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人考古學》:突厥石人是表現死者生前殺死的敵人,還是死者本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書是日本中亞史及考古學者林俊雄在其四十年的研究生涯中,走遍歐亞大草原,調查石人真相的重要成果。他深入中國西北、蒙古、中亞、東歐與俄羅斯的草原地區,考察各地石人的遺跡與相關傳說,並對石人及相關墓葬遺址進行測繪與攝影,在本書中呈現了將近三百幅的第一手圖像資料。
如果是這樣,承認人類形狀的巴爾巴爾存在的話,那麼在廣泛意義上的石人(表示人類的石像)中,除了死者本人及其臣下外,還有敵人的存在。然而,臣下和敵人的雕像似乎只有在大規模的遺址中才能看到。
我來介紹一個加強這個想法的史料。在伊本.法德蘭(Ibn Fadlan)的旅遊記中看到。他在西元九二一到九二二年之間接受阿拔斯王朝(Abbasid Dynasty)哈里發(Caliph)的命令,來到伏爾加保加利亞(Volga Bulgaria)。作為使節旅行的他,寫下了在鹹海(Aral Sea)和裏海之間的突厥系烏古斯(Oghuz)的埋葬儀式如下:
一旦他們中的一個人死了話,他們首先會挖一個像房子一樣的大洞。接著,接近死者,給死者穿上庫爾塔克(這是指上衣?﹝本書作者疑問﹞)、腰帶和弓。並且手中還拿著裝有酒的木杯,正面供奉著裝有酒的木盤。在此期間,其他人把死者遺留下來的全部財產運來,與死者同葬在其家(即墳墓中)。當死者坐在家裡時,就會在家裡蓋上屋頂,在上面放一種類似粘土做成的圓蓋東西。
接著,他們帶著死者生前所有的馬匹過來,殺死一百到二百匹,甚至殺到最後一匹,然後吃掉那些肉。另外,只有馬的頭、腳、皮和尾巴取下,綁在樹上,說這是他在天堂要騎的馬。如果死者生前是殺死過敵人或者是勇者的話,他們突厥人會雕刻死者生前殺死敵人數量一樣多的木製雕像,供奉在墓前。然後說道:這些都是在天堂服侍他的隨從。
這段史料,有時被用作石人代表敵人這一說法的論據,僅僅基於他們將敵人刻成雕像(不是石像而是木像)這點,但由於雕像的數量和被殺人數一致,因此可以認為其與巴爾巴爾的作用相同。上述的引文,來自闕特勤陵墓建造二百年後的描述,不知道後來的巴爾巴爾之所以從石製改為木製,是否因為雕刻在木頭上更加便利。不過,在鹹海和裏海之間是,連一棵樹木都難以生長的地區,那麼又是如何得到木材的呢?最後,應當指出的是,雖然死者本人不是製成雕像,但是死者手持酒杯這一點和石人手持酒杯是共通的。
最後,讓我提及與石列有關的另一種解釋。在阿爾泰繼續調查的庫巴列夫,觀察石列後指出,離石人最近的立石比較高,隨著距離有變小的傾向。他把這些石頭看作是參加追悼宴會者的拴馬石,能把馬拴在靠近石人的地方,代表是高身分的人;距離越遠,地位越低,石頭的高度顯示出地位等級的高低,而且偶爾在巴爾巴爾看到的塔姆加,據說是帶著拴馬石與會者的象徵。
但是,正如庫巴列夫自己也承認,為了證明這一說法,必須把上述《周書》和《隋書》的記載當成謊言來掩蓋。首先,這一點是一個研究瓶頸。此外,我在蒙古高原觀察到的例子中,石列中的石塊高度幾乎沒有變化,在石圍圈和石人較小的情況下,巴爾巴爾的石塊也很低小(高度20 ∼ 30公分),圍繞著石圍圈擴展形成土牆和溝槽的大規模遺址(例如闕特勤和暾欲谷的陵墓)巴爾巴爾的石塊又大又高(高度大約1公尺)。
