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在美國蒙大拿州米蘇拉,有一群曾是CIA秘訓的寮國流亡赫蒙族人及其後代在此定居

在美國蒙大拿州米蘇拉,有一群曾是CIA秘訓的寮國流亡赫蒙族人及其後代在此定居
1993年抵達米蘇拉赫蒙族人Chao Vang,在農夫市集販售蔬菜。照片攝於2016年。Photo Credit: Reuters/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1975年後20年間,約有數百名赫蒙族人落腳在米蘇拉(2016年統計約有230名),米蘇拉被山脈環繞,和寮國北部高地有些類似,而對當地人而言,自從1880年代華人勞工在這裡修建北太平洋鐵路後,還幾乎從沒見過亞洲人。

今年夏天的蒙大拿特別炎熱,在超過華式90度高溫下,我們聚在先生的姑姑與姑丈位於大學城米蘇拉(Missoula)的家喝一杯冰茶,姑丈克里斯忽談起在農夫市場賣農產品和手工藝的赫蒙族人(Hmong,又稱苗族)。

米蘇拉(Missoula)對台灣人來說或許是個陌生的美國城市,卻是知名電影《大河戀》(A River Runs Through It )的故事發生地,而該市也是當年越戰後接收寮國赫蒙族難民的一個據點,甚至還有「赫蒙大拿」(Hmongtana)這麼一說。

shutterstock_1753527776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美國蒙大拿州的米蘇拉(Missoula)

由美國CIA訓練的一支秘密部隊

越戰期間,北越開闢了胡志明小徑(Ho Chi Minh trail),以繞道寮國方式進入南越,對寮國人民推行共產主義培訓,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因而在寮國北部資助了一支有3萬人的秘密部隊,訓練熟悉山區地形的赫蒙族人對抗寮國共產主義者和北越軍隊。越戰末期,由首任寮國國家主席蘇發努馮親王組織寮國自由民族統一戰線和寮國愛國戰線(又稱巴特寮),開始俘虜或殺害曾與CIA合作的赫蒙族士兵與家庭,使得約有30萬名赫蒙族人在1970年代後期離開家鄉,他們首先短居在泰國難民營,約90%的赫蒙族難民定居美國,其餘則前往加拿大、法國、荷蘭和澳州等國。

c88mcqqr0gl6sgfazyisz61mckoyhg
圖片來源:PBS
由美國CIA秘密訓練的寮國赫蒙族士兵

根據2019年美國人口普查,赫蒙族人在美國的人口為32萬7000人,主要居住在加州、科羅拉多、明尼蘇達、密西根、威斯康辛等州,2021年在東京奧運女子體操個人全能項目獲得金牌的18歲的蘇妮莎.李(Sunisa Lee),便是來自明尼蘇達州的赫蒙族人後代,而2008年由克林·伊斯威特(Clinton Eastwood)執導並主演的電影《經典老爺車》(Gran Torino),講述的則是一位住在密西根脾氣暴躁的退休人員及其與鄰居赫蒙族難民家庭的故事。

shutterstock_2176610795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威斯康辛州的希博伊根(Sheboygan),赫蒙族人盛裝參加當地的自由節(Freedom Fest)遊行。
shutterstock_1869556558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赫蒙族婦女的蠟畫染布。

從寮國到來到蒙大拿米蘇拉

從70年代晚期後20年間,約有數百名赫蒙族人落腳在米蘇拉(2016年統計約有230名),當時是由中央情報局官員丹尼斯(Jerry Daniels)牽線主導,他也鼓勵赫蒙族人回到學校並展開新生活。丹尼斯1982年4月29日於曼谷家中過世後,其遺體被運回蒙大拿,許多在全美各地的赫蒙族人也同聚,以傳統的赫蒙族葬禮向丹尼斯表達最後敬意。

米蘇拉被山脈環繞,和寮國北部高地有些類似,而對當地人而言,自從1880年代華人勞工在這裡修建北太平洋鐵路後,還幾乎從沒見過亞洲人。米蘇拉國際救援委員會(International Rescue Committee)職員羅伯特(Pam Roberts)過去在採訪中表示,蒙大拿的新生活對赫蒙族人就如「去火星重新開始」。當時印度支那難民行動中心(Indochina Refugee Action Center)成員必須要勸說赫蒙族不要用弩射城裡的鴿子,也有拖車公園的居民反應,苗族婦女會赤裸上身坐在門廊上。

