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拉脫維亞、愛沙尼亞跟進立陶宛,波羅的海國家全數退出「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

拉脫維亞、愛沙尼亞跟進立陶宛,波羅的海國家全數退出「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
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由左至右)國旗。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拉脫維亞議會也在11日通過一份聲明,宣告俄羅斯是「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呼籲歐盟停止向俄羅斯及白羅斯公民發出旅遊和入境簽證。

週四(11日),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退出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這是繼立陶宛之後,波羅的海國家全數退出,目前該合作機制只剩下14+1個國家。

2012年,中國與東歐成員國之間建立了領袖會晤機制,每年舉行一次,作為北京與16個東歐國家建立聯繫、在基礎建設與其他發展計畫上進行合作的平台。希臘於2019年申請加入,該合作機制一度成為「17+1」(17個中東歐國家與北京)。

不過立陶宛在去年因「台灣代表處」正式掛牌與北京決裂,率先退出了該機制,並稱合作沒有兌現承諾。而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週四也宣布退出,讓此合作機制減至「14+1」。

愛沙尼亞政府在一份聲明中寫道,「愛沙尼亞決定不再參與中東歐國家與中國的合作機制。愛沙尼亞將繼續努力與中國建立建設性和務實的關係,包括推進歐中關係,在符合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與人權等價值觀的前提下。」聲明也指出,愛沙尼亞自去年2月的峰會之後,就沒有參加該機制任何形式的會議。

拉脫維亞外交部也發表聲明,稱「鑑於拉脫維亞當前對外貿易政策的重點,拉脫維亞決定停止參與中東歐國家和中國的合作機制拉脫維亞將繼續在雙邊以及通過基於互利、尊重國際法、人權和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歐中合作,與中國建立建設性和務實的關係。」

27個歐盟國家中,目前有9個留在該合作機制中: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捷克、希臘、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另外5個非歐盟國家為阿爾巴尼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蒙特內哥羅、北馬其頓和塞爾維亞。

波羅的海國家為何選擇與中國保持距離?

俄羅斯的入侵讓中東歐國家重新思考與中國的關係。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指出,中國宣布與俄羅斯總統普亭建立「無限友誼」讓波羅的海國家深惡痛絕,他們擔心對烏克蘭的入侵,是俄羅斯試圖收回前蘇聯帝國領地的前兆。《愛爾蘭時報》駐歐記者Naomi O'Leary也在推特上指出,波羅的海國家很難接受北京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主張。

《彭博社》則指出,在烏克蘭戰爭之前,中國未能兌現在該地區數十億美元的投資承諾,許多國家對合作機制的熱情已經減弱,去年這3個波羅的海國家沒有派總統或總理出席峰會,而是派官員代替他們去,顯然是對中國的冷落。

而因為與台灣展開合作遭北京制裁的立陶宛,其外交部長也在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兩國退出與中國的合作機制後在推特上表示,「早在立陶宛退出之前,中國的17+1模式就已經是多餘和分裂的。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現在也關閉了大門。14+1應替換為歐盟27+1。」意味歐盟國家在面對中國時應團結一致。

拉脫維亞議會宣布,俄羅斯為「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

另外拉脫維亞議會也在週四通過一份聲明,宣告俄羅斯是「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譴責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所作所為,相當於「針對烏克蘭人民的種族滅絕」。這份聲明得到100個議員中67人的支持。

拉脫維亞議會承認,俄羅斯為達成政治目的而對平民犯下的暴行就是恐怖主義,俄羅斯是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並呼籲其他志同道合的國家表達同樣的觀點。

聲明強調,俄羅斯利用苦難和恐嚇作為工具,試圖打擊烏克蘭人民和武裝部隊的士氣,並癱瘓其國家運作,藉以佔據烏克蘭。也呼籲歐盟停止向俄羅斯及白羅斯公民發出旅遊和入境簽證。

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對這一聲明表示感謝,並稱這份聲明是及時的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沙卡洛娃(Maria Zakharova)則表示,拉脫維亞議會的決定是基於仇外心理:「這個決定背後沒有任何事實依據,只有野蠻的仇外心理,有這樣想法的人應該被稱為新納粹分子」。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成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成員!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