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增3萬3483例、36死:優化桃機入境流程,慎防疫情急難紓困補助詐騙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王必勝表示,今年開始至目前為止,衛福部從未提供疫情急難紓困等相關補助,「若有收到因為疫情提供的急難紓困訊息都是假的,全部都是假的。」衛福部不會用電話、簡訊、訊息等通知向民眾詢問帳號、身分證等個資,避免詐騙應認明政府機關的網址「.gov.tw」。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公布國內新增3萬3819例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定病例,分別為3萬3483例本土個案及33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6例死亡。
疾病管制署署長周志浩表示,確診病例數較上週五增加,反映出目前疫情正處於上升趨勢,民眾應加強防護、施打疫苗。
指揮中心指出,3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5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33例具慢性病史、24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補充,36例死亡中2位為比較年輕的40多歲民眾。一位40多歲男性曾接種2劑疫苗,並有癌症、肝硬化等慢性病史,死因是新冠肺炎、菌血症併敗血性休克以及癌症合併肝衰竭三重因素造成的;另一位40多歲女性曾接種3劑疫苗,本身有高血壓病史,因急性胰臟炎住院,並驗出新冠肺炎感染,後因胰臟炎病況惡化,因壞死性胰臟炎合併多重器官衰竭、新冠肺炎過世。
羅一鈞表示,新增2例兒童重症,皆為MIS-C個案,目前已累計124例MIS-C。
羅一鈞說明,第一位是4歲女童,本身未接種過疫苗、無慢性病史,7月4日曾確診過新冠肺炎,8月24日出現發燒、紅眼、全身出疹等症狀,27日急診疑似MIS-C收治住院,31日已出院;第二位是11歲男童,有過敏性鼻炎病史,5月28日曾經確診,8月26日開始發燒、腹痛、嘔吐、腹瀉,28日急診疑似MIS-C收治住院,經治療後病況改善,目前仍在一般病房住院。
羅一鈞表示,近一、兩週本土BA.5的疫情下國內目前輕症、無症狀比例仍維持99.54%,無明顯的變化。另外,致死率也未因BA.5而升高,反而因為70歲、80歲、90歲這3個年齡層的致死率略有下降,整體致死率自上週0.174微幅下降至0.172,但羅一鈞比例下降仍在誤差範圍。
羅一鈞持續提醒家長帶幼兒去接種疫苗,以增強幼兒對BA.5疫情的保護力,也避免產生重症、MIS-C、腦炎等。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補充,幼兒接種默德納人次總計2533人,第一劑1095人次、第二劑1438人次,幼兒輝瑞疫苗第一劑目前也以接種3982人次。
莫德納次世代疫苗EUA將審查
指揮官王必勝表示,今日下午3點將召開莫德納次世代疫苗EUA審查會議,若通過食藥署將發布新聞稿向大眾報告。
在EUA審查通過的前提下,下週一將會召開ACIP會議,明定施打方式、施打族群、間隔時間以及打過第四劑或是確診的民眾該如何施打。在APIC委員決定施打方式後,指揮中心才能夠決定進貨量,一有消息,疫苗採購小組便會開始聯繫疫苗採購及運送事宜。
王必勝補充,目前國內正在進行的EUA、採購的雙價疫苗是原始株加BA.1,而原始株加BA.5的疫苗只有美國在昨日以非典型的方式審查通過。
王必勝表示,原始株加BA.1的這款疫苗對BA.4、BA.5也有一定的保護效果,待EUA審核通過後將有更明確的答案,同時,指揮中心也會持續關注原始株加BA.5的雙價疫苗。
桃機入境大排長龍,王必勝:將進行一系列的流程優化
昨日桃園機場因防疫計程車不夠,導致PCR櫃台關閉,使許多外籍生入境後無法進行PCR、困在機場內,與其他返台旅客一起大排長龍,甚至發生衝突。
王必勝回應,因尖峰時段幾小時內來了20多班飛機,使得機場內較為擁擠。為解決防疫計程車車輛不足的問題,今日一早,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彥伯、交通部、民航局桃機人員積極制定相關措施,包括尖峰時段加開免費巴士、請公路總局增加防疫計程車數量、宣導親友接送等,而教育部、勞動部應對境外生、外籍移工進行另外的安排。
王必勝補充,桃園機場也應優化流程,例如親友自駕接送者不會因為等車人潮而回堵,妨礙其進行唾液篩檢、滯留機場。這些優化的措施也是為了日後開放更多國人入境,再必要的防疫措施與合理的等待時間之間,流程還需更加精進。
慎防詐騙,衛福部未提供疫情急難紓困補助
王必勝表示,今年開始至目前為止,衛福部從未提供疫情急難紓困等相關補助,「若有收到因為疫情提供的急難紓困訊息都是假的,全部都是假的。」
王必勝也提到,因為沒有任何紓困補助,所以也不會用電話、簡訊、訊息等通知民眾申請,也不會向民眾詢問帳號、身分證等個資。若收到這些詐騙釣魚訊息,可以通報165反詐騙專線,由刑事警察局種電信業者進行處理。
王必勝補充,根據刑事警察局提供的簡訊釣魚流程,先發送簡訊,再來透過點擊連結輸入個資或是回傳驗證碼,詐騙集團便是透過這些資訊去進行存款盜領等。
王必勝強調,避免詐騙應認明政府機關的網址「.gov.tw」,「.gov.tw」之間不會有其他的英文字母。

