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成為自己的執行長》:經過十年我終於領悟到,「當你越做越輕鬆、成果越來越好時,就是在做正確的事」

《成為自己的執行長》:經過十年我終於領悟到,「當你越做越輕鬆、成果越來越好時,就是在做正確的事」
Photo Credit: Jeff McNeill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由於要能做到「策略性自我長處的管理」實是一件偉大的功課,正因為這樣杜拉克才需花掉近二十年之久的時間反覆探索和省察。這也證實絕大多數的知識工作者之所以低生產力、低薪酬的真正原因,需要以兼差多元領域方式取得更多的收入,斜槓人於是誕生。

此時此刻,杜拉克心裡十分明白,以這本書的主題,接下來會發生的事可能會有焚書或什麼的……他必須離開,而且要快,因為他的奧地利護照恐怕無法保證他的安全。於一九三三年四月,他離開了德國,來到一家英國小銀行工作,擔任經濟分析師職務,過了幾年於一九三七年搭船前往美國,在行李中已帶著第二本書《經濟人的終結》(The End of Economic Man)大半的書稿,這也是他第一部以英文出版的著作。由此可見杜拉克以此書正式向納粹宣誓自己的立場與不信任,這也是杜拉克展示膽識過人的心理素質、政治立場以及堅定信仰,與史達爾並肩奮戰且不計任何後果。

談及杜拉克的天賦(Gifts)是什麼?究竟是什麼?數十年來對杜拉克的研究和探索,就像他總結自己的貢獻:「我是第一位認清企業經營的目的不在於企業本身,而是在企業外部——也就是創造與滿足顧客的人;第一位認清決策過程重要性的人;第一位認清組織結構應該追隨策略的人。我也是第一位認清,或至少是首先指出;有效的管理必須通過『以目標為自我控制的管理』的人,這種天賦異稟的罕見能力就是『洞見』(Insight)天賦。」

除此之外,杜拉克的原創概念如下:效能與效率、以目標為自我控制的管理、知識工作與知識工作者、聯邦分權化管理、員工是資源,而非僅成本、企業唯一的目的,乃在於創造顧客、創新與創業精神、民營化、非營利組織管理、自我管理、結構追隨策略、管理是一項工具,更是專業、全球購物中心、跨國企業管理、走動式管理、內部創業、外包、策略管理……等。為此,杜拉克的另一個天賦則是「概念創見」的能力。

最終,杜拉克一生所專注的「一件事」,究竟是什麼?是社會生態學者?抑或是自我管理、還是創作出書?杜拉克所專注的一件事原來是「自由而有功能的社會」願景,這才是他傾注一生的偉大心願,雖然是失之交臂、未能實現,但他的「管理學」卻是構建願景的最佳工具和專業。

深入探究杜拉克「意志力」的能量如此巨大的原因,歸納其結果有三點:一是學會如何學習的能力,即以每三年選一個主題(Subject)學習,六十年來積累了二十五個不同的領域知識量,他能將相關與不相關的知識透過聯貫(Alternative)統合成一個完全不相關的東西出來,使他能量爆發。二是他既有感性的思維創作能力,像是他著有兩本小說《行善的誘惑》(The Temptation To Do Good)與《最後的完美世界》(The Last of All Possible Worlds),又有理性邏輯具高度抽象的思維能力,使他得到平衡的發展,人格得以昇華。三是他擁有堅定的信仰、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

當他晚年時被編輯問到來世問題時,他回道:「我是一個非常守規矩的傳統基督徒,這句話足以說明一切。不去想那些事,我被教導不應該去想那些事,我的本分是,時候到了便坦然接受。」編輯再問:「那應該是很安然自在了?」他道:「是的,我每天早晚都禱告;讚美上帝的美好創造,阿們。」(取材自《旁觀德魯克─一位智者的人生影像》)

杜拉克自認對「管理學」的貢獻:「我自認最重要的貢獻是什麼?我認為是很早便認識到(將近六十年前)管理是組織性社會的一部分,具有基本的功能。管理並不只是『企業管理』(雖然最初是在企業界引起注意),而是現代社會所有機構的治理要素。還有確立了『管理學』本身的研究價值,並將這門學科重心放在人與權利、價值觀、架構與組織。以及最重要的『責任』,亦即在研究『管理學』時將之視為真正的人文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杜拉克「對人類的終極關懷」究竟來自何處?或許是一個受造者對上帝的回應,更是與生俱來的天賦,值得我們景仰與效法。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成為自己的執行長:跟彼得杜拉克學職涯規劃與自我管理》,時報出版

作者:詹文明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自己做自己的老闆!
自己的職場自己作主,自己的人生自己規劃!
學習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管理學,
建立願景使命、紀律化思考、自我管理與溝通,
找出自己的所長及歸屬,
就可以少走彎路、冤枉路,成為人生贏家!

學生走出校門,摩拳擦掌,等待進入職場,一展長才,夢想實現。然而事實不然,許多人會在職場中受挫,以不如意收場。問題出在哪裡?有多少人在考大學選系時,選了不適合自己的科系?有多少人選的科系,跟自己未來的職業毫不相關?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沒有認知自我」、「沒有找到自己所長」、「沒有找到自己的歸屬」。同樣的,進入職場後,若對自己還是沒有清楚的認知,工作上的效能也會受到阻礙,更不能終身學習、跟組織一同成長了。

本書會告訴你,如何有效的學習?如何審視自己,進行自我對話、自我管理,自我認知。如果在高中之前讀完這本書,或許你選科系會更有把握;大學畢業前讀了這本書,你會找對自己的所長、自己的歸屬,甚至於會婉拒錯誤的機會。如果你在進入職場後讀到這本書,你可以學習到:如何在工作的時候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如何紀律化思考、自我管理,甚至是如何有效管理上司、輔佐上司,提高自己的生產力。而自我發展跟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你也需要為自己的後半人生做出良好規劃,終身學習,自己做自己的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