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確診康復解隔離後,可以直接回歸到之前的訓練菜單嗎?

確診康復解隔離後,可以直接回歸到之前的訓練菜單嗎?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就算你在解隔離後沒有後遺症,還是建議不要立即回到確診前的訓練量與訓練強度。身體在染疫的期間需要努力工作對抗病毒,免疫系統也必須去保護身體的各個器官,所以染疫後整體感覺可能會特別疲勞。

疫情不斷升溫,最近確診的人越來越多。許多人在症狀期會有發燒、喉嚨痛、呼吸短促等問題,但當症狀減輕,解隔離後要怎麼回歸運動、健身呢?

可以直接回歸到休息前的訓練菜單、訓練量嗎?

就算你在解隔離後沒有後遺症,還是建議不要立即回到確診前的訓練量與訓練強度。身體在染疫的期間需要努力工作對抗病毒,免疫系統也必須去保護身體的各個器官,所以染疫後整體感覺可能會特別疲勞。

除此之外,即使比例不高,少數人在染疫後會有潛在的長期併發症,心肺功能或心血管系統都可能會不如從前。因此,還是建議染疫後採較保守的方式,慢慢恢復以往的訓練或運動方式,降低強度並留心觀察訓練後的身體反應。

如果有出現以下症狀,建議暫停運動,休息觀察,有需要就尋求專業醫護人員的幫助:

  • 胸痛或心悸
  • 與運動強度不成比例的心跳率或疲勞感
  • 頭暈想吐
  • 呼吸障礙

染疫後如果直接回歸中高強度訓練,可能會有以下風險:

  • 若出現不良反應,會難以辨別是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後遺症,還是身體不適應訓練強度的症狀。
  • 若免疫系統承受太多壓力,抵抗力下降時,身體較容易生病。
  • 若有潛在的長期後遺症,馬上回歸中高強度的訓練可能會造成較嚴重的後果。

恢復訓練的階段參考

症狀結束的7-10天後這階段的運動,應該是你能輕易邊運動邊聊天的強度:

  • 15分鐘內的低強度運動( 散步、慢跑或是伸展運動)
  • 讓心跳率維持在最大心跳率的70%以內,不要讓自己太喘、太累

如果身體沒有出現什麼不良反應,15分鐘也相對輕鬆,可以在2-3天後做調整:

  • 慢慢增加至30分鐘內的中低強度運動,如徒手訓練、慢跑、瑜珈、中低強度有氧訓練
  • 先不要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
  • 讓心跳率維持在最大心跳率的80%以內

執行約一週後,若身體恢復都順利,疲勞感也沒有異常,那可以循序漸進地回復到染疫前的運動方式:

  • 先降低強度與訓練量,慢慢試水溫
  • 注重運動後的恢復,確保身體得到充足的營養與睡眠

推薦使用Candice設計的一款課表,徒手、零跳躍,幫助疫情後恢復。

本文經Nuli.女力app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