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上野千鶴子《妳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為什麼日本政府不講「性別平等」,硬要說「男女共同參劃」?

上野千鶴子《妳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為什麼日本政府不講「性別平等」,硬要說「男女共同參劃」?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上野千鶴子教授長年投身性別研究與女性運動,在本書中,她著眼於家庭、校園、感情、職場與社會等面向,透過淺顯易懂的筆法,以一問一答的QA形式回答44道乍看單純卻十分值得深入討論的性別議題,囊括女孩子在成長路上與出社會之際會面臨的各種困境,令人對性別意識有更多的認識和啟發。

文:上野千鶴子

女性人數增加的話會怎麼樣呢?
日本所謂的「男女共同參劃」目的是什麼?

Q44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每年發表的性別差距指數顯示,日本的排名逐年下降,在全部一百五十三個國家裡只排行一百二十一名(二○一九年十二月)。這項指標首先指出的是政治家的人數,還有像是女性管理職的佔比等。老師說,日本政府曾打出「二○二○三○」這個目標數據,表示在二○二○年(雖然已經過了)以前,要將社會所有領域佔指導地位的女性比例提升到百分之三十。所以最後只要各個領域的女性人數超過半數就好了嗎?增加女性的人數究竟是為了什麼?增加的話會有什麼好處嗎?

A44

日本在世界的性別平等排行榜真是令人傻眼。二○一六年排在第一百一十一名,二○一七年排在第一百一十四名(全球一百四十四個國家中),二○一八年排在第一百一十名(一百四十九個國家中),儘管稍微提升,但在二○一九年又跌落到一百二十一名。日本的GDP好歹位居全球第三,排名卻這麼落後,實在慘不忍睹。也就是說,這個國家儘管富裕,女性卻備受歧視……。偶爾會有些老大爺說什麼日本女性已經變得很厲害,不用再更強了之類的話,這時就要對這種傢伙直言:「難道你沒有看到前面的數據嗎?」

排名年年倒退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情況逐漸惡化嗎?其實並非如此,主要是由於日本一成不變。當其他國家正為了促進性別平等而努力不懈時,日本卻原地踏步,所以才逐漸被世界拋在腦後。非但女性政治家不曾增加,女學生的升學率即使提高也仍舊不及男學生,儘管很久以前曾被聯合國消除對女性歧視委員會勸誡應採行夫妻不同姓選擇制度,至今卻仍未落實,甚至被責備太過鬆散,明明已經批准了廢除女性歧視的條約,後續卻沒有任何建樹。

為什麼女性政治家的人數遲遲無法增加?為什麼女孩的升學率比男孩低?為何夫妻不能不同姓……前面提過的這些問題的答案,妳心裡應該有數了吧?

統計很重要,因為那是一種客觀的根據,但卻只能反映可以測定的數值。其中最簡單明瞭的,就是女性佔各領域領導人的比例。其實當我聽到「二○二○三○」這個目標時,第一時間的反應是「咦?怎麼不是二○二○五○?」,百分之三十,未免太不上不下了。既然女性人口佔了一半,那麼在所有領域中,女性領導人難道不應該佔一半嗎?話雖如此,現實中要達到百分之三十卻是極其困難。日本政府心知二○二○年無法達成目標,因此將達成目標的期限往後延了十年,但願未來可以達到「二○二○五○」——不覺得等不及了嗎?

日本政府將這樣的政策稱為「男女共同參劃」,意指「所有領域都要由男女一起參與、籌劃」,大概就是英文中的「Equal Participation in...」吧,真是讓人一頭霧水呢,查了一下,慣用的英文其實是「Gender Equality」,結果重新翻回日文就是「性別平等」。「性別平等」這個詞,在戰後有很長一段時間全世界都通用,那直接這麼說不就好了嗎?管它參劃還是肆劃,這個讓人搞不懂的用詞不曾收錄在字典裡,第一次出現是在一九九○年代後,因此相對比較新,而創造這個詞的正是日本政府,也就是說,「男女共同參劃」並不是日常用語,而是行政用語。

官方之所以創造出這個詞彙,據說是因為當時執政黨的老大爺對於「性別平等」一詞相當感冒,官僚揣摩上意之後才這麼做的。既然是「男女共同參劃」,聽起來就像是有男性角度的參劃與女性角度的參劃吧?這樣就符合了「不同但平等Different but Equal」的「特性教育」——那些老大爺雖然勉強接受男女學生一起上家政課,內心卻想維持「技能.家庭」的特性教育,所以官方揣度他們的心意創造了這個新詞,也因此我才不想用這種讓人渾身不自在的行政用語。用詞有多麼重要,思考著有沒有能代替「主人」這個詞的妳,想必也很清楚吧?

然而,為什麼要提升女性的人數呢?增加女性人數有什麼好處嗎?東大的女學生只佔兩成為什麼不行呢?為什麼非得增加理科女(專精理工科的女生)的人數呢?難道只是因為不想讓外國人認為日本很落後嗎?

我聽說東大的老師對於提升學校女學生人數這件事興致缺缺,是因為校內對於女學生人數增加可以實現什麼目標並沒有共識——畢竟女孩子原本就不會想考東大,就算考上了也不會選擇理工科系,所以這樣的情況不就是女性自己的選擇所造成的嗎?就算基於保障名額入了學,直到畢業前都會受到霸凌,被質疑「妳不就是靠保障名額入學的嗎?」,所以女生最少的工學院儘管一度想開放女生的保障名額,但反對最強烈的卻正是當時就讀工學院的女生。

那麼要是所有領域都提升了女性的比例,就可以說達成目標了嗎?女性人數增加後會有什麼改變?增加女性人數是為了改變什麼?這些都是很好的問題。

男性的染色體明明只有一條和女性不同,卻從呱呱墜地開始便受到不同的待遇、不一樣的養育方法,連思考模式與感受方式都截然不同,幾乎可以說是異國文化和不同人種。所以男女結婚,不管怎樣都會像「跨國婚姻」,說是一種異國文化交流也不為過。既然是異國文化交流,就可能會引發摩擦,一有摩擦,就會產生雜訊,而雜訊大多會令人心生不快。說到底,什麼都不說卻能和對方心意相通是最輕鬆的,要是得一一說明自己的感受、傾聽對方的看法,往往讓人覺得厭煩。但在和異國文化磨合的過程中,卻可以獲取從來不知道的嶄新知識與資訊,這就稱為資訊生產性。

資訊科學的基礎,就是資訊產自雜訊。由於資訊的源頭是雜訊,因此沒有雜訊的地方就沒有資訊。要說雜訊從何而生,那就是發生在系統與系統之間,包括個人這個系統、家庭這個系統以及社會這個系統……為了讓所有系統順利運作,會盡可能設置避免雜訊產生的機制,比如走路的時候要是一一細想應該先踏出左腳或右腳,可就會遲遲踏不出第一步;在家裡,要是每天都要討論由誰做晚飯,那也是平白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