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增3萬3875例、36死:年底前BA.5疫情將持續於社區低度流行,病毒突變仍持續累積中

本土增3萬3875例、36死:年底前BA.5疫情將持續於社區低度流行,病毒突變仍持續累積中
Photo Credit: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羅一鈞說明,從樂觀角度來看,今年已經過了三分之二,出現新變異株的機會降低。然而,事實上病毒的變化趨勢與產生的突變仍持續累積中,不能掉以輕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公布國內新增3萬4118例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定病例,分別為3萬3875例本土個案及24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6例死亡。發言人莊人祥指出,今日的確診人數比起上週四上升25.6%。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3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5例男性、21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33例具慢性病史、20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

死亡個案中,有2名20多歲、無慢性病史個案,都接種過3劑疫苗,分別因敗血性休克與心肌炎不幸過世。另外,兒童特殊重症則新增一例罹患MIS-C的9歲女童,本身有先天性疾病且未接種疫苗,曾有發燒、紅眼、食慾及活力下降等情形,住院後出現結膜炎、皮疹等病徵,治療後病況好轉,目前已康復出院。

下週為中秋、重陽假期,指揮中心提醒民眾勤洗手、戴口罩,並與不特定人士保持社交距離。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提醒,除例外情形(如:飲食要求、拍照等)得免戴口罩,外出應全程配戴,如有症狀請勿參加。此外,也要記得隨身攜帶洗手用品,並建議下載台灣社交距離APP。

針對營業場所、公共場域、餐飲場所,指揮中心指出必須嚴格遵守量體溫、員工健康管理、加強環境清消等措施。此外,餐飲場所應提供洗手設備及消毒用品,且不得逐桌敬茶敬酒。羅一鈞補充,還未接種疫苗的長者與幼兒,不建議參加聚餐或前往人潮眾多的地區。

針對未來是否會出現更新的變異株,羅一鈞說明,從樂觀角度來看,今(2022)年已經過了三分之二,出現新變異株的機會降低。但大家還是不能忘記,Omicron就是在去(2021)年11月突然出現,事實上病毒的變化趨勢與產生的突變,仍持續累積中。

他強調,除了現在的Omicron BA.5外,印度仍有BA.2.75、BA.2.76,以及深圳日前出沒的BF.15,都代表還有新的突變,並產生新變異株的可能性。雖然不希望再有,但也不能過於樂觀,還是要謹慎應對,加強境外移入的監測。

莊人祥表示,指揮中心預估BA.5疫情高峰,將落在9月中下旬,但到年底之前疫情在社區還是會持續低度流行,除非出現特別有效的疫苗或所有民眾都確診過,疾病才可能停止流行,不過還是有重複感染的風險。目前,確診人數則是以北部增加幅度最多。

至於猴痘疫苗,莊人祥解釋,曾經接種天花疫苗的民眾可能對猴痘會有部分保護力,但疫苗持續的時間與效果都沒有明確的實證,因此指揮中心建議只要符合疾管署的接種條件,建議盡快施打。疫苗接種對象包含猴痘病毒實驗室人員,密切接觸猴痘病患的醫護人員、同住家人或相關人士。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黃皓筠
核稿編輯:羅元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