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插畫家林廉恩:在時間夾縫裡創作,在孩子一寸一寸長大的同時,也一寸一寸捍衛自己的主體性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插畫家林廉恩,在她老家有間小小的工作室。2021年她剛以繪本《HOME》得了波隆那書展拉加茲獎故事類首獎,也成為台北國際書展兒少類首獎得主。
文:陳亭聿
攝影:陳佩芸
「欸,等等進來後別嚇到,很亂。」訪問一行五人卡在三四樓梯間轉角,如一條被拗折成問號形狀的鐵絲線,領頭女子的說明加深神秘氛圍,「我們家做生意⋯⋯,總之直走進去到我房間就對了。」聽她的語氣,好像中途左右顧盼,輕舉妄動,就會發生都市怪奇。
開門後,謎底揭曉,隔著鋁框紗門看進去,只見穿著一席黑色吊帶裙,內襯棕色棉T的她,與周遭台灣傳統住工混合,這裡一落紙箱,那牆前一疊工材的客廳,兩相拼構成有些違和,或因敷上一層不透明紗網,又居然離奇地達成協調的畫面。
她是林廉恩,插畫家,在她老家有間小小的工作室。2021年她剛以繪本《HOME》得了波隆那書展拉加茲獎故事類首獎,也成為台北國際書展兒少類首獎得主。
她的公版簡歷上這麼寫著:擅長使用壓克力、水性蠟筆,近期也喜歡複合媒材拼貼。不同繪本附上的簡歷版本有時候也會微調,有的寫她喜歡追劇,有的則改稱愛看驚悚小說。
金色草原上長出的光之蟲
穿越客廳直走到底,林廉恩的工作間卻是另一番光景:刷成天藍色的牆面和留言板上,磁貼有插繪精緻的明信片、海報與月曆,木格筆筒裡竄長出各色鉛筆、各種形制的水彩筆,一盆白金葛,紅色面皮時鐘。這景象讓人想起林廉恩在2021新出版的圖文創作《母親記事》扉頁寫的,
「只有在夜晚的房間,檯燈會灑出一片金色的草原,我在金色的草原提筆前行,找到屬於自己的小小世界。」
在這原生家庭裡框劃出約莫三坪大,會被貼上清新夢幻標籤的小小天地裡,出身設計、曾從事動畫繪製,其後才決心轉作插畫的林廉恩,慢慢找到自己的創作語彙。「其實我色鉛筆、水性蠟筆、油畫、壓克力都嘗試過,是到後來才慢慢精簡自己的選擇。」

溫和的光線與藝術拼貼的環景,共同潤飾著臉龐如最高級的香粉,對坐者眼裡閃有金光,攝影畫面甜美可期。可當細聽下去,也能聽見與這夢幻光霧裡透出略有反差的直言率性,比方媒材的選擇倒非僅「擅長」二字可以道盡,而是有部分務實的層理,林廉恩說,「為了接案,速度要加快,要選比較好上手,可以塗大面積的。」
含油料的媒材因涉及慢乾厚塗,成本也高,只能被也有生計考量的繪者擱置不取。其後她說到自己的人物造型和色彩使用開始跳出來,引起更多注意,大概是從2015年首度入圍波隆那的作品《光之蟲》開始,「紅色天空搭配一些怪獸,大家比較想不到,」她頓了一下,「(別人)想不到,硬要說這大概就是我的作品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吧。」
林廉恩把「比較不一樣」講得淡定,稱關於形式而已,可這飛跳性思維背後還有更幽微的成因。
她在這批紅色天空前有蟲獸的作品裡,用細筆勾繪出電路與電塔,在壁面四處有著回收與核能警示。她在網誌作品集裡寫下:這是核爆後變卦的世界,人們在白色房裡足不出戶。林廉恩當年得獎後,在許多受訪時常說,自己沒事就會看新聞,新聞讓她產生超量感受性的觸發。
這一次觸發成一片壓克力鮮紅血染的天空,以及盛放其中不再自然,卻會發光吃電的藍綠色草獸。

