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各縣市民防預算,驚見台北市訓練經費僅4%、台中市2%,台灣基進:不足以備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北市3年來的民防預算當中,用於訓練包括聘任講師的費用占比約為4%、台中市約2%、宜蘭縣約6%,其他大部分都是用於聯誼、授獎、治裝與其他支出,甚至有地方縣市的民防預算被用於聯誼綁樁之用。
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資助推動「黑熊勇士」與「保鄉神射」,激起全民防衛意識,台灣基進今(22)日舉行記者會,盤點台灣各地方政府在全民防衛的預算規劃和執行上,是否已經足夠「備戰」;發現台北市3年來的民防預算當中,用於訓練包括聘任講師的費用占比約為4%、台中市約2%、宜蘭縣約6%,其他大部分都是用於聯誼、授獎、治裝與其他支出,甚至有地方縣市的民防預算被用於聯誼綁樁之用,台灣基進認為,這樣的資源配置「不足以備戰」,在民間已然開始重視全民國防的此刻,各地方縣市政府及候選人有必要正視此問題。
民防預算中「用於訓練」經費:台北市4%,台中市2%,高雄市13%
根據台灣基進的檢視與計算,發現台北市109至111年度,3年的平均民防預算中,用於訓練的經費為102萬7380元,僅佔3年平均預算2468萬1000元的4%;用於聯誼與授獎與其他支出的費用則高達2365萬3620元,佔整體民防預算的96%。
日前台北市議員林穎孟就曾指出,台北市政府的民防大隊加義警大隊合計約6000萬預算,人數約6000多人,民防及義警的訓練費用只佔了4%,換算下來1位民防隊員1年訓練費僅有250元,「根本不足以做充實的實務訓練」。
台北市議員參選人吳欣岱表示,用來台北市民防訓練的經費包括內外聘教師鐘點費,竟只有4%,大半的經費的名稱是誤餐餐盒費、金讚獎活動費和聯誼文康活動暨婚喪喜慶病患災害慰問金,佔1421萬7560元。她指出,相較於這幾年各種民防團體蓬勃發展,黑熊學院、各縣市民團、麥迪克急救小組、極光訓練等組織,靠自發性人民就能做到專業教育訓練。地方政府如何與這些民防團體互動,才能看得出市長是否真心想要發展民防教育。
而台中市3年民防平均預算約2000萬(1959萬1000元),分別編列九成的業務費用與一成左右的獎補助費,比例看似合理。然而細看111年台中市民防業務預算,2023萬8000元中僅16萬3800元實際與訓練相關,僅佔2%,其他高達1977萬4200元的業務支出則多與餐敘聯誼或治裝費相關。
台中市議員參選人楊欣怡指出,2021年美國《富比士》(Forbes)軍事記者艾克塞(David Axe)指出,若爆發台海戰爭,台中港將會是首要目標,2049計畫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研究員易思安也持相同看法。可見台中市一直是中國解放軍登陸入侵的選項之一,面對搶灘、佔領港口,民防力量勢必是保衛這座城市的重要依靠。
然而台中市三年民防平均預算總額排六都第二,訓練費只有業務預算的2%,其他98%則是充斥聯誼、餐敘與獎補助,她質疑這費用到底是縣市首長認真用來「保衛作戰」的,還是用來「綁樁打選戰」?
