚至是身心障礙者的家屬,都有可能抗拒接受現實,選擇封閉自己和身心障礙者,停止與外界接觸。「在推動照顧身心障礙者相關的服務上,真的是困難重重,比方我們要辦活動,或者要尋找合適的機構場地,常常遭到民眾抗議。」何副執行長表示。不過,即使如此,伊甸基金會想要持續為身心障礙者倡議、改善現況的決心,並沒有絲毫改變。「因為照顧身心障礙者,真的是非常重要,同時也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沒有人應該被孤立,或者獨自承擔這一切。」
目前伊甸基金會提供日間照顧、居家照顧、社區服務、住宿機構等不同形式的服務,希望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方式來照顧身心障礙者。「除此之外,因為科技不斷地進步,很多觀念也都在改變,伊甸希望可以永遠多想一步,替大家先做好準備,所以我們提供的各種課程、教材,還有對我們工作人員的培訓等,也都持續在更新。」為了打破傳統觀念上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排斥感,伊甸基金會更是持續舉辦活動,透過各種媒體、平台的宣導,希望能夠改變社會普遍的觀感。更重要的是,讓所有的身心障礙者和他們的家屬知道——你不需要孤軍奮戰,伊甸願意提供各種你需要的支援和資源。
當我老了,你也老了
提到伊甸所能提供的支援和資源,家有多重障礙者的恩蓉媽媽對此感受最深。「我們恩蓉是多重障礙的孩子,她還在我肚子裡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既然我們選擇迎接她的到來,就必須要為她做好最周全的準備,所以我跟恩蓉爸爸一直都很積極地去找各種課程、復健來上,希望恩蓉在人生的這路上,可以走得更順一點。」恩蓉自從八個月大左右就開始接受復健,在醫療上,恩蓉的爸爸媽媽也非常重視她的黃金治療期。除此之外,各種相關的課程、活動,恩蓉爸爸和媽媽也都盡可能去學習、接觸。在恩蓉一家搬到台北之後,恩蓉更是直接開始使用伊甸的日間照顧服務。「這個決定真的是最好的決定,因為伊甸的照顧服務,改變了我們一家相處的氣氛。」恩蓉媽媽真誠地說。

恩蓉是個喜歡學習的孩子,在享有義務教育的十二年期間,她白天到學校接受教育,傍晚放學回家休息,行程和一般的學生幾乎一樣。但是在高中畢業之後,恩蓉就面臨了大學裡面沒有這樣的服務的問題,換句話說,她白天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待在家裡,由爸爸媽媽照顧。
「那時候我們想了很多方法、討論過各種可能性,但是因為恩蓉是多重障礙,能夠幫助她的機構真的不多,後來我們只能選擇看護,讓她待在家裡。」但這樣的做法引起了恩蓉很大的反彈,因為她喜歡接觸新事物和具有學習的熱情,和被困在家裡的現實,起了巨大的衝突。恩蓉常常鬧起脾氣,爸爸媽媽也被迫在日常的工作之外,還要處理更多事情、更多情緒,一家人都感到喘不過氣來。
「搬到台北之後,我們進入了伊甸的民生日照中心,在這裡恩蓉可以參加課程,可以復健,有很多她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讓她非常開心;甚至我常常很驚喜地發現,她持續在進步、在成長。」不只如此,一家人因為伊甸照顧服務的幫助,都各自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在體力上、心情上都更加有餘裕與彼此相處。
你的辛苦有伊甸懂,請放心好好休息
「絕對要尋求協助,一定要給自己一點休息的空間。」恩蓉媽媽談到過去認識的朋友中,也有一位家有身心障礙兒的媽媽。「那位媽媽的先生沒有辦法接受有障礙的孩子,在孩子出生沒多久之後就選擇消失,把孩子丟給媽媽。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家家境還不錯,不需要為經濟問題太費心。」即使如此,這位媽媽朋友還是在某一天傳訊給恩蓉媽媽,說自己真的很累,想要結束一切。「我收到訊息真的嚇到了,立刻找里長、找社工過去那位媽媽家,還好沒有發生遺憾的事情。但這也讓我思索到,人是沒有辦法獨自存在的,特別是有身心障礙者的家庭,了解各種支援系統可以怎樣隨時幫到你,隨時給你一個出口、一個喘息的機會,真的很重要。」
把成為身心障礙者家庭的後盾,當成一生目標的何副執行長,也提到他在第一線上,觀察到一些家庭的狀況。「很多家庭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原因,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家裡有這樣的問題,覺得很羞恥;有些則是對外尋求協助,就會產生愧疚感。這樣的觀念,其實直到今天還一直困擾著非常多的家庭。」除此之外,經濟上的壓力,也是讓許多身心障礙者家庭不敢求援的主要原因之一。何副執行長提到,曾經遇到過一位身心障礙者,他的一天四餐就是一片厚片吐司,切成四塊,早餐、午餐、晚餐、宵夜各一塊。「而且你可以看到那片吐司已經是幾乎要腐敗的狀態,真的很令人揪心。」

目前政府已經開始在很多地方設立日間照顧機構,就是希望讓身心障礙者可以就近在社區裡也接受到不同需求的照顧服務。何副執行長強調,現在政府有補助,伊甸基金會也很願意提供急難救助,給所有有需要的家庭,一個暫時緩解現況的機會。「只要願意尋求援助,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幫到你。我們只希望能夠傳達一個觀念:讓身心障礙者獲得更好的照顧,其實是讓整個家庭過得更好。」
這是一段讓力量凝聚的旅程
除了縱向的提供幫助之外,橫向的新知教育、心得分享也一樣重要,伊甸透過許多方式,讓資訊透明,讓不管是不是身心障礙者和其家庭,都能對身心障礙者的能力和需求更有概念。
何副執行長邀請大家收聽伊甸的Podcast——「先來一杯,我們再聊」,希望能透過照顧者的分享,讓彼此都有傾訴、傾聽的機會,更讓未來都可能是照顧者的你我,有越來越多的參考樣本。與此同時,讓照顧者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自己也有權力追求快樂與自我人生。
談到分享,恩蓉媽媽也非常同意「吐苦水」的重要性。「因為我先生是牧師,我身為師母,其實也常常扮演著傾聽者、照顧者的角色,所以我都很鼓勵有同樣狀況的家庭,把感受說出來、把問題說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恩蓉媽媽希望讓更多身障家庭知道他們並不孤單:勇於求助、適時喘息、讓專業介入。
伊甸基金會從身心障礙者的角度出發,提供個案管理、心智障礙者雙老家庭支持、支持性就業、日間作業設施、日間照顧服務、社區居住等服務,另外還有居家修繕、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等。不僅為身心障礙者提供了實際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給予了他們和家庭一份深深的愛和希望。就像恩蓉和恩蓉媽媽,透過這些協助,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並成為社區中傳播正能量的重要角色。我們期待更多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重擔,真的不用自己一肩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