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強烈的責任感、對王位和臣民矢志不渝的獻身精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15年9月9日,伊莉莎白二世成為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超過了她的曾曾祖母維多利亞女王的紀錄。她對此以典型的平靜風格表示,這個標籤「我從未渴望過」。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今(2022)年9月8日去世,享年96歲。她一生給世人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她的強烈的責任感、對王位和臣民矢志不渝的獻身精神。
在英國的影響力逐漸衰退、英國社會發生了根本變化、皇室自身的存在甚至也遭到質疑情況下,對許多人來說,女王成了一個持之以恆的精神象徵。
她在出生的時候,沒有人預測到她將登基繼位,而她在如此動蕩的時代仍能成功維持君主制,更突顯她的卓越才能。
命中注定
伊莉莎白・亞力山德拉・瑪麗・溫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1926年4月21日出生於倫敦伯克利廣場旁邊一幢房子裡。她是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的二兒子、約克公爵阿爾伯特的長女。母親是約克公爵夫人伊莉莎白・鮑斯-萊昂(Elizabeth Bowes-Lyon)。
伊莉莎白和她的妹妹瑪格麗特・羅絲(出生於1930年)都是在家裡接受教育,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她與父親和祖父喬治五世的關係特別親密。
伊莉莎白6歲時曾對她的馬術教師說,她長大了要做一個「鄉村淑女,養一大群馬和狗」。
據稱,她很小時就表現出很強的責任感。英國前首相邱吉爾被引述曾形容伊莉莎白具備「一種在孩子身上顯得令人驚詫的威儀」。
雖然伊莉莎白沒有在學校受教育,事實證明她擅長學習語言,而且還細緻地學習了憲法歷史。
為了給她創造與同齡女孩交往的機會,1910年在白金漢宮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女童子軍。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世事難料
1936年,國王喬治五世逝世,長子大衛繼位,成為愛德華八世。
不過,愛德華八世執意要迎娶曾兩次離婚的美國女子華麗絲・辛普森(Wallis Simpson),被認為在政治上和宗教上都不可接受,是年底宣佈退位。
他的弟弟約克公爵很不情願地繼承了王位,成為喬治六世國王。
伊莉莎白的命運因此徹底改變。
隨著歐洲的局勢越來越緊張,新國王和伊莉莎白王后決心重振公眾對皇室的信心。他們的榜樣對大女兒影響很大,在以後的生活中也逐漸表現出來。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白馬王子
1939年,13歲的伊莉莎白公主隨父王、母后到達特茅斯的皇家海軍學院視察。
陪同她和妹妹瑪格麗特的是那裡的一名學員,也是她的遠房表兄、希臘王子菲利普(Philip Mountbatten)。
這並非是兩人第一次見面,但這次相遇使兩人之間萌生愛意。
菲利普王子在海軍服役期間,休假時會去拜訪皇室親戚。到了1944年,伊莉莎白18歲,明顯愛上了他。她房間裡擺著他的照片,兩人還保持通信來往。
二戰進入尾聲時,年輕的公主伊莉莎白參加了英軍預備役,學習駕駛和保養卡車。

Photo Credit: AFP / BBC News
二戰歐洲勝利日那天,身著軍服的伊莉莎白與皇室成員在白金漢宮陽台上,與廣場上數以千計的公眾一起慶祝勝利。
她後來回憶說:「我們問父母是否可以到宮外去親眼目睹(歡慶場景)。我記得我們很擔心被認出來。我記得一排排陌生人挽著胳膊從白廳大街上走過,歡樂和喜慶的浪潮席捲了我們所有的人。」
戰後,伊莉莎白想嫁給菲利普,但是遇到幾個障礙。
喬治六世國王起初不太情願失去自己寵愛有加的閨女,認為她還太年輕,而菲利普需要克服的障礙則來自無法接受他外國血統的社會規習的歧視。
好事多磨
但到1947年,國王同意了女兒的婚事。
兩人最終如意喜結良緣。1947年11月20日,兩人在倫敦西敏寺大教堂舉行了婚禮,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形容當時的盛況給戰後滿目瘡痍,一片灰暗的英國平添了「一道亮色」。