楊欣怡呼籲,根據《民防法》等三法(《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民防團隊編組訓練演習服勤及支援軍事勤務辦法》),各縣市首長是當地的「民防總隊指揮官」,因此擔任指揮官的盧秀燕市長,應該盡快公開簽署「絕不投降」承諾書,向市民承諾,當中國以各種形式侵略台灣時,同時身為市長與民防總隊指揮官的盧秀燕不會假和平之名,裹挾市民帶頭屈膝投降。而身為媽媽市長,盧秀燕應實質強化台中的民防實力,別再繼續編列虛有其表的聯誼手冊。
至於宜蘭縣政府111年民防預算編列242萬元,訓練費僅14萬3千元,佔6%,獎勵補助與其他支出則編列227萬7000元,佔整體民防預算94%。
宜蘭縣羅東鎮縣議員候選人林意評表示,宜蘭是台灣東部少數適合登陸作戰的地點,也會直接威脅台北政經中樞以及台灣最重要的海軍重要港口基隆港,但宜蘭縣政府每年公布總預算中,警察局民防業務在110年僅編了242萬,缺乏細項說明。不完整的資訊,一般民眾很難瞭解縣政府對民防業務的資源分配以及很難深入了解到底有多少民防訓練。
林意評說,縣政府對外連上傳單位分配預算的動作和意願都沒有,難以向外界交代。而根據議會所提供的資料,雖然宜蘭縣的預算無法與六都比擬,但民防業務242萬預算中,僅有14萬3千元用於訓練,佔全部預算的6%,宜蘭縣政府應該重新檢討總預算分配,適當增加訓練費用,在作戰時發揮出民防應有的效果。
而高雄市3年民防平均預算,業務費用598萬5333元與聯誼獎助201萬1333元,約為75%比25%,相對正常,至於3年平均的訓練預算則約整體民防預算的13%仍有提升空間。
學者質疑「靜態上課」2-4小時效用何在
台灣基進秘書長王興煥表示,曹興誠協助300萬黑熊勇士的計畫,為全民防衛注入強心劑,但全民防衛不能全部委責民間團體,地方政府也有職責,但卻有地方政府把民防預算用於選舉綁樁,未來台灣基進進入地方議會後,將督責地方檢討民防及警消預算的使用,避免全民國防及民防演習淪為紙上談兵。
台灣安保協會副秘書長、黑熊學院執行長何澄輝也說,借鏡烏克蘭經驗,一個國家面對戰爭的勝負除了軍事的努力,就是社會對於戰爭的韌性,這要取決於心防與民防。中國擴張動作不斷,習近平將在二十大打破連任慣例,對台灣的攻擊與軍事作為可能成為他鞏固政權的重要行動,呼籲台灣包括軍事與民間部門做好準備,而民防法規應該調整,讓村里長接受相關訓練,提升民防與心防。
最新發展:
-
台灣民防系統最大的問題,是「訓」與「用」完全脫節,指揮系統與運作機制疊床架屋 10月前
-
《金融時報》:美軍事代表團上月訪台評估軍力,美官員:中國一心一意取得所有攻佔台灣所需技能 10月前
-
【關鍵專訪】黑熊學院執行長何澄輝:不是「民兵」也不是「民防」,我們要推廣的是「全民防衛」 10月前
-
我國戰時動員準備計劃太複雜,學者籲一定要簡化、這是烏軍勝過俄羅斯的關鍵原因 11月前
-
誰說「抗中保台」與地方選舉無關?全台人口最多的新北市,需要適格的民防指揮官 1年前
-
【台北市長選舉辯論會】媒體提問「抗中保台」,除了捍衛主權,3位候選人打算怎麼整備台北市民防? 1年前
-
國軍退役高階將領何其多,為何少有像李喜明上將積極參與國防政策討論? 1年前
-
法國《重點週刊》刊出20頁「台灣警戒」封面故事:高雄可能是中國侵台的首要目標 1年前
-
全民國防教育誰來負責?十二年國教下的教官去留問題 1年前
-
曹興誠談全民防衛:這次選舉將決定台灣是烏克蘭還是阿富汗,候選人應宣誓「與職位共存亡」 1年前
Tags:
無法可管、無人監督,加熱菸載具恐成為個資安全破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國外市面上的加熱菸載具,開始像其它3C科技產品一樣擁有專屬的APP,在安裝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你知道你的資料正在被收集嗎?如果你從沒想過,或許更需要立刻提高警覺。
「購物APP暗藏詐騙軟體」、「智慧型手機APP遊戲,搭配境外網站詐騙」,這樣的新聞標題,大家應該不陌生。其實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3C裝置,都會要求使用者在手機或平板上安裝APP,讓使用體驗更為完整便利。但問題就在於,當我們在享受現代科技所帶來的種種好處,其實也同時在面對釣魚廣告、木馬程式等無孔不入的資安威脅。
目前國內還在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的加熱菸載具,在國外也像其他許多現代化的科技產品一樣,幾乎都有專屬的APP甚至被包裝成為戒菸工具,在安裝之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如果你在使用加熱菸,未來或許更需要提高警覺你的資料是否正在被收集,這些資料被收集後又會如何被應用?尤其這些載具也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中國製造。
不過針對中國製加熱菸進口問題,作為新興菸品主責機關的國健署回應,「依經濟部國貿署公告規定,加熱式菸草產品裝置屬大陸物品者,不准輸入。」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我國數位發展部提出的16項需要資安檢驗的IoT項目中,並未包括新興菸品載具。這樣的缺漏令人不禁擔心,我們的資訊安全和隱私保護,是否正面臨著意想不到的風險?