另外,在毗伽可汗和闕特勤陵墓中,石列的長度達到2 ∼ 3公里,如果按照庫巴列夫的說法,在隊伍盡頭停下馬的人,就必須走相當遠的距離才行。巴爾巴爾的高度,大概是由被祭祀的死者本人社會地位所決定。另一方面,關於在巴爾巴爾看到的塔姆加,沃伊托夫批評庫巴列夫的說法,提出是「作為打敗敵人的勝利象徵,而向死者致敬的印記。」的解釋。
支持庫巴列夫說法的研究者極少,但是他的主張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他指出,除了突厥的石圍圈以外,在所謂的初期遊牧民族時代(也可以說是斯基泰時代)的庫爾干(積石塚),東方也有石列延伸的例子。在阿爾泰著名的巴澤雷克古墓群(Pazyryk burials)中,遺址的分布圖上也顯示了從庫爾干向東方延伸的石列。我自己也在蒙古西部見過這樣的例子(圖95)。在斯基泰時代,果真也有豎立和殺死敵人數量一樣多的石頭的風俗習慣嗎?目前對於從斯基泰時代的庫爾干延伸出來的石列,還沒有有力的解釋。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石人考古學:突厥遺緒與歐亞草原的世界》,八旗文化出版
作者:林俊雄(はやしとしお)
譯者:朱振宏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日本重量級考古學者,深入歐亞草原實地考察
剖析突厥石人的前世今生,挖掘草原世界的文化實相
以突厥石人為核心,探究西方及東方的石人傳統
從歐洲草原的斯基泰古墳,到大唐盛世的帝王陵寢
豐富多元的圖像資料,建構歐亞大陸石人的完整系譜!
歐亞大陸北方的草原上,佇立著無數的石人像。這些石像被雕琢成男性戰士或女性婦人的形象,它們面容肅穆,手持弓箭或酒盅,每一座都有著獨一無二的造型。這些石人是古代突厥人重要的傳統習俗,也是佛教與伊斯蘭教興起前,歐亞草原遊牧民族普遍的信仰及文化核心。
這些歐亞石人的存在,也吸引了千年來無數旅人的目光,他們對石人存在敬意、賦予各種解釋:
「經過這裡的奇普查克人(突厥系部族,又稱欽察人),無論是誰,都會在這個獨特的石人面前彎腰蹲著。那些行走的人會繞道而行,然後騎馬,像對待神明一樣,向它敬拜。當馬靠近雕像時,騎乘者從箭筒裡取出了箭,以表敬意;把畜牧群帶到那裡的牧民,將羊放在它的面前。」
→波斯詩人尼札米(Nizami)對遊牧民族敬拜石人的描述。
「庫曼人(奇普查克人的別稱)除了在埋葬的死者上面製作一個大墳丘外,為了紀念死者,還會製作用一隻手在肚臍處拿著碗面向東方的石人雕像。」
→方濟各會修道士魯布魯克(Rubruck)對石人文化意義的理解。
然而,今天歐亞草原的遊牧民族多數已信奉佛教與伊斯蘭教,以至於大多數人都遺忘了石人的存在與相關傳統,最終讓這些石人成為了草原上的難解之謎。這些謎團,引發了許多歷史與考古學者的興趣,他們追問:
為何古突厥人要豎立這些石人?它們對遊牧民族具有什麼文化意義?又為何從蒙古高原到黑海、綿延萬里的大草原上,都能發現這些石人的身影?
石人不只是古突厥人的習俗,更是歐亞草原世界的文化傳承!
