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峇峇、土生華人或海峽華人,泛指早期中國移民和東南亞原住民通婚後的男性混血後裔,女性則被稱為娘惹。這一族群因血緣、文化混同過程,形成獨特的生活形態與社會關係。 在外形上,峇峇與非峇峇的普通人並無不同處。習慣上,他們也仍保持著燒香拜祖先、拜神、過農曆年的舊習。一部分峇峇且改用手抓飯吃,語言也換了講馬來語和英語,雖也有保持著講原有閩粵方言的,但也都「馬來化」,變了音。
關於峇峇的性格,據宋旺相《新加坡華人百年史》中所引1914年英半官方《海峽時報》發表〈峇峇的性格與傾向〉一文中有這樣的評論:
關於他們的守法、自制和可靠,或盡可歸因於其民族性……至於他們對地方當局及外國雇主的忠實,較少犯罪傾向而能自重,可能系因其氣候、教育、經濟環境的改良……最近中國政局的變動,對於這一批勤勞、現實、穩健的人民並無多大影響。他們的相當同情革命黨的目標和計畫自易了解,但他們之不至於受一批黨人所號召而自動犧牲其個人安全,損害其物質權益,也是預料可及。……
在體力的耐勞程度方面,僑生可能不及中國出生的華人的堅忍耐勞,所以他們一般並不從事苦力、技術工人或小販等工作。他們多業譯員、書記,或中間人。故在膠園、礦場中,以及雇用甚多不熟練華工的地方即少不了他們。在碼頭或輪船上,他們業倉庫管理員、貨物管理員。看他們那種沉靜,泰然自若,敏捷而不倦的樣子,在檢查混淆繁雜的貨包和號碼而絲毫不誤,使人感到雖然他們在膂力方面不能如其國內同胞一樣發展,然仍完整地保持著其民族的銳敏知覺。……
在風俗習慣、精神特點及宗教信仰方面,他們與中國出生的華人並無分別。……他們在居宅衣著方面,比其鄰居略較清潔,也許也較喜歡享樂和表面的炫耀。對於戶外運動,他們無拘無束地參加英國人的運動遊戲。他們慷慨地捐助各種慈善公益事業。拿起了酒杯,他們也許要較吵鬧些,較喜爭辯而較不莊重;他們相互之間也許較粗魯而不大溫順;也許他們在表示意見方面較為獨立。但是,在這些所有的表面行為之下,我們可以容易地看到那同樣的兄弟愛的民主精神,對於老者和學識的尊敬,對於中國祖先崇拜禮節所需要的物品與義務的服從。……
在教育方面,他們已經勇敢地脫離其鄰人的舊法了。為了適應目前生活環境,保持其既得財富,並建立其將來有系統文化的鞏固基礎,他們寧願讓他們的子女去受良好的英文教育……曾經有好多次,他們要求接受技術教育和較高級教育,但一般講來,他們還是滿足於獲得一種良好實用的商業訓練……但他們也不會忘記鼓勵幼輩學習適量的中文。
這是英國人的看法,而峇峇宋旺相在其史書中特予引錄,雖未加評論,看來也很表示贊同。
峇峇的語言雖說是以英語與馬來語為主,但講得更正確些,其英語應是(一)馬來腔調的英語,(二)美國俚語,(三)馬來語三種語言的混雜語言。所謂馬來腔調的英語是指其腔調近馬來語(最後一個音節略高),以及應用許多馬來語尾,如「kah, lah」,及最奇怪的來源不明的「man」等。所謂美國俚語當然是因美國好萊塢電影、連環圖畫(所謂comics)、偵探小說、奇情小說等在馬來半島各地氾濫的結果。至於英語中夾入馬來語彙,那多半是因其教育程度有限,有許多意思僅能用馬來語來表達。還有,其感嘆詞除英語的「I say」等之外,亦多用馬來語的「Allah mak」,「Chelaka」,「mati-lah」等。這問題,最近英文報上也有峇峇提出討論,並舉有典型例子,好在很短,不妨抄在下面,以見一斑:
地點:電影院前。
甲:I say(英), tickets(英)sudah dapat kah(馬)?
