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俄烏戰火下身心俱疲的消防員:六、七棟公寓同時被砲火侵襲,誰應該先被救援?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俄烏戰爭已持續半年以上,無情的炮火攻擊讓當地消防人員身心俱疲。面對被熊熊大火燃燒的多棟大樓,消防員必須作出抉擇,判斷哪裡必須優先處理、誰要先被救援,一切應對程序、過往累積的經驗全變了調。
烏克蘭消防隊過往應對任何火災的應變程序、經驗與裝備,在俄烏戰爭爆發後,一切全變了調。
隨著高樓層公寓遭到襲擊、住宅區被砲擊,消防員必須抉擇在多座被熊熊大火燃燒的房屋中,哪一棟樓必須優先處理,誰應該先被救援,以及如何同時應對幾公里外的工廠大火。
「當你走進火場,看到六到七棟公寓同時被烈火侵襲,你不知道人在何方,而且只有三輛消防車可以使用,人力如何配置根本就像買樂透。」烏克蘭哈爾科夫市(Kharkiv)消防局局長克查諾夫(Kachanov)說道。
他娓娓道來同時處理多起火災,以及迅速更改命令的複雜性。克查諾夫感嘆:「明明已經完成所有工作,卻要立刻作出更改,這讓情況變得更糟。」
他補充,這就像伊拉克或阿富汗的情況,你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敵軍才剛轟炸某個地方,而我們不知道何時會再次遭受攻擊。
哈爾科夫位於烏克蘭東北部,鄰近俄羅斯邊境。過去半年內,除了6月份曾經有過短暫的平靜,該市幾乎每天都遭到火箭以及砲彈的襲擊。
烏克蘭國家緊急服務處(State Emergency Service of Ukraine)駐哈爾科夫新聞處官員瓦西連科(Evgeny Vasylenko)表示,就算在砲擊期間,消防員也不得不去滅火,出勤也必須穿著防彈背心,裝備重量比平時增加約20公斤。
「戰爭前與戰爭後的滅火行動是非常不同的。」瓦西連科說道。
他在8月初的一份聲明指出,自戰爭以來,哈爾科夫的消防人員已經撲滅了1700起因砲擊引起的火災。另有三名消防員因公殉職,約30人受傷。
目前,消防員因承受更多風險而得到額外補貼,輪班模式也進行調整,以確保隊員能充分休息。如同戰爭開打前,未接獲通報的期間,消防員一起訓練、重訓、打牌、與家人通話,或睡覺。
然而,這些休息時間對他們來說遠遠不夠。「我身心俱疲。」克查諾夫說道。
對33歲的他來說,身為消防員最痛苦的部分,就是看到死去的孩子,以及失去父母的孤兒。
「當你見到死去的孩童時,真的很糟,眼淚總是會在眼眶打轉。」克查諾夫表示。
他從未想過自己會經歷這樣事情。他回憶:「我不知道那個孩子有多大,大概八、九歲,他的身上有某種彈片,父母雙雙離世,徒留他一人哭泣。」
克查諾夫七歲的女兒維奧萊塔(Violetta)與妻子瑪琳娜(Marina)目前移居德國。「有個很棒的家庭收留了她們,一切都很好,我也很高興他們過得安全。」他說道。
很多時候克查諾夫太過忙碌,無暇接聽妻子打來的電話,但他仍非常想念她們。
「準備睡覺時,我會很想擁抱她們,以前的我習慣在每天晚上給女兒講故事。」他說道。
克查諾夫提及自己會告訴女兒:「好好享受德國的家,在享受的同時忘掉爸爸。我們仍會說話、我仍在這裡、我們還保持聯繫,所以一切都會好的。」
延伸閱讀
- 烏克蘭大反攻屢傳捷報,澤倫斯基:9月以來收復6000平方公里領土
- 烏克蘭部隊推進50公里、突破俄軍補給樞紐哈爾科夫,俄官員稱是「烏軍重大勝利」
- 俄烏戰爭下核災風險:IAEA打算在札波利沙核電廠周圍設立「非軍事安全區」,這意味著什麼?
- 俄烏戰爭造成了多少烏克蘭難民?他們去了哪裡?各國提供了哪些幫助?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黃皓筠
核稿編輯:翁世航
“2022烏克蘭危機”的相關議題
- 2022-09-25 在烏克蘭佔領區辦「入俄公投」?從歷史和民調來看,俄羅斯如果不造假絕對贏不了
- 2022-09-24 俄媒揭普亭動員令「不是30萬人,是100萬人」,歐洲鄰國如何因應「俄羅斯逃難潮」?
