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電池和車用晶片垂直整合成功,疫情期間銷售三級跳,有望挑戰全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BYD)透過完整產業垂直整合,成功在中國搶下市占率,日前在美洲深根的電動公車也逐漸站穩腳步,預計未來將和全球電動車霸主特斯拉一較高下。
中國電動車業者比亞迪(BYD)崛起,透過完整產業垂直整合,疫情期間銷售三級跳,在中國經濟下行的情況中「一支獨秀」,預計未來將與知名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一較高下,外媒直指未來不容小覷,恐成為全球電動車霸主。
比亞迪電動車熱銷
2021年電動車產業爆發性成長,全球市場賣出675萬輛,將較於上(2020)年324萬輛,整體成長達到108%。據《ARTC車輛研測專刊》統計,2021年以中國市場銷售居冠,佔全球市場50%,之後依序為歐洲35%、美國10%,以及其它地區5%。
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BYD)幾乎可說是「大贏家」。
《華爾街日報》描述該公司在商業上有「難以反駁」的智慧。又於今(2022)年7月受到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加碼投資,持續拉開和國內競爭對手的差距。儘管中國經濟遇到逆風,但仍無礙其電動車銷量成長超過2倍,再創新紀錄。
比亞迪成立於1995年,曾經是重要電子零組件(電池)供應商,其合作夥伴有MOTOROLA、NOKIA等。它經歷20多年發展,已經在全球打造30多個工業集團,目前主要業務範圍包含:電子、汽車、新能源和軌道交通等領域。目前,比亞迪是香港和深圳上市公司,營業額和總市值均超過人民幣千億元。
2022 年8月18日,在中國北京舉行的 2022 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人們走過比亞迪子公司弗迪電池(FinDreams Battery)的攤位,顯示該集團掌握電動車中重要的電池供應鏈。
這些年來,無論經濟擴張或者是景氣寒冬,中國政府始終不離不棄對電動車給予「政策東風」,歷經數十年發展,終於在此兩年開花結果。今年第1季比亞迪扛下晶片荒與原物料價格上漲等供應鏈問題繳出不俗財報,相較於上季營收年增逾6成,淨利成長241%,至人民幣8.084億元。
比亞迪電動車垂直整合成功
當時比亞迪財報顯示電動車銷量創下歷史新高,市場占比持續提升趨勢相當明顯。比亞迪強調,上半年儘管面對宏觀經濟下行、疫情擴散、晶片短缺、原料價格持續上漲等諸多不利因素,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表現一枝獨秀。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中國憑藉電池和車用晶片的垂直整合成功,比亞迪成為此一趨勢的受惠者,目前該集團已經掌握電動車最有利潤的零組件,包含電池、電機和微控制器等產品。
諮詢公司Sino Auto Insights的董事總經理Tu Le告訴記者,由於採用了這種商業模式,比亞迪比其他汽車製造商「更能掌控自己的命運」,主動權要大得多。
比亞迪的垂直整合,在疫情期間獲得「奇效」,因為正當包含特斯拉等勁敵,正飽受「晶片荒」及供應鏈中斷苦惱時,比亞迪此種「自研自產」的模式,正式受惠於其作為電子元件供應商的基礎上,大幅降低生產週期取得先機;反觀,特斯拉及眾多傳統汽車大廠的生產線被迫停工停產陷入了困境。
此外,值得玩味的是比亞迪和其他車廠,除了在商業競爭關係外,也是供應鏈夥伴。比亞迪執行副總裁廉玉波曾告訴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我們跟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是好朋友,因為我們馬上也給他們供電池了。」也代表某一方面掌控了其他車商的電池命脈。
未來,全球主要電動車市場預計在2025年電動車市場將會滲透率將從今年的17%再上升至30%。投顧機構高盛(Goldman Sachs)預測,比亞迪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佔比,將從今年第1季度的26%上升到2023年的36%、2025年再提高到45%。
