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星李易峰多次嫖娼被拘留,分析:栽在大數據掃黃,和行動支付有關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前有李雲迪,後有李易峰,先後都因為嫖娼被抓。人們好奇究竟警方是如何發現的?報導引述北京一名律師分析,這和支付方式從現金變成行動支付相關。
(中央社)中國男星李易峰10日被央視封殺。11日官方證實,李易峰多次嫖娼,目前已被行政拘留。有中國網友評論,明星垮台的原因「一個睡,一個稅。」
北京公安官方微博帳號「平安北京」晚間通報,在偵破一宗違法犯罪案件中,將演員李某某(男,35歲)查獲,該人對多次嫖娼的違法事實供認不諱,其已被依法予以行政拘留。央視等媒體報導則直接指被捕者為男演員李易峰。
最高人民檢察院微博、央視中秋晚會名單在10日突然將李易峰相關內容刪除,相關新聞迅速登上微博熱搜,引發關注。
北京日報app(應用程式)報導,蒙牛真果粒、京都念慈菴、舒酸定(中國稱舒適達)、HONMA高爾夫等品牌發布聲明表示,即日起終止和李易峰合作關係。
微博認證擁有427萬名粉絲的部落客「矢外戈」發文稱,「明星塌房的兩個主要原因:一個睡,一個稅。綜上:該稅的稅,不該睡的別睡。」不少網友按讚認可。
也有網友說,短短3年時間,已經有好幾位明星消失在螢光幕前,包括:女星范冰冰、趙薇、鄭爽,男星吳亦凡、李易峰、張哲瀚,鋼琴家李雲迪等人。
現年35歲的李易峰,2007年參加選秀節目獲注目出道,2014年演出古裝劇「古劍奇譚」躍為一線男星。2018年3月,主演年代劇「隱秘而偉大」,獲得多項大獎,人氣邁向頂峰。
李易峰多次嫖娼被拘,分析:栽在中國大數據掃黃
中國人氣男星李易峰因為多次嫖娼遭北京警方行政拘留,震驚中國社會。綜合陸媒與多名律師分析,李易峰是因為一起違法犯罪案件被「順藤摸瓜」抓到的,他是栽在「大數據掃黃」偵查手段。
北京市公安局11日晚間通報,近期,北京警方在偵破一宗違法犯罪案件中,將演員李某某(男,35歲)查獲,該人對多次嫖娼的違法事實供認不諱,其已被依法予以行政拘留。官媒事後指被拘的就是李易峰。
野馬財經報導引述江蘇陽晨律師事務所律師張鵬宇指出,嫖娼在中國屬於違法行為,一般不構成犯罪,通常會被處以15日以下行政拘留,多次嫖娼最多可處20日行政拘留,罰款至多人民幣5000元(約新台幣2.2萬元)。
南京市公安局江寧分局網安大隊副大隊長王海丁在其微博「江寧婆婆」發文分析,李易峰是北京警方在「偵破一起違法犯罪案件中」查獲的。注意,李的多次嫖娼行為是「違法」,依法予以「行政拘留」。違法和犯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王海丁指出,本案說人話就是,李易峰算是「順帶的」。所以這個瓜本質上其實是個「順藤摸瓜」。
另據微博網傳消息稱,女方是性工作者,在「服務」李易峰之前就已經被警方盯上,而李易峰則在嫖娼期間「踩雷」,遭到拘留。
報導提到,2021年10月,知名鋼琴演奏家李雲迪也因嫖娼被北京警方查獲並予以行政拘留。當時有微博大V爆料,警方是在查獲某違法窩點後,才從涉事女孩供出的服務對象中發現了李雲迪。
前有李雲迪,後有李易峰,先後都因為嫖娼被抓。人們好奇究竟警方是如何發現的?報導引述北京一名律師分析,這和支付方式從現金變成行動支付相關。
律師指出,從前的買淫賣淫違法行為透過現金交易,不容易追溯。但是手機支付後交易紀錄一直存在,抓一個小姐從收款紀錄中可以挖出一群嫖客,抓住一個嫖客又能發現一群小姐,從大數據視角看,支付一次就被上傳到賣淫網路的一個節點上,只要查得嚴格,總是會被發現。
據報導,在一次清查行動中,某地網路公安利用大數據自動鎖定了一些經常在晚上9時以後,有規律地進行大額轉帳收款的用戶。經調查,發現這些用戶多是20至35歲間的女性,無正式工作,卻長期居住於高檔公寓,並時常出入高級酒店、足浴按摩、洗浴中心等場所。
不僅如此,中國警方在抓捕違法人員後,還會繼續追查。據浙江省2022年上半年處罰公示,嫖娼被抓的人員數量是賣淫被抓的近4倍,大多數是事後追查到的。
多名律師也在微博發文分析,警方採取摸藤式掃黃,賣淫的被抓,會查過往轉帳,李易峰事後被抓坦承不諱,顯見他的後台大數據,都被有關部門掌握了。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 「模範嫖客」李雲迪被全面封殺,凸顯中國對「失德藝人」處置失去比例原則
- 吳亦凡的性生活雖然混亂,但網紅的指控從證據來看還稱不上「Me Too」
