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為繼續作戰重金招募新兵,心碎母親:「他們就像小笨雞一樣被送走,他們就是炮灰!」

俄羅斯為繼續作戰重金招募新兵,心碎母親:「他們就像小笨雞一樣被送走,他們就是炮灰!」
Photo Credit: BBC New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尼娜對當局招募志願者到烏克蘭作戰的方式持批評態度。尼娜說,「他們就像小笨雞一樣被送走!他們之前甚至都沒拿過槍。他們就是炮灰。那些將軍們想『我們有志願者了;太好了,去吧!』」

文:威爾.弗農( Will Vernon)

俄羅斯士兵

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西方官員稱,自戰爭開始以來,已有數萬名俄羅斯士兵傷亡。

俄羅斯聖彼得堡附近沃洛索沃(Volosovo)鎮的揚聲器正在播放著徵兵廣告,像俄國許多其他城鎮一樣,沃洛索沃在主要大街兩旁的高桿上都裝上了高音大喇叭。

通常它們是用於在國慶假日期間廣播愛國音樂的,但現在它們派上了新用場。

「我們正在組建兩個志願炮兵營,邀請18-60歲男子參軍。」大喇叭廣播道。

這也是一個在全俄羅斯舉國上下不斷重覆的信息。在社交媒體、電視和廣告牌上,它敦促俄國男子參軍到烏克蘭作戰。

面對戰爭衝突所帶來的巨大損失,俄國當局發起號召入伍參軍活動。

我在沃洛索沃大街上攔住一名男子,問他是否支持招募志願者。

「是的!如果我年輕的話我會去,但我太老了,」他攥緊拳頭告訴我。「我們應該轟炸他們!」

但鎮上大多數人似乎熱情不高。一名女性抱怨道,「戰爭太痛苦了,甚至無法談論。」 我問她如果她的一名親屬想參軍她會說什麼,她說,「為什麼要去?回來的將只有他們的屍體。」

的確,許多屍體被送回來了。

敦促年輕人參軍的招募視頻。

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敦促年輕人參軍的招募影片。

雖然俄國沒有給出具體數字,但西方官員說,自從半年前入侵烏克蘭以來,已經有7萬到8萬俄軍士兵死亡或受傷。

為吸引新兵,俄國當局為志願者提供巨額金錢、土地甚至為他們孩子優先提供學校名額。

招募者甚至到監獄去招兵,承諾會給他們自由與金錢。

調查記者羅曼.多布羅科托夫(Roman Dobrokhotov)說,徵兵活動是當局絶望的表現:「這並不是打贏戰爭所需要的士兵種類。克里姆林宮仍然希望能以數量取勝。他們(希望)能把那些債務纏身的數十萬的絶望人士送上戰場。」

儘管可能向所招新兵提供數目驚人的現金──有些情況下高達每月5700美元(約新台幣17萬元)──羅曼說現實則完全不同:「人們實際上見不到這筆錢。他們(指士兵)現在正(從烏克蘭)返回,並告訴我們這些記者他們是如何受騙的。這正在影響(招兵)情況,對我們政府缺乏信任,因此我不認為這一戰略將會奏效。」

但有些人還是樂於參軍。

尼娜的兒子葉夫基尼離開他們在北部卡累利阿(Karelia)的村子,加入了一個志願營。尼娜說,他們給了她毫無軍事經驗的兒子一把槍,並把他直接送到烏克蘭。

幾天以後,他就被打死了。他當時24歲。

尼娜試圖阻止兒子去參軍打仗

Photo Credit: BBC News

尼娜試圖阻止兒子去參軍打仗

尼娜同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個公園裡見我。她在莫斯科一家麵包工廠找到了一份兼職工作。她說包裝麵包的單調重復工作讓她暫時忘記了喪子之痛。她記著曾懇求兒子不要去烏克蘭。

「我試圖讓他別去。我哭了;我說『那裡在打仗,你會被打死的!』他說『媽媽,沒事的。』」

尼娜對當局招募志願者到烏克蘭作戰的方式持批評態度。

尼娜說,「他們就像小笨雞一樣被送走!他們之前甚至都沒拿過槍。他們就是炮灰。那些將軍們想『我們有志願者了;太好了,去吧!』」

並不是每個人都像葉夫基尼那樣熱衷於簽約參軍。

如果你到俄國各地走一圈就會發現,並不是所有俄國人都完全支持克里姆林宮所稱的「特別軍事行動」。

葉夫基尼

Photo Credit: BBC News

葉夫基尼在參軍到烏克蘭作戰幾天後就被殺。

俄國公路上展示親戰標誌「Z」的汽車數量仍然相對較少。專家們說,報名參軍的志願者數量也很低。

軍事分析家盧金(Pavel Luzin)說,這裡的人們並沒有為他們總統做好犧牲自己的凖備。

「克里姆林宮的問題是大多數俄國人,並不想為普亭或是復興『偉大帝國』而死。目前狀況下的招募不太可能,因為俄羅斯沒有就這場戰爭達成民間共識。」他說。

「而對比烏克蘭,烏克蘭人民已凖備好了戰鬥。」

  • 注:感謝Mediazona媒體艾拉.康斯坦丁諾娃(Alla Konstantinova)的幫助。

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