不過日子終究會漸適應,憶起那段初來乍到的歲月,如今擔任會計師的Bao Vang提到,父母是在1979年搬到米蘇拉,語言和寒冷的冬天是最大挑戰,過去母親習慣在寮國市場聊天和討價還價,來到美國後,她驚訝地發現商店物品都已貼上價格標籤。Bao Van過去會協助父親Chue Vang在市場上賣橘子和蔬菜;Chue Vang曾在寮國當過兒童兵,移居蒙大拿後當過門房和翻譯,並與妻子撫養了五個孩子。

RTX2N3N7
Photo Credit: Reuters/ 達志影像
Chue Vang在1979年移居美國前曾是寮國的一名兒童兵,目前在農夫市集販售農產品。
tt4a6hk6dcrx6mhgh0txhhyosgpf5w
Photo Credit:吳象元
為避免寮國遭北越赤化,赫蒙族人成為美國中情局對抗共產主義的力量,然而當內戰持續越久,徵召士兵的年紀也跟著下降,圖中站在軍官旁的孩子,便是赫蒙族人少年兵,該照片攝於1970年。(西雅圖陸榮昌亞洲博物館,Wing Luke Museum)

曾替寮國政府和美國政府工作的Vang Moua,是在1975年的一個夜晚越過湄公河逃到泰國,並在一年內與家人一起抵達米蘇拉。當時他租了一輛拖車、找到了一份夜班警衛的工作,並開始學習英語,在鋸木廠找到了一份更好的工作。

Vang Moua表示無法再坐辦公桌讓他並不習慣,「當我來到這裡時,一切都變了,但我說:『好吧,現在是我的新生活。我不介意任何工作。你來這裡,你是工人。你必須改變。』」

RTX2N3N8
Photo Credit: Reuters/ 達志影像
1976年在美國蒙大拿米蘇拉定居的赫蒙族難民Vang Moua,背後是他18歲時在寮國拍攝的照片。照片攝於2016年

而前游擊隊員Pao Lee則是在蒙大拿擁有2500人的伐木和牧場小鎮漢密爾頓(Hamilton)租了一間小房,在起初和其他50名赫蒙族人每週花五天時間在一個職業培訓項目中學習木工。他的母親、姐姐、兩個兄弟、幾位堂兄弟和當時懷孕8個月的妻子和女兒,主要是靠著福利支票過日子,冬季時他每天上一小時的英語課程,不過後來因缺乏資金而取消。

透過翻譯,Pao Lee的母親講述過去在寮國山區養雞和種植罌粟的過往。她的丈夫、三個兒子和七個女兒在家鄉死於疾病,有四個孩子倖存下來——目前有三個都住在米蘇拉。Pao Lee說這裡一切都很好,但也想念住在法國的兒子,Pao Lee的妻子也分享當時是在士兵追趕下,走了三天三夜、乘坐臨時木筏越過湄公河到達泰國,雖然在美國她能擁有冰箱、爐子和電話——這些物品在80年代的寮國並不常見,但仍非常想念她的村莊和留下來的親人。

RTX2N3N6
Photo Credit: Reuters/ 達志影像
1993年抵達米蘇拉赫蒙族人Chao Vang,在農夫市集販售蔬菜。照片攝於2016年。

在《美國公共電視網》(PBS)拍攝的短片《越南到蒙大拿:赫蒙族難民》(Vietnam to Montana: Hmong Refugees)中,赫蒙族母子VA Moua Vang和Tou Vang分享到當時是如何在戰時匆促離開寮國的歷程:VA Moua Vang在泰國難民營待了四年後前往美國,才終於與其姐妹重逢,如今她在米蘇拉過著平靜的生活,平時會帶種植的蔬菜到農夫市場販售,和丈夫育有五個子女,其中兩名是工程師。在影片中,身為兒子的Tou Vang表示:「我會希望這些(指從寮國來到美國)都不曾發生在我父母身上,但我也很感謝我們能夠因此在美國生活」,如今VA Moua Vang每週定期捐贈蔬菜到食物銀行,開始回饋給社區和她新的家鄉。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杜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