王必勝表示,至8月31日已查到主要的23個假網站,目前台灣電腦網路危機處理中心正在處理這些網站,國內的惡意網站會在2小時內關閉,而國外網站則需通知當地進行查處,需要較多時間。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劉亭妤
核稿編輯:楊士範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2-09-02 莫德納次世代疫苗獲食藥署EUA作為追加劑,18歲以上成人可接種、間隔至少3個月
- 2022-09-02 美CDC建議12歲以上民眾接種次世代疫苗追加劑,趕在冬季來臨前強化人們對病毒的免疫力
- 2022-09-02 本土增3萬3483例、36死:優化桃機入境流程,慎防疫情急難紓困補助詐騙
- 2022-09-02 香港與廣東省商討「逆隔離」安排,在港先接受隔離再北上
- 2022-09-02 疫情重擊,廣東多家港資工廠倒閉
Tags:
好想住桃園!市民最有感的「宜居智慧城市」發展秘辛大公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城市該如何串聯企業、社會及公民組織,創造永續價值?依據關鍵議題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市調結果,帶大家一窺國門之都「桃園」,為了宜居智慧城市付出哪些努力。
桃園作為臺灣與世界接軌的第一站,面對永續未來的國際共識也採取了諸多措施,期盼能藉此逐步實踐「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
城市宜居的關鍵是什麼?過半民眾認為「交通運輸」政策影響最有感
這次問卷中,我們以「城市居住的理想藍圖」為題,詢問網路民眾最重視城市發展的哪些面向。結果發現,不分年齡性別,多數民眾對「宜居城市」都有相當類似的想像,最重視的三個方向分別是「大眾運輸與交通便利性」(52.9%)、「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38.8%)及「社區安全與治安狀況」(33.7%)。
不論上班通勤、日常生活,還是旅遊觀光,「移動」都是行動的必須過程。一座城市是否宜居便利、能否永續發展,很大程度取決於整體運輸系統的設計規劃、市政措施完善與否。這次市調也發現類似的結果,像是談到近期桃市府讓民眾最有感的施政項目時,有將近四成的民眾選擇了「基北北桃通勤月票都會通」以及「鐵路地下化工程及捷運路網建設」等交通相關的政策。
另外,根據本次調查顯示,16-40歲的族群較為重視「教育資源的質量與分配」、「政府服務的效能」以及「文化節慶與娛樂活動的豐富程度」;41-60歲的桃園民眾則較為重視「醫療服務與設施品質」、「居住環境周邊設有公園綠地」以及「友善高齡者、身心障礙等群體的設施」;而詳加檢視近一年來桃市府所推出的政策或活動,許多也正好對應到前述的需求,例如「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結合科技執法的「靜桃專案」、舊城區改造、參觀人次破千萬的「世界客家博覽會」、擴大肺癌篩檢、加速設立市立醫院及特色診所、興建7座旗艦型公園與推動「高齡友善換居社宅專案」等,是桃園民眾除交通類別以外的有感施政措施。

