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放寬入境防疫限制:「0+3」免酒店隔離、取消登機前核酸證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強大民意壓力下,香港政府大幅放寬入境檢疫限制,26日起實施「0+3」,從海外或台灣經機場抵港人士,抵港後不需再在酒店隔離,只需3天家居醫學監測,期間可外出。
(中央社)在強大民意壓力下,香港政府大幅放寬入境檢疫限制,26日起實施「0+3」,從海外或台灣經機場抵港人士,抵港後不需再在酒店隔離,只需3天家居醫學監測,期間可外出。
香港因應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實施近2年的機場入境者酒店隔離安排將取消。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今天下午召開記者會,公布了4項放寬入境檢疫限制,自9月26日起生效。措施包括:
一、取消「3+4」,改「0+3」
取消當前從海外或台灣經機場抵港人士需「3+4」檢疫安排,即抵港後在指定檢疫酒店隔離3天,之後再有4天醫學監測,期間可以外出,但不能到食店、酒店等指定表列場所。
新措施為「0+3」,即抵港者不需在酒店隔離,只需3天家居醫學監測;3天的家居醫學監測可以在自選酒店或居家進行,期間可以外出,當局給予檢測者「黃碼」,不能進入表列處所如食店及酒吧等。
抵港後第2天需進行核酸檢測,若結果呈陰性,入境者可獲「藍碼」,可以進入食店等,但需要4天自行監測,每天進行快篩。
此外,旅客抵港後,需要在機場接受核酸檢測,但不必像過往般等候結果,可以先行離去。
二、取消登機前驗核酸證明
取消旅客登機來港前需要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改為24時內快篩陰性結果。
三、無接種疫苗港人可回港
容許海外沒有接種疫苗的港人回港。
四、「來港易」、「回港易」不設限
「來港易」和「回港易」不再設名額限制,且適用於中國大陸所有地方。這兩項安排主要是方便中國大陸民眾來港,以及港人從中國大陸回港,目前每天有人數限制。

李家超表示,上述放寬措施是方便海外人士來港,讓香港與世界聯通,但當局對COVID-19病毒不會躺平。
新聞來源: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2-09-26 專家憂「0+3」仍損香港本土經濟,倡立即實施「0+0」
- 2022-09-26 今日本土新增2萬8513例、死亡56例,出現首例定序確認BA.5引發兒童腦炎
- 2022-09-23 香港放寬入境防疫限制:「0+3」免酒店隔離、取消登機前核酸證明
- 2022-09-23 COVID-19確診者康復後似乎經常感冒、免疫力變差?這並不是你的錯覺
- 2022-09-23 今日本土新增3萬9769例、死亡41例,王必勝:口罩政策與邊境解封沒有關聯,時序會稍微晚一點
Tags:
無法可管、無人監督,加熱菸載具恐成為個資安全破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國外市面上的加熱菸載具,開始像其它3C科技產品一樣擁有專屬的APP,在安裝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你知道你的資料正在被收集嗎?如果你從沒想過,或許更需要立刻提高警覺。
「購物APP暗藏詐騙軟體」、「智慧型手機APP遊戲,搭配境外網站詐騙」,這樣的新聞標題,大家應該不陌生。其實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3C裝置,都會要求使用者在手機或平板上安裝APP,讓使用體驗更為完整便利。但問題就在於,當我們在享受現代科技所帶來的種種好處,其實也同時在面對釣魚廣告、木馬程式等無孔不入的資安威脅。
目前國內還在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的加熱菸載具,在國外也像其他許多現代化的科技產品一樣,幾乎都有專屬的APP甚至被包裝成為戒菸工具,在安裝之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如果你在使用加熱菸,未來或許更需要提高警覺你的資料是否正在被收集,這些資料被收集後又會如何被應用?尤其這些載具也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中國製造。
不過針對中國製加熱菸進口問題,作為新興菸品主責機關的國健署回應,「依經濟部國貿署公告規定,加熱式菸草產品裝置屬大陸物品者,不准輸入。」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我國數位發展部提出的16項需要資安檢驗的IoT項目中,並未包括新興菸品載具。這樣的缺漏令人不禁擔心,我們的資訊安全和隱私保護,是否正面臨著意想不到的風險?
從呼吸中洩露的秘密
衛福部提出的新興菸品健康風險評估辦法申請項目中,並未包含資安相關文件的要求,這可能暴露出個人敏感資料的潛在風險,再加上個人健康行為與呼吸資料保護不足的情況,在在都是開放加熱菸品所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特別是涉及個人健康行為和呼吸資料的外洩問題,除導致個人隱私受到侵犯,也可能被濫用於廣告騷擾,或甚至是健康保險詐騙等不法活動。因此,如何保護這些敏感資料,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 7 月家庭醫學會年會舉辦的「新興菸品減害與戒菸爭議」論壇中,已有專家提出警告,表示已有許多媒體及文獻披露加熱菸隱含的資安問題。該專家相當憂心地表示,當前各大品牌的加熱菸的載具幾乎都有數據連網功能。菸商能透過載具對吸菸行為進行大數據的搜集與分析,「甚至使用者每一口吸菸的深淺都有可能被記錄」。

為了改善這一缺漏,希望國健署也可以積極作為,加強對新興菸品的資安監管,建立完善的資安審查項目,確保所有與個人健康行為相關的數據,得到適當的保護。
在數位時代中,個人資訊就像是我們的分身,政府以及跨部會主管機關應該從相關的法規、監管措施等層面,努力保護民眾的資訊安全。從而更進一步地加強、鼓勵各種針對資訊安全保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應對不斷增加的網路威脅和數位安全挑戰,減少個資外洩的情形,杜絕詐騙行為對民眾以及我們的國際形象,所造成的各種損失。
當你一天的行程,都透過APP傳給某個陌生人
過去常常在資安方面引發眾多爭議的,例如掃地機器人,有搜集全屋地圖、作息時間等資訊的疑慮;智慧型手機,有可能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自動將個人的敏感資訊,傳送到第三方伺服器上。這些被揭露報導出來的新聞事件,引起了民眾對於個人隱私受到侵犯的擔憂,更突顯了資訊安全議題的重要性。
因此,當加熱菸載具以及應用程式,有可能收集到使用者的個人偏好、吸菸習慣、地理位置等敏感資訊,甚至可能涉及醫療數據。如果讓這些數據落入有心者之手,就有可能會被用於定向廣告、個資身份盜竊或其他不法用途,造成個人人身安全、聲譽和財務損失。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陳雅萍秘書長指出,近年來,因為個資外洩而遭受財物損失,前往消基會諮詢的民眾數量,有日益增多的趨勢。可以想見數位化時代,在網路、APP中填寫個資,已是一般大眾的日常,這樣的趨勢也讓個人資料保護面臨更嚴峻的考驗。陳秘書長進一步提醒,大家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填寫個人資料的時候,要保持警覺心,「如果你所填寫的資料,超出網站或APP所需要知道的資訊範圍,最好就不要繼續填寫。比方一個導航APP,它會需要知道你的所在位置,但它不需要知道你的婚姻狀況。」
*本篇文章由記者「莊丹琪」撰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