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大反攻收復逾3000平方公里失土,普亭盟友車臣領導人對俄軍連敗表示不滿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俄羅斯轄下的車臣自治共和國強人卡狄羅夫在社交媒體平台Telegram發布錄音訊息,告訴他的240萬名追隨者,俄國國防部「犯下錯誤」,並指控俄國當局沒有對大眾解釋為何撤退。
烏克蘭軍隊東北部大反攻,收復逾3000平方公里失土
(中央社)烏克蘭今天(當地時間11日)宣布,烏克蘭與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東北部交戰,這個月已經收復超過3000平方公里失土。
烏國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茲尼(Valeriy Zaluzhny)在社群網路發布聲明表示:「從9月以來,超過3000平方公里土地重回烏克蘭掌控。在哈爾科夫市(Kharkiv)附近,我軍不僅在南邊和東邊取得進展,北邊也同樣有收穫。我們距離邊境只有50公里。」
俄烏戰事今天邁入第200天,烏克蘭正在烏東展開全面大反攻。
烏克蘭當局也表示,烏軍正在努力從俄羅斯軍隊手中奪取對俄軍作戰行動重要集結地伊久姆(Izyum)周邊城鎮的控制權。
烏克蘭更新戰情表示:「我軍已經進入庫皮揚斯克鎮(Kupiansk)。對於哈爾科夫地區的庫皮揚斯克,以及伊久姆的解放行動持續進行。」
烏克蘭持續驅逐俄羅斯軍隊,烏軍已經在東部哈爾科夫地區奪回至少30個城鎮和村莊。
烏克蘭軍隊東北部反攻傳捷報,莫斯科宣布撤軍
烏克蘭基輔當局今天宣布,其軍隊在閃電反攻中占領了東北部的一個關鍵後勤樞紐,俄軍同日宣布從哈爾科夫地區撤軍。
路透社報導,烏軍從俄軍手中奪回伊久姆,這場戰役堪稱3月俄軍被迫從烏國首都基輔撤退以來,莫斯科最慘重的失敗,這也可能成為俄烏戰爭的決定性轉捩點。
莫斯科宣布撤軍數小時後,烏軍又占領了更北部的庫皮揚斯克鎮,這是為烏國東北部前線數千名俄軍提供後勤補給的唯一鐵路樞紐。
法新社也引述莫斯科支持的一名東部分離主義地區領袖說法報導,俄軍正在頓內次克(Donetsk)東部的數個地區與基輔軍隊進行「艱難」戰鬥。
一名烏克蘭官員還說,烏軍正逐漸逼近東部城市利西昌斯克(Lysychansk),該市在7月的激烈砲戰後被俄軍占領。
俄羅斯國防部發布聲明稱:「已決定重新集結駐紮在巴拉克列亞(Balakliya)和伊久姆地區的俄羅斯軍隊,以加強頓內次克前線的攻勢。」
報導指,烏克蘭特種部隊稍早在社群媒體發布照片,顯示身穿迷彩服、手持自動武器的軍官身在庫皮揚斯克,俄方隨後宣布撤軍消息。
擁有約2萬7000人的庫皮揚斯克在2月24日俄羅斯入侵首週即告淪陷。烏國特種部隊在貼文中表示,這裡的人民「過去曾是、同時也將永遠會是烏克蘭人。」
觀察人士預計,接下來烏軍可望在與俄國接壤的哈爾科夫地區取得進一步進展。
烏克蘭反攻,普亭老盟友車臣領導人不滿俄軍表現
烏克蘭在烏東大反攻,最新戰況已收復超過3000平方公里失地,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堅定盟友、車臣共和國領導人卡狄羅夫(Ramzan Kadyrov)今天對俄國軍隊連連戰敗表示不滿,令克里姆林宮壓力倍增。
「紐約時報」報導,俄羅斯轄下的車臣自治共和國強人卡狄羅夫在社交媒體平台Telegram發布錄音訊息,告訴他的240萬名追隨者,俄國國防部「犯下錯誤」,並指控俄國當局沒有對大眾解釋為何撤退。
卡狄羅夫說,他對於俄國攻烏的戰況有「充分了解」,並表示「如果特別軍事行動的戰略在今天或明天沒有改變,我就必須要和國防部領導層,以及國家領導層談話,告訴他們現場真實情況。」
不斷有消息顯示,俄軍在烏克蘭哈爾科夫地區連連失守據點,卡狄羅夫的發言反映俄國保守派政治圈對此感到震驚。
儘管俄軍在烏克蘭前線連連戰敗,莫斯科10日卻舉辦慶祝建城875週年的煙火與慶祝活動。許多曾在俄羅斯國內協助塑造入侵烏克蘭論述的民族主義軍事部落客拿兩者做對比,一名部落客寫道,這些慶祝活動「感覺既不敬又瘋狂」。
不過,卡狄羅夫是第一個公開批評俄軍表現的高階官員。
