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除了大家熟悉的「台日友好」,國際上還有哪些因互助而搭起的友誼橋樑?

除了大家熟悉的「台日友好」,國際上還有哪些因互助而搭起的友誼橋樑?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日本311地震捐款、俄烏戰爭提供援助,到疫情大流行期間廣捐抗疫物資,台灣的善心總是能透過賑災行動被國際看見。

文: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賑」意指發放糧食物資給飢餓的民眾,「濟」則是渡河的意思,引申為協助他人度過危難。不論發生天災或人禍,想看看有沒有什麼是自己能做的,或協助他人解除、消減痛苦,是大家都會有的自然反應。

當這樣的本能發揮在國與國之間,往往能生成堅固又長久的友誼。以下,台灣數位外交協會就以大家熟悉的「台日友好」切入,為各位整理國際上因互助而搭起的友誼橋樑。

天災伸援手,台日友情永流傳

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台灣民眾紛紛前往日台交流協會悼念,光是前6天人數便已破萬,新聞、網路上也熱議不輟,連日本網友看了都說感動,充分展現兩國的好交情。

追溯台日友好的源頭,大家應該都會認同是2011年311東北大地震時,台灣中央到地方、政府到民間、企業界到影劇圈,以及政黨到宗教團體,全國總動員捐出超過上千噸物資,以及至少200億日圓(折合當時新台幣約68.4億元),成為全世界捐款最多的國家,總額甚至超過其他93國捐款的總和。

民眾的熱情讓日本朋友們注意到台灣這個友善的鄰居,過去11年間,禮貌大國也用登報、挺台灣鳳梨、知名漫畫家繪製感謝簽名板等各種方式表達謝意。而台灣也在後續的熊本地震、沖繩首里城大火等事件,持續以捐款禮尚往來。

如此熱絡的民間互動,也給足兩國官方交流的底氣,不管是捐贈疫苗或安倍前首相的「台灣有事」論,若無日本強烈的友台民意都很難達成。這樣實質的助益,也是11年前台灣民眾對日本伸出援手時,不曾想過的意外回報。

楓葉國戰禍送暖,荷蘭「花」式報恩70年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