- 中國整肅演藝圈推「經紀人考試」,必須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港澳台也適用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看見身障老後的照顧困境,讓照顧悲劇不再發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伊甸基金會期待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不需自己一肩扛起所有的照顧重擔。
高齡社會是醫療技術進步、養生觀念提升的反映,但這樣的發展,也伴隨著許多問題,比方勞動力下降、經濟問題、醫療需求改變等。與此同時,我們可能較少關注到的身心障礙族群以及他們的照顧者,同樣也呈現逐年高齡化的發展,而且背負著更多挑戰與考驗,包括家庭、社會資源、公眾意識等。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七成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的身心障礙者,是由家人照顧。老人福利法定義老人為年滿65歲,而身心障礙者往往比一般人提早退化20年,表示身心障礙者45歲即邁入老年期。在家人依舊承擔最多照顧勞動的現況,身心障礙者與照顧者雙雙老化的現象加速,照顧需求更顯迫切與複雜。
關於身心障礙者,你所不知道的是⋯⋯
「自從2000年以來,台灣的社會福利發生了很多變化,不管是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當然,也包括政府開始推動長照2.0的制度。這些改變的立意都是良善的,但是我們的社會觀念卻可能還沒有追上。」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談起關於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有感而發地表示。

在台灣,大眾對身心障礙者還是普遍存在著排斥的心態。何副執行長提到,這樣的排斥,可能不僅僅存在於一般身心健康的民眾,甚至是身心障礙者的家屬,都有可能抗拒接受現實,選擇封閉自己和身心障礙者,停止與外界接觸。「在推動照顧身心障礙者相關的服務上,真的是困難重重,比方我們要辦活動,或者要尋找合適的機構場地,常常遭到民眾抗議。」何副執行長表示。不過,即使如此,伊甸基金會想要持續為身心障礙者倡議、改善現況的決心,並沒有絲毫改變。「因為照顧身心障礙者,真的是非常重要,同時也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沒有人應該被孤立,或者獨自承擔這一切。」
目前伊甸基金會提供日間照顧、居家照顧、社區服務、住宿機構等不同形式的服務,希望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方式來照顧身心障礙者。「除此之外,因為科技不斷地進步,很多觀念也都在改變,伊甸希望可以永遠多想一步,替大家先做好準備,所以我們提供的各種課程、教材,還有對我們工作人員的培訓等,也都持續在更新。」為了打破傳統觀念上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排斥感,伊甸基金會更是持續舉辦活動,透過各種媒體、平台的宣導,希望能夠改變社會普遍的觀感。更重要的是,讓所有的身心障礙者和他們的家屬知道——你不需要孤軍奮戰,伊甸願意提供各種你需要的支援和資源。
當我老了,你也老了
提到伊甸所能提供的支援和資源,家有多重障礙者的恩蓉媽媽對此感受最深。「我們恩蓉是多重障礙的孩子,她還在我肚子裡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既然我們選擇迎接她的到來,就必須要為她做好最周全的準備,所以我跟恩蓉爸爸一直都很積極地去找各種課程、復健來上,希望恩蓉在人生的這路上,可以走得更順一點。」恩蓉自從八個月大左右就開始接受復健,在醫療上,恩蓉的爸爸媽媽也非常重視她的黃金治療期。除此之外,各種相關的課程、活動,恩蓉爸爸和媽媽也都盡可能去學習、接觸。在恩蓉一家搬到台北之後,恩蓉更是直接開始使用伊甸的日間照顧服務。「這個決定真的是最好的決定,因為伊甸的照顧服務,改變了我們一家相處的氣氛。」恩蓉媽媽真誠地說。

恩蓉是個喜歡學習的孩子,在享有義務教育的十二年期間,她白天到學校接受教育,傍晚放學回家休息,行程和一般的學生幾乎一樣。但是在高中畢業之後,恩蓉就面臨了大學裡面沒有這樣的服務的問題,換句話說,她白天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待在家裡,由爸爸媽媽照顧。
「那時候我們想了很多方法、討論過各種可能性,但是因為恩蓉是多重障礙,能夠幫助她的機構真的不多,後來我們只能選擇看護,讓她待在家裡。」但這樣的做法引起了恩蓉很大的反彈,因為她喜歡接觸新事物和具有學習的熱情,和被困在家裡的現實,起了巨大的衝突。恩蓉常常鬧起脾氣,爸爸媽媽也被迫在日常的工作之外,還要處理更多事情、更多情緒,一家人都感到喘不過氣來。