從呼吸中洩露的秘密
衛福部提出的新興菸品健康風險評估辦法申請項目中,並未包含資安相關文件的要求,這可能暴露出個人敏感資料的潛在風險,再加上個人健康行為與呼吸資料保護不足的情況,在在都是開放加熱菸品所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特別是涉及個人健康行為和呼吸資料的外洩問題,除導致個人隱私受到侵犯,也可能被濫用於廣告騷擾,或甚至是健康保險詐騙等不法活動。因此,如何保護這些敏感資料,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 7 月家庭醫學會年會舉辦的「新興菸品減害與戒菸爭議」論壇中,已有專家提出警告,表示已有許多媒體及文獻披露加熱菸隱含的資安問題。該專家相當憂心地表示,當前各大品牌的加熱菸的載具幾乎都有數據連網功能。菸商能透過載具對吸菸行為進行大數據的搜集與分析,「甚至使用者每一口吸菸的深淺都有可能被記錄」。

為了改善這一缺漏,希望國健署也可以積極作為,加強對新興菸品的資安監管,建立完善的資安審查項目,確保所有與個人健康行為相關的數據,得到適當的保護。
在數位時代中,個人資訊就像是我們的分身,政府以及跨部會主管機關應該從相關的法規、監管措施等層面,努力保護民眾的資訊安全。從而更進一步地加強、鼓勵各種針對資訊安全保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應對不斷增加的網路威脅和數位安全挑戰,減少個資外洩的情形,杜絕詐騙行為對民眾以及我們的國際形象,所造成的各種損失。
當你一天的行程,都透過APP傳給某個陌生人
過去常常在資安方面引發眾多爭議的,例如掃地機器人,有搜集全屋地圖、作息時間等資訊的疑慮;智慧型手機,有可能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自動將個人的敏感資訊,傳送到第三方伺服器上。這些被揭露報導出來的新聞事件,引起了民眾對於個人隱私受到侵犯的擔憂,更突顯了資訊安全議題的重要性。
因此,當加熱菸載具以及應用程式,有可能收集到使用者的個人偏好、吸菸習慣、地理位置等敏感資訊,甚至可能涉及醫療數據。如果讓這些數據落入有心者之手,就有可能會被用於定向廣告、個資身份盜竊或其他不法用途,造成個人人身安全、聲譽和財務損失。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陳雅萍秘書長指出,近年來,因為個資外洩而遭受財物損失,前往消基會諮詢的民眾數量,有日益增多的趨勢。可以想見數位化時代,在網路、APP中填寫個資,已是一般大眾的日常,這樣的趨勢也讓個人資料保護面臨更嚴峻的考驗。陳秘書長進一步提醒,大家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填寫個人資料的時候,要保持警覺心,「如果你所填寫的資料,超出網站或APP所需要知道的資訊範圍,最好就不要繼續填寫。比方一個導航APP,它會需要知道你的所在位置,但它不需要知道你的婚姻狀況。」
*本篇文章由記者「莊丹琪」撰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