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雄電影節】法斯賓達的多重宇宙:他的人生等同他的創作,用虛構故事反映圓滿苦痛的現實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德國之心」之稱的導演萊納韋納法斯賓達(Rainer Werner FASSBINDER)逝世迄今已40週年,他的作品卻依然能在每次觀看得到新的體悟。2022高雄電影節帶領影迷沿影展主題「惡宇宙」,以人性中「純真VS邪惡」互生的全新視角,回顧法斯賓達經典佳作。
文:鄭秉泓
瑪麗布朗點了根菸,沒有關上瓦斯。她與前夫歷盡波折,如今柳暗花明,這段感情卻隨著隨後那聲轟然巨響,一切化為灰燼。
房間是佩特拉的愛慾修羅場。她在裡面等待新戀情的降臨,也在裡面等待前任回頭,她刻意忽視身旁另外一個等待她垂憐的可憐之人,直到對方終於再也受不了絕塵而去。
外號「狐狸」的賣藝人將一切奉獻給愛情卻徒勞無功,他氣憤自己為所有東西付帳的蠢笨,他把頭埋在毫無感覺的仰慕者懷裡痛哭。下一刻,他吞光安眠藥死在深夜地鐵站,身上零錢衣物被路過宵小搜刮精光。
60歲清潔婦無畏旁人指指點點,與年齡足以當自己兒子的摩洛哥移工勇敢認愛,兩人盛裝在酒吧裡相互依偎跳著舞,未料男人忽然痛苦倒臥在地。醫生表示外籍工人因為工作壓力,頭痛往往變成常態循環。老婦走到床邊溫柔握著男友的手,萬籟俱寂,只聽見她的輕輕啜泣。

很久以前,曾經花不少時間看完法斯賓達的電影。邊看邊佩服這個身型渾圓柔軟的天才,怎麼能這麼多產,怎麼風格能夠如此多變,他不只會拍同志,更擅長描繪女人,他能同理愛情中弱勢那方的卑微可鄙,亦懂強勢那方跋扈中隱藏的脆弱。
他不只會拍愛情,還能輕而易舉勾勒嫉妒、苦戀與孤獨等各種愛的面向。他是左派,他的電影對社會國家及資本階級充滿批判和訕笑,儘管他的電影常充斥憤世嫉俗、缺乏社會化的可憐人物,但也不忘關照簡單純真的底層庶民,所以他鏡頭下的男男女女,往往快樂與悲傷並存、愛戀與怨恨同在,他既要歌詠愛情的美好,更要渲染情到深處可能導致的變態與扭曲。這個天才到底是個惡魔,或者說是與魔鬼交易才得來如此天賦?
這個歷經不愉快童年的天才,是滿口謊言情緒管理欠佳的幼稚暴躁鬼,偏偏他有著滿腔對於劇場和電影的熱情和理想,為了拍片可以不擇手段,有時還會露出市儈算計的商人一面。他的電影在講愛與不愛、虐與不虐,對他來說或許根本沒有此生真愛這回事,因為他的愛往往來得快消逝也快,他其實只愛他自己。
他的私生活與他的創作同等精彩,他愛的人及愛他的人常常在他的電影中現身,有時是主角,有時卻是毫無存在感的過場人物。

我不確定用現在的角度來看,他算不算PUA(Pick-up Artist)高手?或者情緒勒索大師?他把自己和戀愛對象的私生活寫成劇本,有時把自己美化成不可一世的極品天菜,有時試著從受盡自己欺負的對方立場回首如今已然煙消雲散的情感,有時則是往後退開從第三者旁觀角度來看昔日如何山盟海誓、如何天長地久,無論如何遭受擺布,對方站在才華洋溢的巨人面前,除了臣服除了讚嘆,就算黯然離開或者激烈自戕,最終都無法撼動他和他的電影。
從1969年拍攝首部作品《愛比死更冷》(Love Is Colder Than Death)直到1982年遺作《霧港水手》(Querelle),法斯賓達近14年間完成影視作品40餘部,這次高雄電影節選映9部他不同時期作品,從疏離劇場風格到摧枯拉朽時代通俗劇皆囊括其中,外加一部非典型傳記片《法斯賓達壞壞》(Enfant Terrible),在此姑且借用楊紫瓊在《媽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中讓人目眩神移的「宇宙搖」,快意總結法斯賓達其人其作。

他是男同志,他也愛女人,他用女性名字瑪麗(Mary)向世人宣告自己的雙重性別認同,他既是瑪麗布朗更是莉莉瑪蓮,他是電影中那些毫無悔意踐踏別人情感的混球,也是無止盡付出卻得不到回報而陷入情感泥淖的笨蛋。
他的人生等同他的創作,他用虛構的故事去反映圓滿苦痛的現實,他窮盡畢生之力網羅所愛所恨的男人女人,合力創造一個名為多重宇宙的影像牢籠。在那裡面,每個角色只求有人願意愛他們。
法斯賓達已死,但是他燃盡生命所成就的電影傳奇,永遠存在於這個多重宇宙。

影展資訊
- 名稱:2022高雄電影節
- 地點:高雄市電影館、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喜樂時代影城-高雄總圖店、內惟藝術中心、VR體感劇院、駁二藝術特區大義區C8-8倉庫、駁二藝術特區大勇區P3倉庫、夢境現實MR沉浸式劇院
- 日期:10月14日至10月30日
- 更多詳情請點高雄電影節粉絲專頁或是官網洽詢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