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圖書館員10年來收藏還書遺留小物,網上展示喚起民眾暖心回憶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加州奧克蘭公立圖書館館員麥凱勒(Sharon McKellar)過去10年收集許多借書民眾夾在書裡的小東西,有些看起來很普通、有些饒富趣味、也有讓人心酸,或是完全無厘頭。麥凱勒細心地把這些小物數位化,並在她服務的奧克蘭公立圖書館(Oakland Public Library)官網為這些「失物」撰寫部落格。
文:周世惠(中央社記者)
還給圖書館的書裡夾著照片、紙條和票根等沒人認領的物品,加州一位圖書館員收藏紀錄10年並展示這些小物,像是窺探愛書人尋常生活的一扇窗,更意外喚起字條主人的溫馨回憶。
加州奧克蘭公立圖書館館員麥凱勒(Sharon McKellar)過去10年收集許多借書民眾夾在書裡的小東西,有些看起來很普通、有些饒富趣味、也有讓人心酸,或是完全無厘頭。
麥凱勒細心地把這些小物數位化,並在她服務的奧克蘭公立圖書館(Oakland Public Library)官網為這些「失物」撰寫部落格。去年11月圖書館啟用新的網站時,她把這個「收藏」系統分類,好讓人們在網上瀏覽。
包括情書、生日卡片、代辦事項的字條清單、食譜、小孩的塗鴉作品和全家福照片等,奧克蘭圖書館總館也從今天開始展示部分物品,供往來圖書館的民眾欣賞。

麥凱勒在圖書館工作19年,她告訴《舊金山紀事報》,「想想這些東西是怎麼進到我們圖書館,真的很有趣。」她認為,那些東西就像是社區生活的一個縮影。
10年前,麥凱勒開始記錄民眾還書遺留物品的靈感來自於Found雜誌,這份雜誌刊登人們隨機發現的物品。於是她發起一項活動,請圖書館工作人員把民眾還書時遺忘在書裡的小東西交給她。有個資和找到失主的物品都已經歸還,不在這個收藏之列。
紀錄這些物品對麥凱勒就像解謎,「它們背後的故事是什麼?這些東西怎麼進到圖書館的書裡?照片中的人是誰、他們現在人在哪裡?」
有些字條看似無厘頭卻溫馨,另有些則相當私密。例如,有張字條似乎是一位傷心人所寫的,「當你傷透我的心時......我也獲得解脫。謝謝。」
另一張字條以西語寫著,「你是我的朋友嗎?是、不是、或者可能是?2009年2月26日,來自加州奧克蘭的安娜。」
麥凱勒在圖書館官網發布失物訊息的數年間,這些便條紙或物品的主人都沒人來聯繫。直到上個月,朗艾克(Jamee Longacre)在奧克蘭圖書館的推文中,突然發現照片中一張淡綠色便條紙是她的筆跡,上頭寫著BRAT,代表「香蕉、米糊、蘋果泥、烤土司,給便秘寶寶的建議!!」
"albino fox / name unknown / colors: white / very rare worth lots of money." https://t.co/GQRQQCFyW5 pic.twitter.com/wGB6njS3lY
— Annie? Rauwerda? (@anniierau) July 20, 2022
https://t.co/XMyB1vT2p6 pic.twitter.com/qIfKW8OZve
— Annie? Rauwerda? (@anniierau) July 20, 2022
朗艾克早忘了她寫過這張字條,她認為可能是當時分享給某個朋友或同事的媽媽經,她不解這張便條紙為何會流落奧克蘭圖書館,因為她通常在另一家圖書館借還書。她說,「我覺得好笑,這些小字條都有個故事。」
另一位奧克蘭居民梅塔(Monica Mehta)也認出6年前她寫給當時6歲女兒的字條,而且是透過女兒就讀的小學圖書館員轉知。
梅塔想起那天晚上她和她丈夫正準備外出,她為常做惡夢的女兒留言,在一張黃色心型的便條紙上用紅筆寫下,「亞里莎,美夢連連我的愛寶,祝妳晚安與好眠,愛妳的媽媽和爸爸,抱抱與親親。」

梅塔說,她很常寫字條給女兒們,有時只是塞在她們的午餐便當袋。她形容小學圖書館就像女兒的「第二個家」,有可能因此那張字條被隨手夾在圖書館的書裡,隨著書的流通又把字條輾轉帶到市圖。
常做惡夢的那位女兒如今已長成青少女,梅塔說,看到這張字條猶如甜蜜的驚喜,喚起那些獨特而美好的親子回憶。
新聞來源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