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與航空旅行:乘飛機出行究竟何時才能恢復正常?

COVID-19疫情與航空旅行:乘飛機出行究竟何時才能恢復正常?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工資是航空公司和機場運營商的最大成本之一。疫情期間,許多僱員和承包商離開或被解僱,現在沒有足夠的員工來滿足需求。事實證明,說服人們回來是困難的。許多人找到了受疫情經濟影響較小的工作。

今(2022)年7月,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兩年多後,全球航空業仍在復甦階段。

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機場之一希思羅機場的首席執行官約翰・霍蘭-凱(John Holland-Kaye)下令使用該機場的航空公司今年夏季停止售票,讓人感到非常驚訝。

霍蘭-凱在公開信中表示,要確保旅行者「有一個安全可靠的旅程,並能讓他們的行李也同達目的地。」

為了將干擾降到最低,他還宣佈希思羅機場每天的乘客人數上限為10萬人,比平時少4000人。另外,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德國法蘭克福機場和英國蓋特威克機場等其他機場也實施了類似限制。

在此之前的幾個月,航空旅行出現許多混亂,航班最後一刻被取消、乘客排長隊、行李延誤;主要機場和航空公司無法滿足需求。隨著許多國家進入度假高峰期,混亂還將加劇。

那麼,航空旅行究竟還會不會恢復正常? BBC國際台的《調查》節目請來四位專家探討這個問題。

候機樓之痛

航空分析師薩莉・格辛(Sally Gethin)說處於「危機狀態」的國家是英國、荷蘭和美國,澳大利亞、愛爾蘭、德國和西班牙也在出現一些問題。

她說,「最極端的情況是,機場完全停止運作,乘客甚至無法進入航站樓,有時確實錯過了航班;或者,設法通過了航站樓,通過了安檢,然後卻發現航班被取消;或者,有時行李沒有上飛機;再或者,意外的延誤,這可能意味著他們不得不再次下飛機。隨著夏天時間的推移,一些人將繼續經歷不同程度旅程之痛。 」

格辛認為,旅行被打亂的程度將取決於特定目的地解除疫情封鎖措施的速度。歐洲放鬆規定和邊境限制的方式相當突然。英國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這幾乎是「一夜之間」發生的事,航空業沒有得到足夠時間的通知。

解除封鎖後的機場和航空公司凖備不足,不堪重負。

航空系統的運作方式意味著航班延誤或取消可能會造成更大的問題 。

格辛說,整個系統是相互關聯的,出現問題時,會對機場的所有服務產生衝擊,還會輻射到其他目的地。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機場樞紐和輻條系統。有主要的門戶樞紐機場,比如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機場、迪拜機場、倫敦的希思羅機場、巴黎的戴高樂機場等。他們處理大量的航班轉機。在這些地方有最大的乘客群體,有很多支線航空公司進出這些機場。這些支線航空公司可以是中短途航班,也可以是長途航班,讓乘客搭乘中短途航班,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搭乘其他遠程航班。

所以,「延誤或取消一個航班可能意味著錯過轉機。當這些乘客試圖轉乘、並把自己的行李帶上新的航班時,系統壓力就更大。」

航空公司需要得到機場所有者的許可才能在特定的日子和時間內降落、起飛和使用所需的設施來運營他們的服務,這被稱為時段,航空公司不會輕易放棄它們。因此,如果一家航空公司取消了一個航班,另一家航空公司就無法利用這個時段來緩解擁堵——於是問題就堆積起來了。

格辛指出,我們還應該記住一件事。 那就是這不僅僅是因為航空基礎設施沒有凖備好。旅行者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人們早就預計,航空需求恢復時,最大的需求會來自於走訪朋友和親戚的乘客。這導致了泡沫破裂,閘門大開,乘客數量激增。疫情前,這一數字會更具有規律,航空公司可以預估,例如在假期會發生什麼。

國際航空旅行此前也曾暫停過,包括2010年的時候,冰島火山噴發導致航班停飛數天。當時火山灰佔據了歐洲上空,對發動機構成威脅。然而現在這是一個全新的情況。

格辛說,現在很難預測下一場擁堵會在哪裡爆發,因為這是「前所未有」的,「確實取決於每個地區如何應對疫情,他們給航空部門什麼支持。」

新冠病毒並沒有消失,所以各地的旅行限制並沒有取消。目前,中國仍暫停部分境外直飛航班。2022年6月,日本向國際遊客重新開放,但前提是他們必須是經批准的小型旅遊團的成員。

格辛認為,「乘客應該預料到他們乘坐的航班可靠性存在不確定因素,在淡季冬季,情況可能會有所緩解,這將給航空業一個喘息和追趕的機會。 」

機艙座位與票價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專家指出,100座的飛機,需要坐滿票價還算合理的80個座位,才能支付所有的費用。

成本和停飛負擔之重

查爾斯・威廉姆斯是《飛機商業》雜誌的編輯,在他看來,沒有大批航空公司破產是「令人驚訝」的。

疫情期間航空公司確實得到了財政支持,但許多承運商在大流行之前就已經處於財務緊張的狀態中。

威廉姆斯說,「世界上每一家航空公司的財務狀況都被嚴重削弱和消耗,我認為航空公司此刻正竭盡所能地修復這種狀況。」

企業為了生存而學會了適應形勢。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出現改變了整個行業。現在,乘客為選擇座位或攜帶額外行李等附加服務支付額外費用已成為普遍現象。

威廉姆斯指出,「運營航空公司的成本在過去的20年裡完全改變了,他們都採用了成本更低的運營成本模式。所以,說實話,他們能做的也不多了。 」

但僅僅讓飛機升空是不夠的——就像酒店房間必須被佔用到一定程度才能實現收支平衡一樣。

威廉姆斯說,這就是航空業所說的客座率。客座率是指付費乘客佔飛機座位的百分比。標凖大概在80%左右。100座的飛機,需要坐滿票價還算合理的80個座位,才能支付所有費用。最後能獲得利潤的只是四到五名乘客。所以,這是一個收益不大的行業。這就是為什麼當乘客數量像兩年前那樣突然大幅下降時,航空公司會遭受如此嚴重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