卡狄羅夫時常自稱是普亭的「戰士」。他利用對克里姆林宮強烈表達忠誠,在車臣獲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權;與其他俄羅斯地區領導人相比,克里姆林宮也賦予他更大自由發表公開聲明。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卡狄羅夫派遣車臣部隊加入戰事,時常從戰地發布影音訊息。他還在車臣為俄羅斯招募的新兵推出培訓計劃,並稱他的軍隊會奪下烏克蘭首都基輔。
卡狄羅夫在最新聲明中強調,俄羅斯會把所有失去的烏克蘭領土再次奪回來,但他的聲明,似乎與俄羅斯從占領數個月的烏克蘭東北部部分地區倉促撤退的行動相矛盾。
卡狄羅夫呼籲俄羅斯領導層,對烏克蘭情勢提出解釋。
他在訊息中表示:「我對國防部的戰略了解不夠透徹。他們必須解釋為何這麼做,是為了什麼。我看他們似乎還沒做好解釋的準備。」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 俄烏戰爭轉捩點:烏軍收復烏東伊久姆等戰略樞紐,澤倫斯基:俄軍正在展示其最好的一面——他們的背影
- 俄烏戰火波及周邊,基於安全考量,全歐最大札波利沙核電廠11日起全面停止運轉
- 俄烏戰爭的最後關鍵在克里米亞半島,萬一戰事進入冬季,壓力將會在俄羅斯這一邊
- 烏克蘭的負隅頑抗,給同處於不對稱軍事威脅下的台灣,上了一堂大師級國防課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用愛守護一個家:伊甸基金會「弱勢兒童服務計畫」,牽緊每位慢飛天使的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發展遲緩並非孩子成長的終點,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給予遲緩兒及家庭更多的療育支持,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我們常聽到的「發展遲緩」(developmental retardation),指的是嬰幼兒或兒童在知覺、運動、認知、語言或社交等方面,出現遲緩的狀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大約為6%至8%,以台灣每年平均有20到25萬新生兒計算,台灣每年大約有1萬5千名嬰兒,可能有發展方面的問題。
但是,發展遲緩並非無法矯治,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等等,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接連照顧兩代遲緩兒,她身心俱疲
今年4歲的蓁蓁,因為有癲癇及心房中膈缺損的問題,所以出生後便一直在醫院接受治療。後來醫院安排發展評估,發現蓁蓁不僅因為心臟影響整體發展,也有長短腳的問題。蓁蓁的主要照顧者是奶奶,但奶奶除了照顧蓁蓁,也要照顧有輕度智能障礙的蓁蓁爸爸。
蓁蓁爸爸小時候因糞便的細菌感染,發燒到40度後就醫住院,當時醫療跟早療觀念都不發達,並沒有發現蓁蓁爸爸的發展異狀。等到發現後,才趕緊接受早療服務。蓁蓁奶奶常常感慨地說:「因為太晚接受早療,所以成效比較有限,如果當初能夠早點發現的話,或許現在蓁蓁爸爸可以更好。」
雖然感慨,但是蓁蓁奶奶還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陪著蓁蓁爸爸走過了早療之路。現在的蓁蓁爸爸不僅表現不錯,更透過就業媒合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平時除了上班,就是陪蓁蓁玩,兩人相處起來像是兄妹一樣充滿了童真的趣味,讓蓁蓁奶奶感到很欣慰。原本想說生活終於要步入正軌的蓁蓁奶奶,沒想到孫女也出現了發展遲緩的狀況。身為主要照顧者的蓁蓁奶奶,想到所有的努力跟辛苦都要再來一次,巨大的疲倦感讓她時常淚流不止。「但是,為了我這個孫女將來能夠自立自主,我現在不扛起來,還有誰能扛起來?」蓁蓁奶奶說。
在照顧的路上,永遠不該讓一個人踽踽獨行
情況和蓁蓁一家類似的家庭,其實並不在少數。隨著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家庭與人口結構改變,不論是上有長輩、下有子女、自己又有工作在身的三明治族父母;或是因父母忙碌而需將孩子交給長輩照顧的隔代教養家庭;資源不足、經濟弱勢的偏鄉家庭、單親家庭等等,在面對發展遲緩兒的照顧問題時,經濟、生理、心理所承受的壓力更加巨大。