Photo Credit: BBC News
菲利普婚後被冊封為愛丁堡公爵,繼續以軍官身份在皇家海軍服役。
他被派駐馬爾他期間,這對年輕伴侶由此得以享受一段相對較正常的生活,雖然很短暫。
登基繼位
伊莉莎白和菲利普的長子查爾斯1948年出生,兩年後長女安妮出生。
但是,由於戰爭期間的精神壓力和緊張生活,加上長期吸煙,喬治六世國王患了致命的肺癌。
1952年1月,年僅25歲的伊莉莎白和菲利普代替身患重病的父親出訪非洲。國王不顧醫生的勸阻,親自到機場送行。這竟成了伊莉莎白與父親最後一次相見。
伊莉莎白接到國王去世的噩耗時,正在肯亞一個野生動物園的狩獵小木屋。她當即繼位成為女王,並立刻趕回倫敦。
她後來曾回憶起那個時刻:「從某種意義上說,我沒有當學徒的經歷。我父親去世時太年輕,所以(我)是在十分突然的情況下接任,但求盡力而為。」
儘管時任首相邱吉爾的反對,1953年6月她的加冕禮還是通過電視實況轉播,數以百萬計的人圍在電視機前觀看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宣誓,其中許多人是第一次看電視。
正值二戰結束不久,英國一直在實施緊縮措施,評論人士形容女王加冕儀式是一個新的伊莉莎白時代的開始。
誰主沉浮
第二次世界大戰加速了大英帝國的衰落。到1953年11月,新女王踏上漫長的大英國協國家巡訪旅途時,包括印度在內,許多英國前殖民地都已獲得獨立。
伊莉莎白二世是訪問澳洲和紐西蘭的第一個在位君主。澳洲人傾巢出動,估計有四分之三的民眾親眼見到了女王。
許多政界領導人認為,新建立的大英國協可以制衡新建立的歐洲經濟共同體,英國的政策在某種程度上開始疏遠歐洲。
整個1950年代,陸續有更多國家撤下了英國米字旗,前殖民地和屬地組成自願加入的聯邦。
“英國女王過世”的相關議題
- 2022-09-09 充滿挑戰的王位繼承者:用ㄧ輩子準備登基的查爾斯國王,與大眾名聲不佳的卡蜜拉王后
- 2022-09-09 從「天佑女王」到「保佑我們的國王」:紙鈔、護照、國歌將修改,女王的過世改變英國人70年來習以為常的日子
- 2022-09-09 回顧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強烈的責任感、對王位和臣民矢志不渝的獻身精神
- 2022-09-09 全球在位最久的國家元首: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辭世、享耆壽96歲,服務公眾到最後一刻
- 2022-09-08 英女王健康受關切,王儲查爾斯、威廉王子等人趕赴蘇格蘭探視
最新發展:
-
美國FBI解密文件: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1983年訪美期間,曾面臨暗殺威脅 4月前
-
如果把「王室摘銜風波」當娛樂新聞看,未免把丹麥女王想得太簡單了 11月前
-
【國際大風吹】剛繼位就因「墨水事件」動怒,民眾認為查爾斯三世會是個好國王嗎? 1年前
-
天鵝、海豚、極大量的手提包⋯⋯英國女王還留給查爾斯三世哪些奇特遺產? 1年前
-
見蜜蜂擾亂軍儀隊時「笑得像小女孩一樣」,細數伊莉莎白二世輕鬆幽默的一面 1年前
-
英國女王逝世、查爾斯三世繼位:原來的錢幣、護照和郵票怎麼辦? 1年前
-
英國女王逝世:非洲如何看待殖民時代和女王留下的遺產? 1年前
-
英王查爾斯三世威望不及伊莉莎白二世,女王辭世後蘇格蘭再掀獨立聲浪 1年前
-
英國女王19日國葬,拜登等數百名國家領袖將出席;紐西蘭、澳洲正式宣布查爾斯三世為新元首 1年前
-
「悲傷,是我們為愛所付出的代價」:英國女王逝世,一個不朽時代的結束 1年前
-
【圖解】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辭世,公眾瞻仰靈柩與國葬將如何安排? 1年前
-
改稱號、發表宣言、成為24億大英國協人民元首,查爾斯成為英國國王之路 1年前
-
充滿挑戰的王位繼承者:用ㄧ輩子準備登基的查爾斯國王,與大眾名聲不佳的卡蜜拉王后 1年前
-
從「天佑女王」到「保佑我們的國王」:紙鈔、護照、國歌將修改,女王的過世改變英國人70年來習以為常的日子 1年前
Tags:
超越運動場上的勝利,定義屬於自己的成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運動競賽中,總有站上頒獎台、榮獲金銀銅牌的高光時刻,但每每在賽事裡,即使遭逢意外受傷,仍要堅持運動精神、完成比賽的運動員們,也值得獲得全場觀眾們的熱烈鼓掌。場外勿以一時成敗論英雄,成功應由運動員自己來定義。如同Nike秉持Just do it的精神!鼓勵大眾全力以赴、放手一搏,何謂成功?將無所定義!

