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戰爭和氣候雙重影響,德國「2022非核家園」確定破局、2核電廠延長待命到2023年4月

戰爭和氣候雙重影響,德國「2022非核家園」確定破局、2核電廠延長待命到2023年4月
延長使用的德國核電廠伊薩2號。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日本福島核災後,德國前總理梅克爾宣布德國逐步廢核的計畫,預計在今年底達成德國「非核家園」的目標;不過在今年夏天,隨著俄羅斯天然氣出口銳減、歐洲能源供應出現危機,德國核電又重新成為討論焦點。

在俄羅斯減少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後,歐洲各國無不急著尋找替代能源以度過即將到來的寒冬,德國週一(5日)宣布,決定延長使用本來要在年底除役的2座核電廠到明(2023)年4月。這樣政策髮夾彎,德國經濟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強調,這些延後關閉的核電廠僅是處於待命狀態,德國廢核的政策方向不變。

德國經濟部長哈柏克週一表示,在對德國電網進行壓力測試後發現,最壞的情境顯示,雖然發生的可能性極低,但2022-2023年冬季仍有可能會出現數小時供電吃緊的狀況。

有鑑於此,德國政府決定將原本預定在年底除役的最後3座核電廠中的2座──位於南部的伊薩2號(Isar 2)和內卡維斯特海姆(Neckarwestheim)──處於待命狀態,以便在明年年中之前作為緊急儲備,一直到明年4月;另一座位在北部埃姆斯蘭(Emsland)的核電廠則按原計畫在今年12月31日前關閉。

不過哈柏克強調,德國政府仍然認為核能是一種高風險技術,會產生放射性廢棄物、給後代帶來負擔。哈柏克重申,德國將繼續堅持廢核的政策方向,這2座核電廠僅處於待命狀態,除非有必要否則不會發電,也不會再投入使用新的燃料棒。

「(德國政府)不會建造新的核能發電廠。因為這項技術是問題的一部分,看看法國。」哈柏克表示。

讓德國髮夾彎延長使用核能的因素有哪些?

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後,德國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Dorothea Merkel)宣布德國逐步廢核的計畫,預計在今年底達成德國「非核家園」的目標;不過在今年夏天,隨著俄羅斯天然氣出口銳減、歐洲能源供應出現危機,再加上歐洲遇到500年來大旱,萊茵河的水位過低、以至無法運來足夠的煤炭,以供燃煤電廠使用,德國核電又重新成為討論焦點。

身為從1970年代的反核運動中出線的綠黨成員、經濟部長哈柏克承認,「戰爭和氣候危機正在產生非常具體的影響」,他也指出有幾個因素可能會在今年冬天給歐陸電網帶來嚴重壓力,包括法國老舊的核電廠接連發生故障事件(56座核電廠中有32座因維修暫時關閉)、阿爾卑斯山和挪威的乾旱阻礙水力發電,以及由於河流水位低而導致的歐洲煤炭運輸問題。德國延長核能使用,將受其他與德國共享電網的歐洲國家的歡迎。

另一方面,《紐約時報》指出,德國南部的巴伐利亞邦和巴登-符騰堡邦是該國的經濟大省,它們沒有連接到以風能為主的北部電網,更加依賴核電。

德國已經被迫重啟被封存的燃煤電廠,這被認為是對環境破壞最大的燃料來源。哈貝克強調這是一項暫時的、痛苦的但必要的措施。迄今為止的民意調查顯示,鑑於形勢的緊迫性,大多數德國人都理解至少暫時恢復使用核能的必要性,即使他們不喜歡這種情況。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世界各國都重新評估他們對核能的使用,包括日本。日本首相岸田文雄8月指示延長現有核反應爐服役期限、並研議增設新的核電廠。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成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成員!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