除了電動小型客車外,比亞迪較為知名的身份是電動巴士製造商,目前在美國洛杉磯到丹佛等地,都有該旗下加州蘭開斯特工廠生產的公車身影,路上能見度相當高。在可預見的未來,比亞迪越來越壯大,亦勢必要和特斯拉一較高下,搶奪全球電動車龍頭的地位。

除了美國洛杉磯到丹佛等地,南美洲发展最快的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Transmilenio)也能見到比亞迪公車的身影,顯示其在美洲市場已經逐漸站穩腳步。圖片拍攝:2020年1月5日。
延伸閱讀
- 中國電動車補貼2022年底將「落日」,特斯拉成為最大贏家
- 索尼宣布成立Sony Mobility進軍電動車市場,運用影像感測器優勢發展4級自動駕駛系統
- 裕隆全面撤出「中國製造」,回防台灣與鴻海合資開拓電動車市場
- 日本瞄準下一個黃金產業「電動車」:與台積電合作具有極大國家戰略意義,將左右未來20年的發展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
最新發展:
-
超越特斯拉,比亞迪的成功與隱憂;中國電動車打入歐洲市場,恐掀可怕惡鬥 2月前
-
印度塔塔汽車推30萬台幣平價電動車搶市,《日經亞洲》預測2023為「亞洲電動車元年」 2月前
-
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站穩拉丁美洲,再強攻印度市場,目標2030年市占率達40% 2月前
-
比亞迪推出高端品牌「仰望」定價人民幣100萬元,將與特斯拉、保時捷、雙B競爭豪華電動車市場 4月前
-
比亞迪今年前3季登全球電動車銷售冠軍,但特斯拉的淨利是其7倍 5月前
-
特斯拉第3季財報不如預期:營收創新高但生產、銷售卡關,再度下修全年交付車輛目標 5月前
-
進軍歐洲時遭遇美國晶片禁令,中國電動車的前景如何? 5月前
-
全球電動車市競爭白熱化,特斯拉與比亞迪中國交車數量破紀錄,德國將成下一個指標性戰場 5月前
-
汽車產業為什麼也要達到淨零碳排?各大企業如何轉型因應「電動車時代」的來臨? 6月前
Tags:
用愛守護一個家:伊甸基金會「弱勢兒童服務計畫」,牽緊每位慢飛天使的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發展遲緩並非孩子成長的終點,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給予遲緩兒及家庭更多的療育支持,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我們常聽到的「發展遲緩」(developmental retardation),指的是嬰幼兒或兒童在知覺、運動、認知、語言或社交等方面,出現遲緩的狀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大約為6%至8%,以台灣每年平均有20到25萬新生兒計算,台灣每年大約有1萬5千名嬰兒,可能有發展方面的問題。
但是,發展遲緩並非無法矯治,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等等,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接連照顧兩代遲緩兒,她身心俱疲
今年4歲的蓁蓁,因為有癲癇及心房中膈缺損的問題,所以出生後便一直在醫院接受治療。後來醫院安排發展評估,發現蓁蓁不僅因為心臟影響整體發展,也有長短腳的問題。蓁蓁的主要照顧者是奶奶,但奶奶除了照顧蓁蓁,也要照顧有輕度智能障礙的蓁蓁爸爸。
蓁蓁爸爸小時候因糞便的細菌感染,發燒到40度後就醫住院,當時醫療跟早療觀念都不發達,並沒有發現蓁蓁爸爸的發展異狀。等到發現後,才趕緊接受早療服務。蓁蓁奶奶常常感慨地說:「因為太晚接受早療,所以成效比較有限,如果當初能夠早點發現的話,或許現在蓁蓁爸爸可以更好。」
雖然感慨,但是蓁蓁奶奶還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陪著蓁蓁爸爸走過了早療之路。現在的蓁蓁爸爸不僅表現不錯,更透過就業媒合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平時除了上班,就是陪蓁蓁玩,兩人相處起來像是兄妹一樣充滿了童真的趣味,讓蓁蓁奶奶感到很欣慰。原本想說生活終於要步入正軌的蓁蓁奶奶,沒想到孫女也出現了發展遲緩的狀況。身為主要照顧者的蓁蓁奶奶,想到所有的努力跟辛苦都要再來一次,巨大的疲倦感讓她時常淚流不止。「但是,為了我這個孫女將來能夠自立自主,我現在不扛起來,還有誰能扛起來?」蓁蓁奶奶說。
在照顧的路上,永遠不該讓一個人踽踽獨行