0.03秒,對日常生活中的你我,可能只是一個彈指的瞬間;解鎖手機的指尖滑動,可能都遠多於這剎那。但對於2023年成都世大運游泳賽道上的台灣選手王冠閎來說,這卻是奪得金牌或銀牌的差距。在200公尺蝶式的決賽中,與日本選手寺田拓未僅有0.03秒的差距,王冠閎以1分55秒69的成績奪下銀牌,也為接下來的亞運增添信心。無關排名,王冠閎在賽事中的全力拼搏,更值得所有人鼓掌喝采。事實上,從甫落幕的世大運,到即將登場的2023年杭州亞運,甚至延續到眾所期待的2024年巴黎奧運,贏與輸或許是運動場上寫實的成功象徵,但無論是否如願奪牌,展現竭盡所能對勝利渴望的運動員,或許更值得人們的尊敬與鼓勵。
個人的成功 需要時間來累積

逐漸受到國人關注的田徑場上,陳奎儒肯定是引起熱議的體壇新星。在2017年台北世大運的男子110公尺跨欄項目中,跑出了13.55秒的成績,不僅奪得銀牌,更打破全國紀錄。隔年2018雅加達亞運再以13.39秒紀錄突破自己樹立的全國紀錄,睽違48年由台灣選手拿下男子110公尺跨欄銀牌。但你可曾想過,幼年時的他曾需穿鐵甲衣、輔助器來協助正常行走。
陳奎儒身旁的訓練團隊成員們,總是會給予他「一直很努力地在進步」的評鑑,他也曾在媒體訪問中說道:「從小到大我都不是最好的,因為不被看好,所以每次我都想做到最好。」如鐵一般的意志,逐步精進、超越輸贏,達成看似不可能的目標,讓陳奎儒終能踏上東京奧運的最高殿堂,與美國、牙買加的頂尖選手們同場競爭。

「雖無法改變家庭環境,但我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拳擊甜心黃筱雯,從小父母離異、父親更多次吸毒入獄,仰賴爺爺開計程車扶養長大,接觸拳擊運動後,靠著自己的雙手,擊敗原生家庭的束縛,扭轉自己的命運,在東京奧運一舉奪銅,在2023年世錦賽更拿下第二面金牌。
無論在田徑場、拳擊場上的運動員們,即使有場邊教練與支援團隊的陪同,仍是需要一人扛起身心靈的龐大壓力。成功絕非一蹴可及,一時的輸贏並無法定奪每一位運動員的成就,因為往往在跌倒之後的重新邁步前進,步伐會更加地堅毅有力,運動員背後的故事也將更加的立體、鮮明而耀眼。
大我的勝利 不受限於運動場上
近年來,從持續吹起熱血旋風的HBL高中籃球聯賽,以及2023年成都世大運中華男籃締造隊史新猷的第11名佳績,加上赴日參加世界大學籃球系列賽,擊敗美國NCAA一級球隊與地主日本白鷗大學球隊的政大雄鷹籃球隊,再看到因COVID疫情睽違三年重啟的威廉瓊斯盃籃球邀請賽上,中華藍和中華白兩隊的拼搏表現,都讓台灣民眾們重拾起對於籃球運動的熱愛。在球類運動的團隊項目裡,成敗或許會因個人如英雄般的表現而影響輸贏,但藉由團隊凝聚眾志成城的力量與態度,更可讓球隊中的每一位球員都互相砥礪與交互成長,所展現出共好、共榮的團隊精神遠比隊伍能否奪牌的成果還更值得我們感動與學習。

