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衝擊日本學校體育,運動社團能否成功轉型為社區俱樂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少子化問題導致學校社團人數減少,甚至合併或解散,兼任社團教練的老師負擔過重也成為問題。因此,日本體育廳決定從明年起,用三年時間開展「向社區移交體育社團活動」。將在日本紮根已久的學校社團活動轉型為像歐洲那樣的地方社區俱樂部,這種嘗試能否成功呢?
文:瀧口隆司
日本體育廳專家委員會提出建議方案
「30年後參加體育社團活動的學生將減半?!」進入日本體育廳的官方網站,如此刺眼的標題赫然映入眼簾。日本國中體育聯盟根據對少子化進程的預測估算,參加學校體育社團活動的國中生人數將從2018年度的202萬9573人,降至2048年度的147萬9095人,30年間預計將減少約3成。特別是棒球、足球、排球等團體運動項目,預計將減少至近一半。
近年來,這些團體運動項目要麼與其他學校組成聯隊,要麼社團乾脆解散,類似的情況屢見不鮮。照此發展下去,將會出現想參加體育運動卻無處可去的窘境。
今(2022)年4月26日,日本體育廳組織的專家委員會「向社區移交體育社團活動研討會」(主席:友添秀則,日本學校體育研究聯合會會長)公佈了建議方案,準備從明(2023)年起開始實施。基本方針是,首先以公立國中的假日體育社團活動為對象,從能夠著手推動的方面做起,逐步將平時的體育社團活動也移交給社區承擔,推動改革發展。
作為假日學生體育社團活動的承接方,建議方案將其設想為綜合型社區體育俱樂部、少年體育團、俱樂部隊、職業體育隊基層組織、健身中心等。日本全國有18萬個類似團體,但大多數集中在人口較多的城市裡,人口稀疏的地區可能會出現沒有承接方的情況。
將體育社團活動轉交給地方社區,具體採取什麼樣的形式呢?舉例而言,學生平時參加學校的足球社團活動,假日參加社區足球俱樂部活動,那麼平時由教師指導訓練,假日則由社區俱樂部的教練來指導。這樣一來,就會出現訓練方針不連貫的問題。
教師不堪重負
減輕教師的負擔迫在眉睫。據說不少教師1個月內的加班時間已超過100個小時。而1個月加班時間突破80小時的界限,「過勞死」的危險會增加。這種現狀必須得到改善,刻不容緩。
如果連週末都要投入到學生體育社團活動中去,那麼教師就會持續處於完全得不到休息的狀態。有很多教師因超負荷工作而身心俱疲,被迫停職或辭職,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當前由當地社區居民指導學生假日的體育活動,將來如果將平時的教練工作也交給當地居民負責會更好。但是,要找到相應的人才恐怕絕非易事。如果無法確保教練的人數和水準,那麼此次體育社團活動改革可能終將止步於「畫餅充饑」。
教練的水準不僅關係到學生體育技能的提高,還關係到學生的安全和健康管理以及人格的形成。因此,迫切需要具備體育科學、組織運營等方面知識和理念的人才。如果要引入教練資格認證機制,則必須推動建立相應的制度。
教練的人數取決於如何發掘人們想當教練的需求。需要去搜羅招募各種各樣的人才,包括退役運動員、有比賽經驗的大學生和畢業生、退休後仍對體育充滿熱情的居民,等等。當然,也有很多教師希望當教練。必須設計一種制度,使他們不至於超負荷工作,又允許他們假日兼職在社區俱樂部對學生進行有償指導。
聘請教練的錢從哪裡來?
最令人擔心的是,支付給教練的報酬從哪裡來。僅靠無償的志工是難以解決所有問題的。現在有很多學校向外聘教練支付報酬,但數量畢竟還遠遠不夠。
關於聘請教練的資金來源問題,建議方案中並沒有明確闡述其方向性,只是設想教練屬於社區俱樂部,表示「原則上應促進培育能夠獨立運營的組織體制」,對資金問題避而不談,這實在令人擔心。方案也表示要探討利用日本體育振興彩票(toto)進行補貼或由國家財政提供支持,但好像只限於俱樂部體制初創階段。
建議方案可能是參照民間游泳學校的機制做出的設想。游泳教練是有償聘用的。要想讓體育俱樂部能夠獨立經營,當然只能依靠會費收入作為資金來源,而這只會轉嫁給學生的監護人(家長)來承擔。
日本學校社團活動的組織體系非常完善,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也能參與其中。不同體育項目的教練就在身邊,訓練場所也近在眼前。如此理想的環境在國外應該也不多見。學校社團活動瀕臨危機,只能說這也是日本體育的危機。
擔心「民營化」導致兩極分化
這次改革也可以說是以「向社區移交」為名推動的「民營化」改革。如果方式得當,那麼可以期待激發各方活力。但另一方面,參加體育運動的學生和不參加的學生之間的兩極分化有可能加速,熱門體育專案和冷門項目之間也可能會產生巨大差異。
兩極分化的實例已見於國中棒球界。很多學校的軟式棒球社團成員呈持續減少的趨勢。另一方面,少年棒球聯盟和國中棒球聯盟等硬式棒球的社區俱樂部,運動員卻在不斷增加。
今年春天舉行的高校棒球選拔大賽(春季甲子園比賽)上,奪冠熱門隊大阪桐蔭高校和國學院久我山(東京)高校在半決賽相遇。上演東西對決的兩隊中,都有來自千葉京葉少年俱樂部的隊員,一時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京葉少年俱樂部晚至2010年才加入日本少年棒球聯盟,歷史根基不深,但隊員人數不斷成長,現已擁有京葉少年隊、京葉下總少年隊、八街京葉少年隊這3支隊伍。其中,京葉少年隊現已成長為全國頂級強隊,並向大阪桐蔭高校等甲子園常客輸送了不少運動員。而這些名校的聲譽,很多是靠國中硬式棒球來支撐的。
今後,在其他競技項目中,社區俱樂部也會越來越引人注目。足球方面,由日本J聯賽的基層組織而非學校社團活動培養的球員越來越多了。在高校年齡段,由高校足球社團、J聯賽青年俱樂部、社區俱樂部等24支強隊參加的「U18超級聯賽」(前身為全日本青年錦標賽),是日本最高水準的青少年足球聯賽。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