Tags:
新創Onramp Lab再下一城!看新產品ContactLoop聊天機器人,如何助金融業客戶業績提升2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 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攤開Onramp Lab目前的解決方案版圖,Onramp Lab執行長吳鎮雄分析,目前團隊除了有以提供金融諮詢的搜尋引擎優化FinanceJar外,還有能提供從買廣告、刊登廣告等媒體採購一條龍服務的ThreeSigmaMedia,「但我們在協助企業過程中發現聯繫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出現了斷層,」無論企業投入多少的廣告資源,若無法在黃金時間與消費者接上線,就容易錯過了可能創造產值的機會,甚至在錯誤的時間聯繫、也會影響品牌好感度。
吳鎮雄表示根據Onramp Lab內部的統計,當企業投放廣告找到消費者後,即時(realtime)聯繫與20分鐘後以及隔天聯繫所能創造的成交結果,將相差4倍到10倍之多,且消費者對與品牌的關注度與專注力也隨著時間雪崩式遞減,這讓Onramp Lab團隊試圖去思考,如何能近一步協助手中的企業客戶有效解決此一問題,因此催生出了Onramp Lab第三個解決方案: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
導入ContactLoop,為企業創造營收又省時省力

試想當你去參加一場聯誼獲得到心儀對象的聯繫方式時,你會怎麼做?「聯誼結束到約出來碰面,肯定會醞釀一段時間啊!」吳鎮雄笑著說。
同理,當企業透過廣告投放獲得一份潛在客戶名單,他們究竟是真的對產品有興趣,還是不小心誤按?過去企業只能照著這份名單逐一聯繫,拒絕、碰壁甚至是未果都是常態,但對於企業而言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投入都是成本。如今,企業能透過Onramp Lab團隊打造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透過AI與潛在客戶初步互動,再篩選出更精準的清單進行溝通,讓完成最後一哩交易的路變得更有效率。
吳鎮雄表示,這項服務在美國上線半年多來,就成功為金融產業企業客戶節省至少3成的客服人力,同時靠著更精準的消費者名單,衝出2倍業績成長的表現。「團隊花了大量時間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如何與消費者打招呼、應該要準備哪些回應內容、避免開放式的問題不易聚焦等,當消費者被廣告吸引的那一刻起,ContactLoop就能即時的與他們聯繫,透過如同真人般一問一答的簡訊對話流程,篩選出真正含金量高的潛在消費者,協助企業最後能「一竿進洞」。
或許有所不知,由吳鎮雄領軍的Onramp Lab團隊,旗下產品皆是由在台灣的開發團隊一同協助打造,且團隊的平均年齡僅30歲,同時具備著強大的行銷DNA與產業知識背景,甚至對於銷售場景也多有著墨,相較於強調「技術」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的產品設計上能更佳直覺與人性化,來自台灣的產品也更能解決各個市場的企業痛點。
Onramp Lab產品技術總監竇友志表示,ContactLoop不僅提供一站式服務,探索客戶需求,更隨時調整聊天機器人的參數與訓練其語言辨識模型,確保企業在使過程中能準確掌握消費者需求,更能針對問題進行AB測試、找出最佳的起手式或應答。針對美國市場區域碼眾多的特殊性,ContactLoop也能在後台依據消費者的所在地進行分類,避免用非其所在的區域碼電話聯繫,「就好像你在台北接到陌生區碼的電話也可能拒接是一樣的概念,」竇友志説。

摩拳擦掌台灣市場,瞄準保險、電商產業
如今,ContactLoop這項全新服務在美國已成功打下第一仗,「很期待接下來能帶進台灣市場,」吳鎮雄説。從他的觀察發現,諸如保險、電商、醫美這類型在台灣市場蓬勃發展,卻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廣告成本進行陌生開發消費者的模式,或是高電價且資訊量大的電商零售,都是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可以協助轉型的產業。

吳鎮雄認為Onramp Lab團隊能給予企業客戶的不只是ContactLoop而已,從協助企業找出精準消費者名單開始,整合ThreeSigmaMedia、FinanceJar等不同解決方案,以一站式的角色給予企業更完整的服務,他相信Onramp Lab能與企業客戶一同創造更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