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專家分析中俄間諜模式:俄羅斯軍情局「精準打擊」,中國「螞蟻雄兵」人海戰術是更大威脅

專家分析中俄間諜模式:俄羅斯軍情局「精準打擊」,中國「螞蟻雄兵」人海戰術是更大威脅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西方情報官員比喻,俄國任務模式就像半夜裡潛水艇升上來、一小組人員偷偷上岸帶回一大桶沙,中國模式則是大白天裡派上千人游上岸,每人手抓一把沙回來。這種人海戰術可能很沒效率、多人經營同個對象、帶回重覆情報,但對北京而言結果有效就好。

(中央社)德國經濟部疑遭俄國滲透竊取能源政策情報,北約在義大利聯軍司令部也中了俄國軍情局(GRU)的「美人計」,但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引述專家分析,中國在歐美的「螞蟻雄兵」間諜模式比俄國更難應付,是更大威脅。

德國《世界報》(Die Welt)31日揭露,2名參與德國能源安全政策的經濟部官員因涉嫌協助俄國取得情報而遭調查。上週,總部在荷蘭的事實查核團體「冒險者」(Bellingcat)揭發一位假借珠寶設計師身分的俄國軍情局雇員,她長期活躍於北約(NATO)聯軍司令部所在的義大利那不勒斯政商社交圈。

這兩則新聞恰好代表了俄國從事情報的模式。一位匿名情報官員告訴英國《金融時報》:「俄國間諜活動傾向緊密聚焦,而中國則是一種全社會式的方法。」

中國政府擅長用駭客侵入外國政商機構的做法已廣為人知,俄國則有超過一世紀的間諜潛伏外國經驗,《金融時報》採訪數名現任及前任歐美情報機構官員分析,中國以真人滲透(情報界術語為humint)獲取情報的手法也在精進,包括向俄國學習,不過中俄模式仍大不同。

俄國多半透過專業訓練的間諜達成特定的國家安全專案,中國的情蒐目標更廣泛,從影響外國政治到獲取商業或技術上的好處都有,2017年中國《國家情報法》規定「任何組織和公民都應當依法支持、協助和配合國家情報工作」,形同要求全民皆間諜,包括中國海外僑民也會受影響。

西方情報官員比喻,俄國任務模式就像半夜裡潛水艇升上來、一小組人員偷偷上岸帶回一大桶沙,中國模式則是大白天裡派上千人游上岸,每人手抓一把沙回來。這種人海戰術可能很沒效率、多人經營同個對象、帶回重覆情報,但對北京而言結果有效就好。

「中國為情報工作帶來一種新的範例。」美國中情局(CIA)前官員艾夫提米德斯(Nicholas Eftimiades)告訴《金融時報》。

反情報工作因此出現新的困難。好比俄烏戰爭下,歐洲各國總共驅逐了約600位被疑為間諜的俄國外交人員,但英國軍情六處(MI6)前官員殷克斯特(Nigel Inkster)說,類似作法若要用在中國身上就會很困難,因為中國官方與疑似間諜者的關係可能很微妙,難以認定。

《金融時報》指出另一個西方政府處理俄國間諜問題時較不會有的尷尬麻煩:指認海外中國人是間諜可能要小心被反控為種族歧視。

歐美政府越來越認為中國情報活動將是比俄國更大的威脅。7月上旬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瑞伊(Christopher Wray)和英國軍情五處(MI5)處長麥卡勒姆(Ken McCallum)就罕見同時針對中國在西方的間諜活動示警。

麥卡勒姆說MI5大幅增加關於中國的任務,「我們目前案件調查數量是2018年的7倍」。

瑞伊則表示FBI平均每12小時就新開一個中國間諜調查案,他說:「中國投入(情報)的規模令人屏息。」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朱家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