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而高傲的韻律:談巴洛克古樂,與法國女人

優雅而高傲的韻律:談巴洛克古樂,與法國女人
Photo Credit: Red Junasun @ 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Photo Credit: 蔣皓任

這是巴塞爾古樂學院(Schola Cantorum Basiliensis)繁忙的禮拜二下午,琴房爆滿,各國的學生和教授提著樂器像台北橋早晨的機車大軍一樣,穿梭在學院的各個角落.

一如平常,上完大鍵琴課的我準備離開琴房,這時下一位學生走了進來,是一位主修巴洛克聲樂的法國女同學,她叫卡蜜兒。我和她不常交集,從她考進我們學校後,我們依然只維持在「她/他是我大鍵琴選修班上同學」的友好狀態。

她身材嬌小,留著一頭及肩的簡單長髮,看起來像是小公主似的,但每次她踏進琴房的步伐和氣勢,配合她那總是一身黑但不失設計感的穿著,讓她添增了不少女性的強勢魅力。

尤其是她談吐時的自信和濃厚的巴黎口音,更是風格強烈。她所經過的長廊,總會留下清淡的髮香與香水味(當然還有些許的菸味),優雅、自信、高傲,這些特質在她的身上發揮的淋漓盡致。或許是歌手的關係,或許是法國人的關係,更可能是法國歌手的關係,她就像是一個印象中典型的法國女人。

對了,還沒提到她的故鄉不是在巴黎,而是在法國的天龍國皇都-凡爾賽呢!

Photo Credit: 蔣皓任

當天在大鍵琴課上我彈奏了法國巴洛克的鍵盤音樂,結束後離開前,看到了卡蜜兒的身影,突然間,我感受到了法國巴洛克音樂的韻味。沒錯,就是這種韻味!古樂,或是巴洛克音樂,最重要的就是韻味與風格。

在全球化的現代,我們不斷追求著大一統的方便性,然而卻忽略了每一個文化與每一個國家的獨特性,音樂變得越來越相似,文化亦是如此。

然而巴洛克的時代,法國的音樂與義大利、德國的音樂分庭抗禮,各國宮廷都有屬於自己民族的音樂特色。尤其是從路易十四霸業開始拓展的凡爾賽宮廷音樂文化,採取義大利風格的底子,致力發展屬於法國自己的歌劇,法蘭西自己的音樂。讓法國頭一次,取代了義大利,擁有了自己引以為傲的品牌。

Photo Credit: 蔣皓任

法國巴洛克的古樂有別於歐洲其他國家的巴洛克音樂,她是非常精深的一門藝術,最重要的是法國的「風格(Style)」,一位演奏家演奏法國巴洛克音樂的好壞,除了技巧最重要的就是取決於他是否真的「了解」法國的風格。

這是非常抽象但非常重要的。就像卡蜜兒一樣,法國巴洛克音樂,特別優雅、柔軟;另一方面,法國音樂卻也可以是極度自信、高傲甚至狂妄,像是路易十四霸權的法蘭西。

凡爾賽宮的巴洛克霸氣音樂-土耳其人的進行曲

法國巴洛克的大低音魯特琴音樂

法國巴洛克音樂的和聲和戲劇性,就像是在陰雨綿綿的巴黎街頭,一位氣質優雅的法國女人與她的男同性戀友人在咖啡廳外頭左手抱胸前,右手叼著菸,嘆了一口氣,並懶洋洋的對她的朋友抱怨著天氣很爛,這種感覺。

而對我來說,法國音樂更難搞的,是她有一種法國女人對於感情搖擺不定,隨著酒精與氣氛揮發的氛圍。浪漫,卻捉摸不定。一下眼神和言語的調情,下一秒卻消逝在空氣中,只留下淡淡的髮香……

法國假聲男高音明星菲利浦賈洛斯基(Philippe Jaroussky)演唱法國巴洛克的宮廷歌曲

巴洛克音樂在台灣統一被歸類為古典音樂的旗下,然而在歐洲從20世紀中期開始,一群年輕的藝術家開始使用古樂器和巴洛克時期的技法演奏,與當代大型交響樂的聲響背道而馳,去尋找被遺忘的古樂聲響。

用羊腸子做成的弦,更柔和迷人,巴洛克自然不造作的唱腔,更能展現人聲的天籟,這樣便打破了古典音樂被現代樂團給嚴謹規範的傳統,走出了自己的路。所以某方面來說,古樂並不完全屬於古典音樂的範疇,而是一種嶄新但觀古知今的音樂型態。

Photo Credit: 蔣皓任

法籍美裔大鍵琴家Skip Sempé於凡爾賽宮演奏大鍵琴

想要了解法國或法國人嗎?那就先從法國巴洛克音樂開始聽吧。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