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正式通過《尊重婚姻法》保障同婚,各州須承認其為合法婚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天,我們的國家在爭取平等的長征上又向前邁出了一步。美國人一起改變了抗擊愛滋病毒/愛滋病的鬥爭。」裴洛西在推特上發出聲明強調,「我們一起把『不問,不說』(Don't Ask, Don't Tell)扔進了歷史的垃圾桶。現在,我們將婚姻平等寫入聯邦法律。」
保障同性婚姻的《尊重婚姻法》(Respect for Marriage Act),昨(8)日在美國眾議院通過,讓同性婚姻得以受到聯邦法律的保護。對此,總統拜登(Joe Biden)表示會迅速簽署法案,使其生效。
美國眾議院昨日通過《尊重婚姻法》,將再交由拜登簽署成為法律
《美聯社》報導,該法案昨日在眾議院以258票贊成、169票反對通過,其中有39票共和黨人投票表達支持。
事實上,該法在今(2022)年7月中旬,已在眾議院以267比157票通過,當時有47名共和黨人表態支持。不過,由於當時的版本與參議院在11月29日通過的修正案有些微差異,因此才需要再重新回到眾議院進行表決。
在參議院所通過的修正案中,主要是明訂婚姻為2個人的形式、並強調不會影響到宗教自由。而《尊重婚姻法》昨日在眾議院表決通過後,也代表著各州需承認不分性別、種族、民族或國籍的婚姻。
對此,即將卸任的民主黨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表示,這項法案是愛與自由的光榮勝利。並且,她更在法案通過時流下喜悅的淚水,「我們終於創造了歷史,我們不僅站在歷史的正確一邊,我們也站在未來正確的一邊:讓自由在美國擴大。」
綜合《美聯社》與《衛報》報導,自美國高院在今年6月推翻「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之後,有許多人開始擔心這將影響到高院在2015年的同性婚姻判決結果。
而關於這項法案的內容,其實主要是用來廢除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執政時期的《婚姻保護法》(Defense of Marriage Act, DOMA)。原因就在於當時其將婚姻定義為一男一女的結合,並拒絕向同性伴侶提供聯邦福利。
該法獲得兩黨支持,共和黨眾議員扮演關鍵角色
而在投票前的辯論過程中,幾名眾議院議員就發表了該項法案對於自身的意義。
《美聯社》報導,民主黨眾議員西西林(David Cicilline)就表示,在過去婚姻平等是一個牽強的想法。「但現在這是美國的法律,而這得到了絕大多數美國人的支持。」
不過,綜合《美聯社》與《衛報》,在眾議院就該法案進行辯論期間,有部分共和黨眾議員就批評該提案是對宗教自由的污辱。此外,儘管得到了一些共和黨議員的支持,但大多數人仍然反對這項立法,稱它沒有必要。
「我來告訴你我的優先事項,保護宗教自由,保護有信仰的人,保護相信婚姻真正意義的美國人。」密蘇里州共和黨眾議員哈茨勒(Vicky Hartzler)在投票前呼籲反對該法案,並強調這破壞了男女之間的自然婚姻(natural marriage)。
不過,當中也有部分的共和黨議員表態支持,更在投票時扮演重要的角色。
「對我來說,這只是與憲法站在一起。」在2次投票時都支持該法案的密蘇里州共和黨眾議員瓦格納(Ann Wagner)如此強調,並反駁了共和黨的論點,強調沒有人的宗教自由會受到任何形式或方式的影響。
該法曾推出修正案,重申不會危害到他人權益,以消除共和黨議員疑慮
而為了支持更多共和黨的支持,以首位公開出櫃的民主黨參議員鮑德溫(Tammy Baldwin)與亞利桑那州的參議員希內瑪(Kyrsten Sinema)為首的民主黨人,就與支持該法案的共和黨參議員合作。他們透過談判,澄清該法不會損害個人或企業的權利以解決共和黨的擔憂。
「今天我們正在創造歷史,但我們也在為數百萬美國人帶來改變。」鮑德溫在法案通過後也表示,「隨著《尊重婚姻法》的通過,我們可以消除數百萬恩愛伴侶所有的擔憂,亦即擔心有一天激進的最高法院可能會剝奪他們的權利和自由。」
該法通過對於裴洛西格外具有個人意義,拜登表示將迅速簽署該法案
而在昨日,裴洛西也感性的表示,感謝許多使該法案成為現實的立法者和倡議者。
事實上,對上個月宣佈將辭去眾議院領袖職務的裴洛西來說,該法案的通過不僅是國家的成就,也是個人的里程碑。
根據《衛報》,佩洛西1987年加入眾議院時,她在眾議院發表的首次演說就是與愛滋病毒與愛滋病的對抗有關。現在,在她任職35年和2次擔任議長之後,她向拜登提交的最後一項法案同樣是保護LGBTQ+伴侶的權利。
Today, our nation took another step forward in the long march toward equality.
— Nancy Pelosi (@SpeakerPelosi) December 9, 2022
Together, Americans transformed the fight against HIV/AIDS.
Together, we tossed Don't Ask, Don't Tell into the dust bin of history.
And now, we are enshrining marriage equality into federal law. pic.twitter.com/g8M6RGUzOp
「今天,我們的國家在爭取平等的長征上又向前邁出了一步。美國人一起改變了抗擊愛滋病毒/愛滋病的鬥爭。」裴洛西在推特上發出聲明強調,「我們一起把『不問,不說』(Don't Ask, Don't Tell)扔進了歷史的垃圾桶。現在,我們將婚姻平等寫入聯邦法律。」
目前,該法案將在通過後由拜登簽署並正式成為法律。
對此,拜登在投票過後也發表聲明強調,他將立即簽署這項要求所有州承認同性婚姻的法案。並且,該法案將為全國數百萬年輕人提供希望和尊嚴,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知道,政府會認可和尊重他們建立的家庭。
新聞來源
- Bill protecting same-sex, interracial unions clears Congress(AP News)
- House passes landmark legislation protecting same-sex marriage(The Guardian)
延伸閱讀
- 美參議院通過程序投票將表決《尊重婚姻法》,12名共和黨議員加入民主黨行列保障同婚
- 憂推翻墮胎權判決重現,美眾議院通過《尊重婚姻法》保障同婚、有47名共和黨議員支持
- 墮胎、槍管、氣候變遷議題接連變天,美最高法院下一步恐瞄準禁止LGBTQ歧視、改變選舉遊戲規則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綠能x數位,科技助攻水產養殖產業升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水產養殖結合太陽光電是一種創新的經營模式,讓漁場除了既有的漁獲外,更能提供綠電創造額外收益,國內更有漁場順勢導入數位工具管理養殖環境,持續提升水產質量。我們可以看到,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正在養殖漁業發生。
糧食生產是農漁業的主要功能,順應環境選擇不同的作物與耕種策略,是農漁民智慧的累積,臺灣的農漁業實力更是享譽國際。然而,由於整體產業結構轉型、生活型態轉變,傳統看天吃飯的一級產業,較不容易成為新世代就業的優先選項,如何在現有產業基礎上創造新商機、吸引年輕人返鄉,是各界都在思考的課題。
近年來,各國政府致力推動再生能源以實踐減碳,在不同場域、建物等結合光電開發的複合式發展模式,成為兼顧空間利用效率、提高單位面積產值的創新解決方案,這樣的趨勢正在農漁業現場發生。
農漁業結合光電創造附加價值
農電共生可提供自給自足的再生能源,還能保護農作物免受極端天氣影響,提高生產韌性,多餘的電力也可以躉售,提升農民收入。著眼於光電帶來的附加價值,越來越多國家看好農業結合太陽光電的發展潛力,德國、日本已有多個果園結合太陽光電從事農電共生,法國也實驗在成列的葡萄藤上安裝太陽光電模組。
不只農業,國際也開始出現結合水產養殖與太陽光電的漁電共生。例如美國切薩皮克灣(Chesapeake Bay)發展出太陽能牡蠣生產系統,不僅實現綠電自發自用,漁產收穫量更高達傳統養殖場的45倍;而在養蝦大國越南,也開始執行養蝦場結合太陽能發電的漁電共生計畫,為養殖場提供穩定電力並帶來漁獲,一舉兩得。

