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建交50週年:中共二十大與習近平十年「黃金時代」黯然褪色,兩國關係將何去何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影響英、中兩國關係發展的重大問題從香港、西藏、新疆,又增加了國際間的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和美、中對抗、全球氣候變暖等新問題。然而,英、中都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在國際間的安全事務方面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威脅全世界未來的氣候變暖問題上,雙方更有合作的現實必要。
今(2022)年夏末秋初,中國和英國分別走到了領導層更迭的關鍵時刻。
世界矚目的中共二十大將在10月16日舉行,而英國執政保守黨也在9月5日選出了新黨魁特拉斯(Liz Truss),即新一任首相。
英國保守黨黨魁的最後兩名候選人,前任財相蘇納克(Rishi Sunak)和前任外交大臣特拉斯在競選過程中都曾表態,當選後將對中國採取強硬的立場。特拉斯在當選前甚至表示,她成為首相後,將把中國視為英國國家安全的「威脅」。
果真如此,那麼在習近平自2012年中共十八大出任中共總書記以來執掌中國的十年內,英國和中國的關係將從2015年的「黃金時代」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惡化至如今矛盾、對立的地步。
實際上,早在2020年,由於英國迅速調整對華政策,有媒體評論已經稱:中英關係從「黃金化為灰燼」。
中共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因為前有中國修憲為習近平連任國家主席作為鋪墊,也因為中共黨章並未對黨總書記的任期設限,所以有關習近平將打破領導人兩任任期的限制,再次連任的揣測甚囂塵上。
《BBC中文》梳理中共建政70多年以來英國與中國之間的重要事件,從歷史角度觀察未來的英中關係走向。
1950年代至1970年代建交
1950年1月6日,英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最早承認中國的西方大國。中、英雖然在1954年6月建立代辦級外交關係,但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是在1972年3月13日。
值得一提的是,英、中建交之前,中共與前蘇聯「老大哥」之間的關係已經惡化,中蘇對峙,蘇聯大兵壓境的同時,中國與美國之間仍然隔絶,中國面臨嚴峻的國際孤立局面。
就在英、中1972年建立外交關係之前,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出現明顯的緩和跡象:1971年4月,中國邀請美國乒乓球運動員和記者訪問北京;同年7月,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季辛吉秘密訪華;1972年2月,美國時任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創造美、中建交的歷史,轟動世界。
從時間線來看,英國在1972年與中國正式建交緊接在尼克森訪華之後,但比美、中1978年年底發表《聯合公報》、1979年正式建交仍然早了很多年。
在回顧英國與中國關係時,有一個無法避開的歷史事件,那就是英國曾與清朝政府簽署條約,從1898年7月1日開始租借覆蓋深圳河以南,九龍界限街(原割讓地邊界)以北,東起大鵬灣,西至深圳灣,以及附近235個島嶼共376平方英里的香港新界和新九龍,租期99年。
這也是中國要求英國在1997年6月30日歸還香港主權的依據。
1979年3月29日,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在北京會見香港總督麥理浩(Murray MacLehose),提出了香港問題,表示中國將在1997年6月30日之後重新對「香港特區」行使主權。
同年10月,時任中國總理華國鋒訪問英國,成為中共建政之後第一位訪問英國的中國政府首腦。
華國鋒訪問英國期間發表講話表示:中英兩國「彼此之間不存在根本的利害衝突,卻有著不少共同利益」。
1980年代:香港問題和天安門鎮壓
1982年4月英國和中國開始就香港的未來進行談判。英國前首相愛德華・希思(Edward Heath)作為香港問題特使在北京會見了鄧小平。
鄧小平首次告訴希思,中國將在「一國兩制」政策下統治香港。
1982年9月22日,英國首相瑪格莉特・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首次訪問中國, 就香港未來與中國磋商。
英、中之間經過約四個月的談判,在1984年12月19日簽署《中英香港問題聯合聲明》。中國承諾在香港主權移交之後,給予香港高度自治權,其中包括: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香港特區「依法保障人身、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旅行、遷徙、通信、罷工、選擇職業和學術研究以及宗教信仰等各項權利和自由」。
隨著英、中就香港問題達成協議,1986年10月12-18日,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和菲利普親王對中國國事訪問。這是有史以來第一位英國國家元首訪問中國。
當時82歲的鄧小平向60歲的女王表示:感謝你大老遠跑來看我這個中國老頭子。
但是,英、中兩國之間的「蜜月」友好關係持續了四年多後,1989年北京天安門廣場鎮壓學生民主運動的「六四」事件使兩國關係再次緊張。1989年6月26日,英國與歐盟一起,對中國實行經濟和外交制裁。
1990年代:香港政改風波與主權移交
因「六四」鎮壓而緊張的英、中關係尚未得以緩和,1992年7月,英國最後一任香港總督彭定康(Chris Patten)走馬上任,標誌著英、中兩國關係新一輪緊張的開始。
1992年10月,彭定康上任伊始,第一次發佈《施政報告》,即提出將要改革香港的立法會選舉制度,將行政與立法「兩局分家」,加快香港的民主步伐,引起中國方面的不滿。中國批評香港的政改提議並沒有諮詢中方意見。當時港澳辦主任魯平曾公開斥責彭定康是香港歷史的「千古罪人」。
英中之間就香港主權移交的談判也因此暫停了數月,直至1993年4月才得以恢復。
儘管中國強烈反對,彭定康的政改方案最終在香港民主派議員的支持下在立法局獲得通過,並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中落實。
作為對應,中國宣佈如此選出的立法局議員不會全部過渡成為香港特區第一屆政府的立法會議員,即所謂「直通車」安排,同時「另起爐灶」,成立替代的臨時立法會。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