情況和蓁蓁一家類似的家庭,其實並不在少數。隨著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家庭與人口結構改變,不論是上有長輩、下有子女、自己又有工作在身的三明治族父母;或是因父母忙碌而需將孩子交給長輩照顧的隔代教養家庭;資源不足、經濟弱勢的偏鄉家庭、單親家庭等等,在面對發展遲緩兒的照顧問題時,經濟、生理、心理所承受的壓力更加巨大。
根據衛福部統計,在2021年,台灣共有約1.9萬名兒童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以比例來看,遲緩兒接受早療服務的比例,遠低於遲緩兒的個案人數。這或許是因為受到過去「大雞晚啼」的觀念影響,有些家庭中的主要照顧者,可能無法及時,或者不願意面對嬰幼兒在發展上的異常狀況。而另一個原因則是發展遲緩並不像感冒或者跌倒擦傷一樣很明確。根據研究,目前只有大約20%的發展遲緩能夠找到原因,而在這些已知的原因中,還包括了各種先天的缺陷以及後天的影響。
染色體異常、營養缺乏、肌肉神經病變等都屬於先天的缺陷,像上文中的蓁蓁,就是因為遺傳性癲癇問題,而導致的發展遲緩。在後天的影響上,則有可能像是蓁蓁爸爸一樣在幼兒時期受到細菌感染,或者腦傷、腦性麻痺等等。另外也有可能是外在環境所導致,比方家人對於嬰幼兒疏於照顧和互動、兒童受虐,又或者是經濟弱勢的家庭,較無法滿足幼兒成長所需的資源,才導致發展遲緩。

無論原因為何,如果持續忽視嬰幼兒有遲緩發展的情形,對遲緩兒本身、家庭以及社會,都會帶來更沈重的負擔。試想,如果遲緩兒只能依賴主要照顧者而生活,隨著他的年齡增長,主要照顧者會老去、會生病,甚至有一天意外降臨,遲緩兒該怎麼辦?更重要的是,照顧遲緩兒的工作,也不應該只由一人扛起,因為長期照顧所產生的心理壓力,日積月累所導致的悲劇時有所聞。但這些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因為只要發現得早,遲緩兒在專業的支持和幫助下,可以減輕發展遲緩的狀況,更有機會跟上同齡孩子的發展步伐。
慢飛家庭特攻隊 寶貝成長大作戰
伊甸投入早期療育服務邁入第30個年頭,每年幫助超過2萬名發展遲緩兒童及家庭趕上成長步伐。根據伊甸的服務經驗,許多家庭在發現孩子有遲緩成長現象時,往往不知所措,如果再加上社會環境、家庭結構及生活經濟等壓力,整個家庭就會加速失序,面臨崩潰邊緣。因此,伊甸的早療服務,期許能成為每個早療家庭的堅強後盾,以家庭為核心,為孩子安排療育課程,並透過親子活動、親職講座及定期療育會議,幫助家長在育兒上建立實用的五大能力,包含「溝通力」、「學習力」、「自信力」、「決策力」以及「影響力」,讓家長更了解孩子的需求,並能積極且自信地陪伴孩子跨越成長阻礙,減輕照顧壓力。今年邀請到藝人楊祐寧擔任愛心隊長,期待能強化並帶來早期療育正面、積極的印象,讓有需求的家庭,願意主動尋求支援,接受伊甸專業早療顧問團的幫助,共同支持孩子在成長階段中的種種需求。

上文中的蓁蓁奶奶,曾經為了蓁蓁的發展,不管颳風下雨,騎著機車載著蓁蓁到醫院回診,一個月要跑醫院好幾趟,非常辛苦。後來蓁蓁開始接受伊甸的早療服務,短短兩年時間,蓁蓁就有了非常明顯、令人驕傲的進步。比方可以自行上下樓梯、戒掉了尿布,在生活自理及口語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其中最大進步是在環境適應上——原本蓁蓁相當依賴奶奶,剛開始進入日托班上課的前半年,常常會哭鬧。但現在已經可以自在的跟著團體一起活動,和同學們也相處很融洽,甚至能夠幫忙老師照顧比自己年紀小的孩子。
「蓁蓁是個體貼的孩子,她在接受早療服務之後,這些特質都慢慢的展現出來。」有一次蓁蓁奶奶在家中默默哭泣,被蓁蓁看到,蓁蓁便上前擦掉奶奶的淚水、安慰奶奶,讓蓁蓁奶奶覺得很驚訝,也很窩心。有時候蓁蓁奶奶在家裡接代工做,長時間久坐時後,蓁蓁還會自動自發的幫奶奶搥搥腰背。蓁蓁奶奶說:「看她那麼乖、那麼懂事,我就覺得再怎麼辛苦也很值得。」蓁蓁一天天的進步,讓蓁蓁奶奶覺得很欣慰,雖然還有許多成長挑戰等著蓁蓁克服,但現在的她,已經擁有更多可能性,順利長大、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伸手就有機會抓住的目標。
「當超人,可以不只有自己一個人」,伊甸早療服務一直鼓勵慢飛家庭勇敢站出來,也期待社會大眾給予友善對待及行動響應,支持伊甸「弱勢兒童服務計畫」,幫助慢飛家庭解鎖成長任務,大家一起努力,用愛陪伴一個孩子,守護一個家。詳情請上官網,或洽捐款專線0800-025-8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