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魯特大爆炸受損穀倉一個月倒塌3次,當地民眾為何仍希望不要拆除?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其實早在今年4月,黎巴嫩當局就下令拆除這些穀倉,但爆炸受害者的親屬出面反對,他們認為大爆炸的權責未定,這些穀倉可能包含對司法調查有用的證據,並且應該作為這起悲劇的紀念碑。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2020年發生毀滅性的爆炸,港區附近受損的穀倉群至今尚未完全拆除,由於穀倉裡的糧食穀物在夏季高溫下發酵,大火悶燒更加速結構惡化,週二(23日)有8個穀倉因結構嚴重受損倒塌,這是過去一個月以來第三次的倒塌。
2020年8月4日,貝魯特港區不當存放硝酸銨的倉庫發生爆炸,造成215人死亡、超過6000人受傷、30萬人流離失所,大範圍地區也化為廢墟。
大爆炸發生時,這些有著50年歷史、高48公尺的穀倉群首當其衝,承受了大部分的爆炸威力,保護了貝魯特西部地區免受更嚴重的波及。不過爆炸影響了穀倉的結構,剩餘的穀糧也在夏季高溫下發酵引發火災,火勢無法完全撲滅而悶燒一個多月,加速結構的破壞程度。
過去一個月,這些剩餘的穀倉群發生了三次倒塌:7月31日,北部有部分穀倉首次坍塌,幾天後在貝魯特港爆炸兩週年之際,再有四分之一的建築物倒塌;上週日火勢擴大到穀倉的大部分區域後,本週二(23日)再有8座穀倉坍塌。
VIDEO: 🇱🇧 New silos collapse at blast-ravaged #Beirut port
— AFP News Agency (@AFP) August 23, 2022
Eight more grain silos collapsed on Tuesday after succumbing to damage from the devastating 2020 explosion -- the third major collapse in a month pic.twitter.com/Yab472dEX5
法國土木工程師杜拉德(Emmanuel Durand)表示,原來48個穀倉中只有12個還在,全部位於南部街區,不過這些剩餘的穀倉較為穩定,目前沒有立即倒塌的風險。
其實早在今年4月,黎巴嫩當局就下令拆除這些穀倉,政府已預訂2萬5000平方公尺的港口用地建造新的穀倉,資金來自國際救援單位。
不過爆炸案受害者的親屬出面反對,他們認為大爆炸的咎責未定,這些穀倉可能包含對司法調查有用的證據,並且應該作為這起悲劇的紀念碑,不僅象徵著悲慘的大爆炸,也象徵黎巴嫩當局的疏忽與腐敗。
大爆炸發生兩年來,司法調查受到政治阻力,部分面臨指控的官員還在今年的選舉中順利當選國會議員,讓在大爆炸中失去親人的家屬追究責任的希望變得渺茫。
由於對當局的不信任,今年7月穀倉發生火災、悶燒數週,許多民眾認為火災可能是人為縱火,或者是蓄意放任火勢失控。
代表受害者家屬的委員會成員、工程師阿博賈德(Divina Abojaoude)便質疑,「如果政府願意,他們本來可以控制或減少火勢,但我們懷疑他們希望穀倉倒塌。」
#Beirut’s port silos in flames, earlier tonight.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tructure is expected to collapse anytime now. #Lebanon #BeirutExplosion pic.twitter.com/zAKnzulhFr
— Matthieu Karam (@MatthieuKaram) August 21, 2022
《CNN》指出,貝魯特港區這些穀倉同時有許多象徵,它們就像是過往時代的墓碑,仍在悶燒的結構也像這座城市集體記憶的傷口,而對受害者的親屬來說,它更標誌著犯罪現場,提醒人們追究責任。
該國看守環境部長亞辛(Nasser Yassin)表示,政府現在將研究如何確保南部街區保持原狀,呼籲港口附近的居民戴上口罩,並表示專家將著手測試空氣品質。
衛生部上週日表示,倒塌的穀倉造成空氣中含有大量黴菌,若長時間大量吸入,可能會造成危險。
#lebanon #beirut port silos northen block collapsed this norning pic.twitter.com/WJjyovigzQ
— Hassan Ammar (@HassanAmmar5) August 23, 2022
新聞來源
- New Beirut port silo collapse brings back blast trauma(aljazeera)
- More grain silos collapse at Beirut port, damaged by devastating 2020 blast(AFP)
- Large section of smoldering Beirut port silos collapses(AP)
- Beirut silo collapses, reviving trauma ahead of blast anniversary(Reuters)
延伸閱讀
- 貝魯特大爆炸釀上百死:黎巴嫩海關6度要求轉運硝酸銨被「已讀不回」的悲劇
- 【圖輯】貝魯特港口轟天爆炸,洩漏出黎巴嫩數十年的政經危機
- 黎巴嫩內戰結束32年傷疤未癒,貝魯特大爆炸凸顯政府失能腐敗,民生經濟幾近崩潰
- 黎巴嫩貝魯特銀行挾持案:行員、顧客被當人質長達7小時,槍手為何獲得壓倒性同情?
【加入關鍵評論網成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成員!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吳象元
Tags: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