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大軍侵巢而出:你準備好和「他們」一起生活了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人們應如何看待機器人:「從短期來看,我們高估了科技,但從長期看來我們卻低估了它。」
整理:蔡宜蒨
你想像過人們與機器人共同生活的場景嗎?你心中未來機器人世界的圖像是怎樣呢?
可能是機器人取代服務業與製造業,或是電影《大英雄天團》中白色圓滾滾的杯麵(BayMax)提供醫療照護功能,甚至像是電影《雲端情人》可以跟人工智慧系統談場戀愛。而這樣科幻電影中所出現的機器人場景,離我們可能也不遠了。
目前其實已經有許多在企業或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工作的機器人。

在浙江金華一家餐廳,有家餐廳以夫妻檔機器人送餐作噱頭,提供機器人送餐服務,在中國大陸受消費者歡迎。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在德國東邊的一個城市伊爾默瑙(Ilmenau)有個機器人酒保Carl。由一位機械電子工程師Ben Schaefer的機器人公司所生產。Carl會調雞尾酒,也會與客人進行簡短的對話互動。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在大阪一家購物中心,Robovie-II機器人在2010年上路,協助顧客購物。Robovie-II是由日本京都市「國際電氣通信基礎技術研究所」(ATR)的智慧機器人部門研製。機器人會在門口招呼客人,協助提購物籃、提醒購買購物清單上的商品或指引在商場中迷路的人。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另外也有廠商製作外表酷似人類的擬真機器人,與人的相似程度高,不仔細看可能不會發現是機器人。

機器人地平愛子(Aiko Chihira)是東京三越百貨的迎賓員,負責招呼走進來的顧客,2015年4月20日是他第一天上班的日子。 這款仿人機器人由 東芝(Toshiba) 開發,百貨公司希望機器人能幫助顧客有效地做導引工作。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科技進步神速,人們擔憂在未來機器人會跟許多人搶飯碗。全球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諮詢公司高德納(Gartner) 預期 2025 年前,軟體、機器人、智慧機器會取代至少3分之1的工作。
但也有人主張不需要過度憂慮,機器人可能是解決未來人類社會問題的重要科技發明。
因應這個世界人口老化趨勢,服務型(陪伴型)機器人應運而生,需求也普遍被看好。
有款機器人Pepper大受歡迎。2015年2月底一上市就掀起風潮,限量賣給應用程式的研發人員的300部Pepper在網路上1分鐘內就售罄。

由日本軟體銀行(SoftBank)與法國Aldebaran Robotics共同研發、鴻海生產的機器人Pepper在2014年12月正式進駐日本知名家電賣場,擔任雀巢咖啡機銷售員。雀巢表示,2015年底前計畫拓展到全日本共1,000家家電賣場或大型超市。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Pepper身高120公分,體重約28公斤, 軟銀社長孫正義稱這是全球第一個以陪伴為設計目的,並實際投入一般消費市場的等身人形機器人。Pepper胸前配備1個10.1寸的觸控螢幕,體內有連接無線網路的裝置。嘴巴的攝影機具有聲音辨識、距離辨識能力。
最有特色的功能是它可透過感應器與語音辨識,搭配雲端資料庫,透過人類的臉部表情、聲調和語言,辨識對方的情緒,並且做出適當的反應。
機器人店員Pepper搭載雀巢咖啡專用App後,懂得向消費者解釋不同型號的咖啡機各有哪些特色。透過對話,Pepper可以掌握消費者的需求,並推薦最適合的機型。不但會賣咖啡機,Pepper還具備娛樂功能,會和來往的消費者玩猜謎或小遊戲。
另外Pepper也現身在今年日本「niconico超會議」展場上。機器人APP的開發專家推出「Pepper神社」服務,只要有信眾前來參拜,機器巫女Pepper,就會出現幫忙祈福。

在日本「2015niconico超會議」展場上,Pepper穿上紅白祭祀服,化身為機器女巫驅魔祈福。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Pepper可發揮的作用不僅於此。Pepper曾到日本到東京都國分寺市的西戀窪特殊養老院拜訪,陪老人或失智患者玩遊戲、唱歌、表演舞蹈等。試用Pepper之後的效果非常好,Pepper要離開時,老人們還會依依不捨地問他下次何時再來。
Nao機器人與Pepper系出同門。高58公分、重5.4公斤的NAO,與高121公分、重28公斤的Pepper相比,尺寸顯得較為迷你。
日本三菱東京UFJ銀行今年4月做了一個全球金融業的創舉,將人型機器人「NAO」導入少數分行,幫忙招待來往顧客。Nao可以負責指引顧客走到外幣兌換窗口和自動提款機,減輕行員的工作負擔。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