- 2022-09-24 【圖輯】俄烏戰火下身心俱疲的消防員:六、七棟公寓同時被砲火侵襲,誰應該先被救援?
- 2022-09-23 俄國男丁紛紛出國逃離「動員令」:「絕不讓普京令我成殺手兇手」
- 2022-09-23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俄羅斯為什麼要在四個俄軍佔領區域進行「公投」?
Tags:
一圖看懂——讓專業的來,居家照顧服務員都在忙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照服務成為承擔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隨著時間的推進,所謂的「高齡化」、「少子化」社會,已經從一個社會學名詞,成為我們的日常。根據內政部統計,2017年起,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正式超過了14%,今年老人人數則已超過425萬,預計到2025年,每五位居民中,就將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這不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對我們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的挑戰。
在這樣的變遷中,其實許多長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能夠在自己熟悉的家中,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然而,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和家庭結構,這樣的願望似乎越來越難達成。取而代之的,是長者們必須獨居,或與同樣年長的配偶互相照顧的現實。因此,長照服務成為承擔這些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
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1. 備餐服務、協助進食:
服務內容:依照長輩的需求、營養狀況和牙口狀況準備餐點及協助進食。
眉角:如果長輩牙口較不好,居服員會將餐食煮得較軟或打成泥、剪碎, 讓長輩容易進食。若長輩排斥泥狀食物,則將豆類或穀物類食物打成稀狀,讓長輩直接飲用。需要依照長輩的吞嚥能力,準備合適的餐具。一般會建議長輩自主進食,若需要由居服員協助,則必須注意餵食的速度及進食速度。但不管長輩是否可自行進食,居服員皆需要請長輩張口確認是否食物皆已吞嚥完畢,避免長輩因為食物留在口中而嗆到,發生危險。
2. 沐浴服務: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穿脫衣服、進行沐浴。
眉角:沐浴的過程需要注意水溫,以手臂內側測量溫度是否適中。須注意避免水流到眼睛。沐浴的過程會坐在馬桶或是便墊盆椅上,若長輩仍有行走能力或手部功能,居服員會鼓勵長輩自己清洗正面,背面由居服員協助,以維持長輩的生活機能,延緩退化。在沐浴的過程中,居服員須注意長輩的隱私,但也同時必須注意通風,避免室內太悶導致長輩或居服員昏倒。
3. 陪同外出、陪同就醫、採購:
服務內容:許多個案因身體狀況較難獨自外出,因此居服工作中陪同外出散步或就醫、協助個案採購日用品都是很重要的服務,攙扶步伐不穩的長輩到外面散步運動,或是為長輩採買衛生紙、洗髮精等日常用品,讓他們可以生活地更加舒適。
4. 基本日常照顧: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翻身、移位、修剪指甲、協助上下床、刷牙洗臉、協助換尿布等基本日常照顧。
眉角:在進行任何活動前,確保環境安全,無滑倒或絆倒的風險。使用適當的輔助工具和技巧,來避免造成長輩或照顧者的傷害。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以防止感染。考慮長輩的健康狀況和特定需求,並根據這些需求調整照顧方法。在進行照顧時尊重長輩的隱私和尊嚴。
除了以上四項最基本的服務項目之外,還有足部護理、管灌、翻身拍背、測量生命象徵、肢體關節活動、陪同外出、陪同就醫等等服務,都可以依不同長輩的需求來安排。
伊甸基金會自成立之初,就秉持著一個堅定不移的使命: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持續不斷的支持與服務。這一理念源於創辦人之一、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以及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共同懷著一個夢想,希望無論是誰,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和成長。劉俠女士曾這麼說過:「有一大片園地,種花種樹,養各類家禽,有工場、有房舍、有足夠的場地供人休閒娛樂。徜徉其間的,是那些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走路走不好,以及弱智、顏面傷殘、心智障礙的孩子…這是他們的伊甸園。」
走過四十年的歲月,伊甸基金會期待著,有一天,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到安全、溫暖和被接受。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伊甸基金會會繼續努力,承擔起照顧和支持的責任。
伊甸基金會«老人照顧服務計畫»,透過日間照顧、居家服務、失智據點、喘息等專業多元的服務,疼惜長輩及照顧者,讓長輩在最熟悉的地方找到服務,也讓照顧者在專業的地方得到喘息。讓每一位長輩安心、放心、快樂地好好變老。詳情請上網搜尋「伊甸 老人照顧」,或撥打支持專線0800-025-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