另一方面,步出競技場外,運動員也能夠在社會中發揮其影響力,藉由不同方式來啟發更多新世代,感受運動的正向力量,進而創造更好的社會良性互動,這何嘗不也是一種運動的勝利呢?空手道競技場上的「小清新」文姿云,就曾在Nike與Teach For Taiwan團隊的邀請下前往花蓮,陪伴當地8所偏鄉小學的62位學童們,擔任一日老師,親自寫教案、帶領學童們上課、進行分組競賽,而文姿云也希望透過個人對於空手道運動的執著及拚勁,讓更多孩童們能體驗運動精神的重要性,進而對自我人生產生更多的決心與動力。
而身為中華男籃主控的陳盈駿,如同他控球後衛的角色,在籃球場外更是完美的詮釋「分享」的精神。陳盈駿攜手Nike,以他的生活口號「Have a nice Ray」,走訪偏鄉從事公益活動,透過籃球運動,教育基層孩童,更分享身為籃球運動員會面臨的挫折與挑戰,鼓勵偏鄉孩童勇於挑戰自己不設限。讓運動的成功定義不僅侷限場上的勝負,反而將運動的精神扎根全民心中,亦是一種廣義的勝利。
屬於未來的勝利,全世界共享

透過運動所彰顯出的成功,更可能是屬於全人類的。馬拉松界知名的Breaking 2計劃,就是一項無關世界排名與競賽輸贏的範例。挑戰人類在體能上的極限,當那1:59:40的紀錄終於達成,勝利並不僅屬於Eliud Kipchoge一人獨享,而是全人類共同努力的成就。
文化上的成就更可以透過運動的表現形式,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23年9月即將舉行的第19屆亞運,首度將Breaking(霹靂舞)列入正式競技比賽項目,同時亦將於2024年首次登上巴黎奧運,體壇人士更積極倡議將其延續至2028年洛杉磯奧運。目前正努力進行亞運培訓的台灣Breaking(霹靂舞)國手孫振就曾表示:「正因有著長達50年的嘻哈文化來支撐,才能孕育出Breaking如此獨特的競技舞蹈,進入奧運殿堂。」

更多女性投入運動領域的未來,也是全球體壇發展上的一大成功。身處變革最前線的全球女性,正重新定義著運動的意義,Nike全球女性品牌副總裁Liz Weldon曾說到:「在過去的50年裡,我們在展現了反叛精神的同時,也引領著進步的方向—Just Do It。我們一直鼓勵世界各地人們只管放手去做。」女性透過競技體育、健身等不同形式的運動,為體壇注入一股充滿靈魂、齊心團結,以及不受框架約束的感動。無分性別族群、人人皆能動起來的下一代,相信必將是運動的一大成功。

運動場上的贏與輸或許是運動成就的光與影,但頒獎台上的光榮僅僅只是一位運動員生涯的驚嘆號。但背後無數動人的運動故事與運動員展現的不服輸的精神,是一個接一個的逗號與未完待續。正如Nike持續支持各領域頂尖好手追求卓越,秉持Just Do It的精神,鼓勵運動員放手一搏,成就屬於自己定義的成功。
漫畫設計:劉若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