中譯:喂,票買了嗎?
乙:Yes(英)Iah(馬). Don’t know why you want to see this(英)lousy(美俚語)picture for(英)ta guna lah(馬).
中譯:買了。不知道你為什麼要看這麼糟的片子。沒用啦。
甲:What do you know, man? Ah Hock saw it last night, He said it’s a(英)swell(美俚語)show.
中譯:你懂得什麼?阿福昨晚看過,他說這片子呱呱叫。
乙:Allahmak(馬)Why, you listen to that chap kah? He knows nuts about films, man,(英)Chilaka(馬)if you didn’t blanja(馬). I won’t have come, tidur(馬)also better(英).
中譯:天哪,你聽那個傢伙的話!他對電影懂得什麼?嗤,假如不是你請客,我就不會來了—睡覺還要好些。
1950年
出自《熱帶風光》(1951)
峇峇,土生華人或海峽華人,泛指早期中國移民和東南亞原住民通婚後的男性混血後裔。女性稱為娘惹。這一族群因血緣、文化混同過程,形成獨特的生活形態與社會關係。杜運燮此文作於1950年,適值他決定自身歸屬時刻,因此另具意義。

關於杜運燮(1918–2002):出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實兆遠,30年代赴福州讀書,後畢業於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為「九葉詩派」成員之一。曾任中國遠征軍隨行翻譯到印度、緬甸,1947–1950年南下新加坡的南洋女中和華僑中學任教,期間以吳進為筆名出版散文集《熱帶風光》。杜1950年赴香港擔任編輯,後至北京任職新華社編譯。杜與新馬文學淵源頗深,曾於1984年在新加坡出版詩集《南音集》、1993年在故鄉霹靂州出版詩集《你是我愛的第一個》。另有個人詩集《詩四十首》等多部。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南洋讀本:文學、海洋、島嶼》,麥田出版
作者:王德威、高嘉謙主編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走近南洋「風土」、「人文」最重要的文學讀本
藉過去百年記錄、想像南洋經驗;
觀察華人與自然風土、地緣政治和歷史文化的互動生成,
建立認識華文文學的新框架
全書收錄80位作者,82篇文,文本包羅廣闊,文字試煉多元。
王德威(哈佛大學講座教授)、高嘉謙(台大中文系副教授)主編
南洋曾是華人移民海外的首選,東西殖民勢力競逐的所在,海上絲路通往印歐的必經之地,革命起點或流亡的終點,華洋種族、文化交錯的舞台。
《南洋讀本》共分四輯:
半島——唐山加南洋,異國裡的中國情調
中南半島的深山、叢林與河流承載著動人心魄的歷史故事,抗戰時期華人機工、森林裡的戰士枯骨、金三角反共救國軍基地,還有馬來膠林深處的左翼勢力。半島各處分布大大小小的華族聚落,泰國南部的最後一批馬共有家難歸。州府吉隆坡五方雜處,演繹一代移民悲歡離合……
海峽——商家、兵家的必爭之地
南洋海域航道縱橫,馬六甲海峽兩側的港口城市皆因地利之便興起,亦為華裔聚集重鎮。晚清民國人士經此流亡,都曾留下詩文。三〇到五〇年代,馬來和印尼殖民地華裔青年如王嘯平、黑嬰、韓萌經新加坡回到祖國參加革命,不同世代文人選擇在此安身立命,也是海外會黨與革命力量的發源地。
海洋——南洋風土最後的歸宿
在太平洋和印度洋間,海上絲路遠比陸上絲路繁忙,到了二十一世紀因為中國大陸政權一帶一路計畫從而受重視。
當神州大陸不再是安身之地,文人志士四處漂泊、流寓他鄉,康有爲、丘逢甲、邱菽園、許南英、郁達夫……成爲現代中國第一批離散者,那是怎樣的情景?