而針對整體都市發展,今年由張善政市長召集成立的「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也開始著手短、中、長期的舊城再生規劃,並布局城市大型公共建設,關注人行空間與城市關係的有序發展;搭配桃園現在進行式的鐵路地下化工程,進一步推動車站周邊產業轉型及土地活化,更將效法歐美成功先例,規劃興建長16公里的綠色廊道,打造回歸人本思維的城市空間,提供市民最宜居、舒適的生活藍圖。
傳產轉型、新創支持、文化深耕:城市發展的永續金三角!
不過,僅是安全完善的交通路網還不夠,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是攸關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調查指出,約三成民眾認為「提供傳統產業轉型的資源」(31.7%)、「支持產業創新發展」(31.3%)、「鼓勵農業轉型與特色觀光發展」(27.8%)是城市發展中相當重要的產業元素。

在青創產業的扶持上,桃市府近年設立了許多創育機構,例如專注孕育AI及智慧機器人等物聯網科技團隊的「新明青創基地」,及今年新成立、以整合電商平台資源為目標的「中路電商基地」。而未來更將成立「中路青創加速器基地」及「A8產業加速器」,分別催化能接軌國際的頂尖團隊,與協助傳產數位轉型。此外,桃市府也透過相關計畫提供創業辦公硬體、培訓資源,積極媒合青創團隊,並提供在地市場驗證機會,期待透過青創團隊產品規模化的過程,帶動整個桃園的產業升級。

此外,富有在地特色的人文觀光也是近年桃市府大力投入的領域,像是透過創新形式與傳統禮俗的融合「大溪大禧」,將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打造成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今年全新打造的觀光品牌「探索北橫」,推出數條能充分感受山水風光、體驗原民文化的主題遊程。不僅如此,桃市府也積極串聯周遭縣市的觀光資源,聯合推出整合了北北基桃共30處旅遊景點的旅遊套票,藉此導入更多的外部資源,促進桃園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

二度奪下永續城市特優獎!持續邁向更宜居、更智慧的桃園
針對「永續經營」相關作為的重要性認知,絕大多數民眾認為「大眾運輸路網的長遠規劃與建置」(40.3%)是落實永續的關鍵。桃園作為全台第一個符合聯合國推動「奔向淨零」(Race to Zero)倡議的城市,於今年3月29日率先發表桃園邁向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除規劃空氣品質淨化區、打造全齡友善的共融式公園綠地、協助企業產業轉型,更積極建置及完善市內捷運路網,全方位實踐淨零的永續目標;其中,桃捷綠線中壢延伸線綜合規劃,交通部同意捷運綠線從G01站延伸至中壢車站(桃捷A23),連結捷運綠線與機場捷運,形成桃園首條環狀捷運路網,而捷運三鶯延伸八德、棕線計畫,均已針對交通部審查意見提出修正,期盼今年底可獲行政院核定。

此外,桃園更再度榮獲今周刊「2023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的「永續城市特優獎」及「經濟力特別傑出獎」,展現桃園無論民間企業抑或政府機關,都將永續發展視為重要目標。而明年更將整合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及資訊科技局設立「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期盼藉由組織整改消弭隔閡,讓各單位的目標、任務都更加明確並發揮效益,並優化各項公共服務,為市民打造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使「智慧桃園」的目標更上層樓。

桃市府在都市景觀、城市機能、產業精進及施政效能等面向的耕耘,短期成效不僅為民眾所有目共睹,長期觀之,更是為桃園往後的蓬勃發展打下關鍵基礎,使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正實現。
【桃園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