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聯準會連3度升息3碼,經濟前景黯淡美股重挫,預期年底前還會升息5碼

聯準會連3度升息3碼,經濟前景黯淡美股重挫,預期年底前還會升息5碼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最新通膨數據促使聯準會官員上修物價漲幅預測。官員預期,今年底聯準會偏好參考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Core PCE)通膨率將達4.5%,高於6月預測的4.3%;明年底這項通膨率降至3.1%,高於6月預測的2.7%。

(中央社)美國聯準會連3次例會決議升息3碼,欲壓制接近40年高點的通貨膨脹。這項決定符合市場預期,但官員示意持續積極調升利率,美股尾盤下探,3大指數跌幅都達1.7%以上。

歷經兩天集會,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決策官員繼6月、7月後再次決議升息3碼(0.75個百分點),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升到3%至3.25%,為2008年初以來最高水準。這項決定獲12名官員全數同意,且符合多數投資人預期。

美股開高後午盤陷入震盪,尾盤賣壓加劇,道瓊工業指數終場重挫522.45點、跌幅1.7%,標準普爾500指數與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綜合指數跌幅分別為1.71%、1.79%。

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在會後記者會重申,聯準會堅定致力為美國家庭與企業恢復物價穩定,擁有達成目標所需工具和決心。

美國通膨率盤踞在1980年代初期以來最高點附近,促使聯準會積極緊縮貨幣政策,自3月起連5度決議升息,而且調幅多次大於傳統的1碼,政策利率離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趨近零的水準差距已達12碼(3個百分點),升息步調為近代罕見。

聯準會今(2022)年剩下兩次決策會議。根據今天公布的最新預測,19名官員中,近半預期年底前還會升息5碼,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達4.25%至4.5%,高於3個月前預測的水準。

部分市場人士認為聯準會明年不僅會停止升息,還會為支撐經濟而開始降息。但最新預測顯示,官員預期明年不會降息;之後利率走向不明,認為2024年底政策利率保持在4%以上、降到2.5%至3.5%、介於中間的官員各占1/3。

聯準會積極升息另一影響,是鮑爾口中「極度吃緊」的勞動市場預料將明顯降溫。

美國8月失業率3.7%,接近半世紀低點;工資迅速成長態勢不變,不利通膨緩和。根據最新預測,聯準會官員預期明年底失業率將升至4.4%,高於6月預測的3.9%;官員預測今明兩年美國經濟各成長0.2%、1.2%,6月則是預測連兩年成長1.7%。

鮑爾坦言聯準會積極緊縮政策不利經濟擴張,並說「沒有人知道這過程是否會造成衰退,或是衰退一旦發生會多嚴重」。

勞工部上週公布,美國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8.3%,低於6月創40年來新高的9.1%,但高於市場預期的8%。如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與能源價格,核心CPI年增率升至6.3%,反映物價壓力廣泛且沉重,油價持續走跌不足以讓整體通膨迅速降溫。

鮑爾說,聯準會決心讓貨幣政策立場達到「顯著限制性」,且維持不變,直到官員確信通膨降溫為止。

最新通膨數據促使聯準會官員上修物價漲幅預測。官員預期,今年底聯準會偏好參考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Core PCE)通膨率將達4.5%,高於6月預測的4.3%;明年底這項通膨率降至3.1%,高於6月預測的2.7%。

聯準會設定的長期通膨目標為2%。根據商務部最新數據,美國7月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年增4.6%。8月數值預定9月30日公布,市場預期這項通膨率升至4.8%。

092222_美國聯準會升息_001

以下為聯準會決策聲明全文

最近的支出和生產指標指向適度成長。就業成長近幾個月來持續強健,失業率維持在低點。通膨仍居高不下,反映與疫情有關的供需失衡、較高的糧食和能源價格,及廣泛的物價壓力。

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戰爭導致巨大的人道與經濟苦難。戰爭和相關事件對通膨帶來額外的上升壓力,並對全球經濟活動帶來沉重負擔。委員會正高度關注通膨風險。

委員會尋求實現最大就業(maximum employment),並讓更長期的通膨回到2%。為了支持這些目標,委員會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提高到3%至3.25%,並預期繼續調高目標區間將是適當的。

此外,委員會將如5月間發布的「縮減聯準會資產負債表規模計畫」所述,持續縮減持有的公債、機構債和機構抵押擔保證券。委員會致力要讓通膨率回到2%目標。

在評估適當的貨幣政策立場方面,委員會將持續關注後續資訊對經濟前景的意義。如果出現可能阻礙委員會達成目標的風險,委員會將準備好適當調整貨幣政策立場。

委員會評估時將把廣泛資訊納入考量,包括在公衛、勞動力市場狀態、通膨壓力與通膨預期指標,以及金融與國際形勢發展的解讀。

表決支持本次貨幣政策決議者有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副主席威廉斯(John Williams)、巴爾(Michael Barr)、鮑曼(Michelle Bowman)、布蘭納德(Lael Brainard)、布勒德(James Bullard)、柯林斯(Susan Collins)、庫克(Lisa Cook)、喬治(Esther George)、傑佛森(Philip Jefferson)、麥斯特(Loretta Mester)和華勒(Christopher Waller)。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朱家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