根據衛福部統計,在2021年,台灣共有約1.9萬名兒童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以比例來看,遲緩兒接受早療服務的比例,遠低於遲緩兒的個案人數。這或許是因為受到過去「大雞晚啼」的觀念影響,有些家庭中的主要照顧者,可能無法及時,或者不願意面對嬰幼兒在發展上的異常狀況。而另一個原因則是發展遲緩並不像感冒或者跌倒擦傷一樣很明確。根據研究,目前只有大約20%的發展遲緩能夠找到原因,而在這些已知的原因中,還包括了各種先天的缺陷以及後天的影響。
染色體異常、營養缺乏、肌肉神經病變等都屬於先天的缺陷,像上文中的蓁蓁,就是因為遺傳性癲癇問題,而導致的發展遲緩。在後天的影響上,則有可能像是蓁蓁爸爸一樣在幼兒時期受到細菌感染,或者腦傷、腦性麻痺等等。另外也有可能是外在環境所導致,比方家人對於嬰幼兒疏於照顧和互動、兒童受虐,又或者是經濟弱勢的家庭,較無法滿足幼兒成長所需的資源,才導致發展遲緩。

無論原因為何,如果持續忽視嬰幼兒有遲緩發展的情形,對遲緩兒本身、家庭以及社會,都會帶來更沈重的負擔。試想,如果遲緩兒只能依賴主要照顧者而生活,隨著他的年齡增長,主要照顧者會老去、會生病,甚至有一天意外降臨,遲緩兒該怎麼辦?更重要的是,照顧遲緩兒的工作,也不應該只由一人扛起,因為長期照顧所產生的心理壓力,日積月累所導致的悲劇時有所聞。但這些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因為只要發現得早,遲緩兒在專業的支持和幫助下,可以減輕發展遲緩的狀況,更有機會跟上同齡孩子的發展步伐。
慢飛家庭特攻隊 寶貝成長大作戰
伊甸投入早期療育服務邁入第30個年頭,每年幫助超過2萬名發展遲緩兒童及家庭趕上成長步伐。根據伊甸的服務經驗,許多家庭在發現孩子有遲緩成長現象時,往往不知所措,如果再加上社會環境、家庭結構及生活經濟等壓力,整個家庭就會加速失序,面臨崩潰邊緣。因此,伊甸的早療服務,期許能成為每個早療家庭的堅強後盾,以家庭為核心,為孩子安排療育課程,並透過親子活動、親職講座及定期療育會議,幫助家長在育兒上建立實用的五大能力,包含「溝通力」、「學習力」、「自信力」、「決策力」以及「影響力」,讓家長更了解孩子的需求,並能積極且自信地陪伴孩子跨越成長阻礙,減輕照顧壓力。今年邀請到藝人楊祐寧擔任愛心隊長,期待能強化並帶來早期療育正面、積極的印象,讓有需求的家庭,願意主動尋求支援,接受伊甸專業早療顧問團的幫助,共同支持孩子在成長階段中的種種需求。

上文中的蓁蓁奶奶,曾經為了蓁蓁的發展,不管颳風下雨,騎著機車載著蓁蓁到醫院回診,一個月要跑醫院好幾趟,非常辛苦。後來蓁蓁開始接受伊甸的早療服務,短短兩年時間,蓁蓁就有了非常明顯、令人驕傲的進步。比方可以自行上下樓梯、戒掉了尿布,在生活自理及口語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其中最大進步是在環境適應上——原本蓁蓁相當依賴奶奶,剛開始進入日托班上課的前半年,常常會哭鬧。但現在已經可以自在的跟著團體一起活動,和同學們也相處很融洽,甚至能夠幫忙老師照顧比自己年紀小的孩子。
「蓁蓁是個體貼的孩子,她在接受早療服務之後,這些特質都慢慢的展現出來。」有一次蓁蓁奶奶在家中默默哭泣,被蓁蓁看到,蓁蓁便上前擦掉奶奶的淚水、安慰奶奶,讓蓁蓁奶奶覺得很驚訝,也很窩心。有時候蓁蓁奶奶在家裡接代工做,長時間久坐時後,蓁蓁還會自動自發的幫奶奶搥搥腰背。蓁蓁奶奶說:「看她那麼乖、那麼懂事,我就覺得再怎麼辛苦也很值得。」蓁蓁一天天的進步,讓蓁蓁奶奶覺得很欣慰,雖然還有許多成長挑戰等著蓁蓁克服,但現在的她,已經擁有更多可能性,順利長大、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伸手就有機會抓住的目標。
「當超人,可以不只有自己一個人」,伊甸早療服務一直鼓勵慢飛家庭勇敢站出來,也期待社會大眾給予友善對待及行動響應,支持伊甸「弱勢兒童服務計畫」,幫助慢飛家庭解鎖成長任務,大家一起努力,用愛陪伴一個孩子,守護一個家。詳情請上官網,或洽捐款專線0800-025-8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