數位轉型為漁電共生添助力
漁電共生是利用漁業養殖場域結合太陽光電設置,期能改善生產環境、增加漁民收益,創造土地多元利用,是臺灣積極推動的重要政策方向之一。不過其他國家與臺灣的漁電共生開發型態不太一樣,其他國家多以沿海鋪設水面型光電為主,臺灣的漁電共生則採用室內養殖場搭配屋頂型光電,或室外魚塭搭配立柱型/水面型/塭堤型光電設備,近年來在許多漁民與光電業者的努力合作下,這樣的複合式土地利用模式逐漸展現效益。
不同養殖物種的環境需求不一,漁電共生導入的過程須經磨合,運用魚塭上方架設太陽能板,冬天防寒害、夏天助降溫,並配合不同物種的習性調整投料策略,同時結合數位環境監控系統調節養殖環境,進而達到提高漁獲收益之積極目的。

光電開發帶來的效益,也讓原本衰頹的產業地景重現生機,例如位於臺南七股的日運案場,原本是高鹽度的廢棄魚塭地,在養殖專家與在地青年的協力下,透過微生物、益生菌來控制池水,搭配AI數位化儀器監控養殖過程,持續累積養殖數據建立資料庫,烏魚、虱目魚、白蝦的混養模式已多次收成;四鯤鯓漁電共生案場過去同樣是廢棄魚塭,改建為室內型漁電共生案場後,能精準控制環境變數以從事精緻養殖,已成功育成一尾重達30克以上的白蝦。
由於漁電共生帶來的效益逐漸獲得認同,有別於過去多為光電業者發起的開發模式,最近也出現由漁民發起的漁電共生規劃,例如茄萣區不少養殖戶視漁電共生為吸引青農返鄉的契機,積極爭取納入漁電共生先行區;目前採用塭堤型與立柱型的光電設施,養殖的虱目魚也已開始收成。

養殖漁業正在實現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
數十年來漁民的養殖專業與經營視野,讓臺灣水產養殖產業在國際上向來有一席之地,但近年來確實也面臨產業結構轉型、從業人口老化凋零的挑戰;如今結合光電的漁電共生模式,讓原本看似傳統的一級產業開始蛻變,養殖模式、經營模式、商業模式不斷創新,也吸引更多青年關注與投入;臺灣養殖王國的美名,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將藉由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再次展現耀眼光芒。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