「搬到台北之後,我們進入了伊甸的民生日照中心,在這裡恩蓉可以參加課程,可以復健,有很多她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讓她非常開心;甚至我常常很驚喜地發現,她持續在進步、在成長。」不只如此,一家人因為伊甸照顧服務的幫助,都各自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在體力上、心情上都更加有餘裕與彼此相處。
你的辛苦有伊甸懂,請放心好好休息
「絕對要尋求協助,一定要給自己一點休息的空間。」恩蓉媽媽談到過去認識的朋友中,也有一位家有身心障礙兒的媽媽。「那位媽媽的先生沒有辦法接受有障礙的孩子,在孩子出生沒多久之後就選擇消失,把孩子丟給媽媽。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家家境還不錯,不需要為經濟問題太費心。」即使如此,這位媽媽朋友還是在某一天傳訊給恩蓉媽媽,說自己真的很累,想要結束一切。「我收到訊息真的嚇到了,立刻找里長、找社工過去那位媽媽家,還好沒有發生遺憾的事情。但這也讓我思索到,人是沒有辦法獨自存在的,特別是有身心障礙者的家庭,了解各種支援系統可以怎樣隨時幫到你,隨時給你一個出口、一個喘息的機會,真的很重要。」
把成為身心障礙者家庭的後盾,當成一生目標的何副執行長,也提到他在第一線上,觀察到一些家庭的狀況。「很多家庭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原因,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家裡有這樣的問題,覺得很羞恥;有些則是對外尋求協助,就會產生愧疚感。這樣的觀念,其實直到今天還一直困擾著非常多的家庭。」除此之外,經濟上的壓力,也是讓許多身心障礙者家庭不敢求援的主要原因之一。何副執行長提到,曾經遇到過一位身心障礙者,他的一天四餐就是一片厚片吐司,切成四塊,早餐、午餐、晚餐、宵夜各一塊。「而且你可以看到那片吐司已經是幾乎要腐敗的狀態,真的很令人揪心。」

目前政府已經開始在很多地方設立日間照顧機構,就是希望讓身心障礙者可以就近在社區裡也接受到不同需求的照顧服務。何副執行長強調,現在政府有補助,伊甸基金會也很願意提供急難救助,給所有有需要的家庭,一個暫時緩解現況的機會。「只要願意尋求援助,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幫到你。我們只希望能夠傳達一個觀念:讓身心障礙者獲得更好的照顧,其實是讓整個家庭過得更好。」
這是一段讓力量凝聚的旅程
除了縱向的提供幫助之外,橫向的新知教育、心得分享也一樣重要,伊甸透過許多方式,讓資訊透明,讓不管是不是身心障礙者和其家庭,都能對身心障礙者的能力和需求更有概念。
何副執行長邀請大家收聽伊甸的Podcast——「先來一杯,我們再聊」,希望能透過照顧者的分享,讓彼此都有傾訴、傾聽的機會,更讓未來都可能是照顧者的你我,有越來越多的參考樣本。與此同時,讓照顧者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自己也有權力追求快樂與自我人生。
談到分享,恩蓉媽媽也非常同意「吐苦水」的重要性。「因為我先生是牧師,我身為師母,其實也常常扮演著傾聽者、照顧者的角色,所以我都很鼓勵有同樣狀況的家庭,把感受說出來、把問題說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恩蓉媽媽希望讓更多身障家庭知道他們並不孤單:勇於求助、適時喘息、讓專業介入。
伊甸基金會從身心障礙者的角度出發,提供個案管理、心智障礙者雙老家庭支持、支持性就業、日間作業設施、日間照顧服務、社區居住等服務,另外還有居家修繕、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等。不僅為身心障礙者提供了實際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給予了他們和家庭一份深深的愛和希望。就像恩蓉和恩蓉媽媽,透過這些協助,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並成為社區中傳播正能量的重要角色。我們期待更多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重擔,真的不用自己一肩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