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非常律師禹英禑》:社會不可能「撕掉所有標籤」,事實上,有標籤並不是壞事

《非常律師禹英禑》:社會不可能「撕掉所有標籤」,事實上,有標籤並不是壞事
Photo Credit: 《非常律師禹英禑》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非常律師禹英禑》中的女主角為輕度自閉症患者,她在劇中形象對社會的啟示,在於自閉症患者與一般人雖然不全然相同,但一樣可以從事專業工作、與人自然的社交、可以談一場戀愛⋯⋯。隨著劇的走紅,社會容易對自閉症套上禹英禑的形象,並逐漸形成標籤,但「沒有一個標籤,是可以完整套用到一個人身上的。」我們只能從「每一次的互動中,不斷地去和對方對話、不斷地去覺察當下,才有可能更認識真實世界的樣貌。」

《非常律師禹英禑》是今年最熱門的韓劇之一。裡面刻劃了一名自閉症(亞斯伯格)患者,在社會上的困境以及厲害之處。透過這一部劇,我看到了許多「標籤」與「刻板印象」在裡面。這一篇文章,我想來談談所謂的「標籤」。

我們常會聽到要「撕掉標籤」、「去除刻板印象」的聲音。但世界上真的可以不存在任何標籤嗎?答案是不可能。

像是以這一部劇來說,或許就會有人認為,禹英禑是個天才,所以自閉症患者都是天才。

但禹英禑曾在劇裡面提到,事實上,自閉症是天才的比例非常的少。像是台灣知名自閉症患者的父親蔡傑爸,寫了一系列他辭職當全職爸爸,養育蔡傑的故事,他的兒子就曾是重度自閉症與重度語言障礙,跟天才完全擦不上邊。

這部劇也讓我們誤以為,像禹英禑一樣的自閉症患者都很可愛、讓人很想照顧。但也有自閉症患者,會因為人際溝通的缺失,而讓別人覺得這個人講話很不得體,甚至帶給他人被騷擾的感覺等等。一部劇能呈現的面貌真的有限,但我們透過這一部劇,對自閉症患者早已形成一些特定的標籤。

標籤有三種,正面、中性、負面的標籤

這世界上的標籤有三種,正面的、中性的、負面的。譬如禹英禑這樣的亞斯伯格症患者沒有心機、不會說謊,也是一個正面的標籤。而原住民跑步都跑很快,可能就是一個正面的標籤。

正面標籤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