瓦楞紙、網購包材、衛生紙的拼貼
目前市面上看到的林廉恩作品,和當年筆下的大蟲長得不太一樣。
《光之蟲》得獎兩年後,林廉恩跟巴巴文化出版以及作者王文華合作繪本《大嘴龍牽紅線》,繪本裡頭,蜷在廟柱上的龍不是咧嘴笑得討喜,就是酸痛到瞇起眼睛。林廉恩説,若是遇上活潑的文字,角色表情包要做得誇張一點。她還邀請大家找碴:第一次做書,材料不夠,找找大嘴龍的鱗紋哪裡不連戲?

書末的繪者介紹,寫著她首次以拼貼技法完成一整本書,不過此前她早已開始關於拼貼的單張實驗,除了慣見的創作材料外,在工作間一個轉身,便得見她的小天地裡七、八年來收藏與積累成的一整面素材庫。
五層黑色角鋼架裡嵌入白塑膠收納盒與抽屜櫃,分門別類各種平凡或出乎意料的紙材,「每一次找到新材料,都來自一個意外。」林廉恩邊說邊打開其中一箱,只見裡頭綻開雪梨肉色系的大量襯紙,「很多都是網購,幫女兒買衣服的包裝紙,這個襯紙很好用,貼在其他東西上,馬上產生灰階效果。」
「我也迷過滾輪印章、買過印刷油墨來做效果,但有時候手邊物就很好了,像這個有顆粒的,知道是什麼嗎?」林廉恩用一張自製的網眼貼紙,測試我們對身邊事物紋路的敏感度,眾人搖頭,「平版衛生紙。」除了在日常物中發掘拼貼素材,當然,也少不了讓人羨慕的大量紙膠帶系列。
材質的囤積與編整,以及不定期開啟的紙上實驗,讓林廉恩的金色草原上長出的世界愈來愈豐富綺麗。包衣服的襯紙點撒或輕刷上紋路,可迤邐出霧夜的冷川、貨卡頭燈的光束;瓦楞紙經鉛筆加強紋理,變身有樹林的山體或建物;裁剪或手撕過、文字不全整的傳單與發票,搭建出有人造招牌與廣告的城市意象。


這就是我們生活的地方
林廉恩對周遭事物處處留心,藉著猶如隨筆日記的單幅插繪實驗,她時而凌空拉遠,把握住環境整體色調,時而就近體察材質理路。她與文字作者合作的拼貼作品,也從有些生澀,可是質樸可愛的《大嘴龍》,到四年後在《流浪的島》中能回應詩意文風的〈一顆種子〉。幾年下來,她的素材運用更靈活,色調或內斂,或跨頁打開反差驚喜云云,皆收放自如。
以各種媒材回應文字作者們的不同內容質感之外,她也持續五感全開地關注議題,更將關於家園與生活的印象,以及自己成長過程中諸多的記憶進行圖像轉譯,蓄積著接案之外的個人創作能量。繼2015年「光之蟲」系列之後,2018年她的「台灣印象」系列作品又再次得到波隆那插畫獎,而那批插畫便是2021年讓她獲得拉加茲故事類首獎《HOME》的前身。
「小時候蘆洲這附近都是沒有電梯的公寓,(我們會在)大樓和大樓間的巷子裡穿來穿去,玩躲貓貓。」林廉恩指著《HOME》裡俯瞰視角下的街巷畫面,那裡頭背著紅包、揣著菜籃的火柴人,隨著記憶的暗流在小攤販旁湧現與流竄,「菜市場,也是小時候的樣子,一定是一條路,路的中間又擺了一條什麼,路就被硬擠成兩條。」
「沒有,沒有哪裡,很多人問我這座山、那條河是哪裡。」從街巷翻至故事中貨卡移動的中途風景,「沒有哪裡。這就是我隨便搭車經過台灣任一座山的感覺。台灣的任何一座山,你從橋下,或從山路上看過去,都有這樣的樹冠層,有背後的大山,前景的電線桿。」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