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場「資深的不退,年輕進不來」,全教總要求調回退休年齡、修正替代率天花板

教育現場「資深的不退,年輕進不來」,全教總要求調回退休年齡、修正替代率天花板
Photo Credit:關鍵評論網/李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教總在2013年曾經委託民調機構調查,發現有8成5的民眾希望中小學導師小於55歲,7成3認為中小學教師的最佳工作年齡是55歲以下。然而,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指出,在年改制度之後,目前中生代老師急速萎縮,年長的老師比例不斷上升,年輕的又進不來,造成師資嚴重不平衡。

近年學校老師年紀在55歲以上的比例大幅提升,年輕老師的比例大幅下降,呈現不正常師資結構狀態。對此,全教總在「世界教師日」開記者會,再次質疑教育現場師資年齡問題。

全教總在2013年曾經委託民調機構調查,發現有8成5的民眾希望中小學導師小於55歲,7成3認為中小學教師的最佳工作年齡是55歲以下。然而,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指出,在年改制度之後,目前中生代老師急速萎縮,年長的老師比例不斷上升,年輕的又進不來,造成師資嚴重不平衡。

全教總提2解方:調回退休年齡、修正替代率計算

全教總在記者會中提出兩個解方,首先,在前次年改期間,全教總就一直提醒民進黨政府,月退休年齡延後到58歲,一定會造成現場師資塞車,侯俊良表示:「用58歲來擋,當然會造成延後退休的狀況。」所以應該訂在55歲以下,甚至回到原本的50歲。

侯俊良認為,目前月退休年齡還在過渡期間,為何資深老師在過渡時期可以退休卻還不退,原因是年改設定的替代率天花板計算不合理,原來老師年資應該等值轉換成退休替代率,錯誤的方式卻導致年資越高、替代率越少,因此呼籲應該要修正替代率的天花板計算方式。

立法委員陳玉珍也在記者會上關注教師退休問題,他認為錯誤的年改衝擊到中小學師資結構,教育現場人力偏高,也會導致師資的培育停滯,影響教育的品質與進步。陳玉珍強調,有的老師因為年改而沒有辦法按照原來的人生計劃退休,政府必須逐步調整教師年齡結構,他在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也會提出相關法案,和執政黨、國民黨團多加溝通。

全教總文宣部主任羅德水認為,中小學教師的年齡結構,和幾年前有很大的不一樣,這個趨勢隨著年改的指標往上調,未來幾年還會更加嚴重。對羅德水而言,校園的教師年齡結構,應該是世代互補、老中青的多元狀態,這樣的校園才會健康。

侯俊良表示,現在還不是最糟糕的時候,116年所有領月退休的教師一定要55歲以上,到122年則是58歲,「可想而知現場結構會是怎樣,到時候要來做一些轉變都為時已晚。」因此侯俊良呼籲政府、教育部面對問題,拿出解決方式,釜底抽薪的方法是修正退撫條例。

教育部長潘文忠今日在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接受質詢時,也被問到教師年齡結構失衡的問題。潘文忠回應,2年多來各縣市地方政府的教甄受到疫情影響,因此110學年度就在全國22個縣市開缺國小、國中、高中教師共5000人,讓新進的年輕老師有機會進到職場。在今(2022)年也會持續觀察,要求各縣市對這方面有永續規劃。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羅元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