島嶼——華人踏足過最遠蹤跡
南洋海上有超過兩萬五千島嶼與群島。婆羅洲是旅台馬華作家李永平和張貴興的創作原鄉;蘇門答臘島與郁達夫生死之謎畫上等號,太平洋戰爭期間台籍志願兵陳千武輾轉新幾內亞和爪哇,越南外海的富國島曾經收容最後一批國共戰爭撤退的孤軍,南沙群島慈母灘上被遺忘的守軍鬼聲啾啾……
「南洋」是華語世界,也是非華語的世界;是「人間」的世界,也是風與土、山與海的世界。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吳象元
Tags:
2023迎向雲端浪潮,掌握職場躍進方程式,培養雲端硬實力就在此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未來,「雲端」將成為企業運作過程不可或缺的數位競爭力之一,而臺灣雲端服務商龍頭AWS即將於2月23日舉辦AWS線上雲端培訓日,免費傳授基本雲端概念技術,並幫助參與者認識雲端、學習AWS提供之上百種的免費雲端服務。
回首2022年來勢洶洶的數位轉型浪潮,數據運算、資料儲存、提升安全性等雲端技術早已成為企業製程最佳化、擴充業務規模、創造價值的重要利器,而在新的一年中,數據分析公司也指出,整合AI分析平台上雲不只能有效降低部署時間、減少人力成本,亦是在可見的未來中,提升商業價值、邁向永續轉型的科技大勢。因此,許多企業也延續轉型浪潮餘波,積極導入大數據、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ML)等進階數據科技,並搭配各式雲端服務來強化企業內部運轉效能,迎戰全新的市場挑戰。
數位革新不落人後,AWS助您入門雲端
當「雲端」從產業發展、轉型的熱門關鍵字轉變為2023年不分產業別,都有強烈需求的職場必備硬實力,每一位在產業中耕耘奮鬥的從業人員、或是初入社會職場的新鮮人,又該如何提升自我,加緊腳步跟上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數位革新呢?
好消息是,臺灣雲端服務商龍頭Amazon Web Services(AWS)即將於2023年2月23日的下午2點至5點,舉辦AWS線上雲端培訓日(AWSome day),透過專為雲端新手設計的一系列實用入門課程,一步步帶領大家了解雲端技術以及AWS服務。
專業講師彙整雲端精華,基本服務、創新應用一次滿足
AWS線上雲端培訓日是針對雲端新手所量身打造的免費入門實用課程。課程內容由AWS的資深業務發展經理KC Liang,以及AWS技術培訓師Stanley Huang共同帶領,兩人將從雲端趨勢、技術概念、產業應用等角度逐一介紹,並透過深入淺出地介紹及示範儲存、資料庫管理、運算和網路、資訊安全等基本雲端概念技術以及AI機器學習、區塊鏈、5G及衛星通訊等熱門創新服務,讓您即刻上手AWS高達100多種的免費服務。

課程結束後,除了獲得AWS提供的培訓證書、養成雲端技術能力,亦能了解如何透過雲端服務掌握市場優勢,所以無論是對雲端服務感興趣的新鮮人、企業或資訊相關的高級主管,還是擁有豐富開發經驗的工程師或技術人員,AWS線上雲端培訓日都能為您建立雲端技術概念、拓展應用視野,為個人或公司帶來正面性的影響。
更棒的是,AWS線上雲端培訓日不只開放免費報名,凡完整參加並填寫會後問卷的參與者皆可參加抽獎,有機會將Air Pods(第三代)與AWS客製露營燈免費帶回家!此外,若您是新用戶,在活動前註冊AWS免費帳號並填寫贈品申請表單,還能直接獲得「AWS不鏽鋼智慧型保溫瓶」,歡迎點此了解更詳細活動規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