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流媒體新戰場:廣告利潤之爭白熱化,Netflix與Disney+誰將勝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Netflix與Disney+之爭,對行銷人而言的重點,是其中暗藏的行銷趨勢。串流影音與CTV已佔據消費者大量的時間與注目,廣告計劃等同開啟了新的媒體選項,品牌應該盡早納入佈局。
近幾年,「串流影音(Over-the-topmedia,OTT)」從一個陌生的新興詞彙,成為你我熟悉的日常;尤其疫情期間,人們花費更多心力在網路上尋求娛樂,忘情地投入諸如YouTube、Netflix、Disney+、愛奇藝等串流影音平台,使得OTT與「聯網電視(ConnectedTV,CTV)」躍升為新一代數位熱點。
然而,Netflix與Disney等訂閱式串流服務商,卻逐漸遭遇增長瓶頸,急需拓展商業模式以營利。近期,兩大巨頭正如火如荼地開創自家的廣告變現路徑,相關動態成為業界注目焦點。TenMax將透過這篇文章,和你一起探究Netflix與Disney+的發展策略、廣告業務方向,以及OTT/CTV廣告持續高漲的投資潛力。
Netflix與Disney+的轉型戰役
- Netflix:攜手微軟,不僅拼廣告更布局遊戲
Netflix令人擔憂的消息頻傳:今年第一季財報顯示,公司整體營收正在放緩,且訂戶數量於十多年來,首次呈現衰退趨勢,較前一個季度減少約20萬會員。
Netflix在今年5、6月分別裁員數百人,顯見問題之棘手;與此同時,Netflix的CEO也已證實,將在今年11月於全球6個市場推出「含廣告內容的低價訂閱方案」,進軍廣告業務以爭取更多利潤,並透過推出低價方案以吸引更多的訂戶加入,若年底進展順利,可望於明年春季前推廣至全球。
根據《彭博社》報導指出,Netflix廣告方案預計每月向訂閱戶收取約7到9美元,約莫為目前高級方案15.49美元的一半;該廣告方案,計畫每小時安插四分鐘的廣告,出現時機將落在「節目開始前」與「影片播放中期」。據悉,Netflix目前尚未打算開放程序化廣告投放,而是透過直購方式,將手上的品牌廣告,統一投放給所有平台用戶,避免用戶重複觀看廣告,造成觀感不佳。
至於Netflix的廣告技術夥伴也早已定案,7月即宣布和微軟攜手合作。業界普遍不解「為什麼是微軟?」論廣告技術與系統建構,生態系中無疑有其他更合適的選擇;推測微軟脫穎而出的原因,可能由於其作為沒有串流媒體庫(Streaminglibrary)的廣告科技巨頭,避免直接與Netflix的主力業務發生競爭。
另一方面,微軟旗下不僅擁有Xbox,今年也進一步收購動視暴雪,於廣告和遊戲領域大舉擴張;無獨有偶,Netflix也在去年積極插旗遊戲市場,併購三個工作室,朝向遊戲製作與發行跨出腳步。如今,Netflix與微軟攜手合作,有助於在各方面相互幫襯,也有助確保Netflix的品牌安全;甚至一度有分析師指出「此項合作可能只是為日後的收購作準備」,直言微軟有意將Netflix收歸旗下。

- Disney+:結盟The Trade Desk,打造迪士尼完整生態系
今年8月中數據顯示,迪士尼集團旗下的串流服務總訂戶數已攀達2.4億人次,正式超越Netflix的2.2億會員。
乘勝追擊,Disney+也預計於今年12月推出廣告方案「Disney Plus Basic」,每月收費7.99美元,同時調漲無廣告方案費用至每月10.99美元。Disney+的行動,似乎更有所依據:根據觀察,官方發現集團旗下串流平台Hulu,高達三分之二使用者,表示願意接受廣告以享有更便宜的方案。據悉Disney+同樣將以「每小時四分鐘」的頻率投放廣告,秒數有15秒、30秒兩種規格;官方表示,將不會接受政治、酒類等廣告。
Disney+同樣在7月宣布了廣告合作夥伴,正式結盟The Trade Desk,以打造「自助式投放」的程序化廣告平台為最終願景。
迪士尼希望幫助品牌主運用平台中的第一方數據來達成行銷目標,並且可用版位將囊括旗下所有媒體平台如Hulu、ESPN+、ABC、Freeform、ESPN、國家地理頻道等。事實上,迪士尼早已表明,希望在2026年前,所有的業務都可以透過數位技術達成自動化,而在此前的銷售狀況中,迪士尼旗下40%廣告存量已是透過程序化方式完成銷售。
廣告業務外,Disney+正全力開發一個新的會員方案,整合迪士尼旗下的商品、創作內容與服務體驗,進行全管道跨域銷售,實現更大的收益版圖。
迪士尼業務多元廣大,包含遊樂園、郵輪、影視製作、串流影音與周邊商品,這次Disney+新推出的整合服務會員計畫,將串流影音融入現有的會員制度,同時將整合會員資料,以提供更加客製化的內容,比如某位粉絲到了迪士尼遊樂園「浩克」園區,他將更有機會在Disney+被推薦《女浩克》影視作品,而非其他皮克斯或地理頻道的節目。

逐漸模糊的AVOD與SVOD界線
從Netflix與Disney+的發展策略可以發現,以訂閱收入為基礎的串流服務(SVOD),不免將走向訂閱、廣告盈利並存的商業模式,反映了串流影音市場逐漸模糊的定義界線。一般而言,OTT服務可以區分為三種模式:
- 以廣告為營利基礎的服務(Advertising-Based Video on Demand,AVOD)
AVOD指的是平台不向觀眾收取影音觀看費用,而是透過置入廣告的方式以營利。例如我們熟悉的YouTube、Tubi等平台。
- 以訂閱收入為營利基礎的服務(Subscription Video on Demand,SVOD)
SVOD和AVOD相對,指的是平台向用戶收取訂閱費用,同時確保無廣告的觀看環境。例如:過去的Netflix,Disney+,Friday等平台。
- 多頻道影音內容播送器(Multichannel Video Programming Distributor,MVPD)
飛宏科技打進全球低軌衛星市場,以高性能電源技術布局新時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市場正開創令人振奮的新時代,不僅提供更低延遲、更高效率的通信服務,且小型化的設備,大幅降低安裝與製作的成本,因此成為眾多應用領域的首選。而在終端應用中,電源供應的高效能、長壽命、對抗惡劣環境等產品技術更是不可或缺。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應用廣泛,解決了過去因地形限制而無法架設基地台,導致收訊不良等難題。現在無論在山區、海上、偏鄉,甚至是飛機上,都能隨時隨地接收到衛星網路訊號,補足行動網路的不足。隨疫情結束,全球陸續解封,2022年後低軌衛星通訊市場需求逐步升溫,更在俄烏戰爭中成為通訊需求的關鍵角色,也使低軌衛星應用瞬間受到全球的注目。
此外,Starlink、Oneweb等新興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積極推動商業應用相關服務,UCS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提到,全球2022年總共發射約5500顆衛星,其中低軌通訊衛星更佔八成以上。資策會MIC預估,低軌衛星數量將從2023年7,500顆,成長至2030年17,350顆。可見低軌衛星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
飛宏科技在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終端接收裝置的電源供應技術表現優異,可供應數據機、路由器、衛星設備之間的所需電力並成為媒介串聯彼此間資料輸。全球最大的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美國全球寬頻衛星網路服務供應商等指標大廠,亦與飛宏科技維持穩定供應合作關係,針對企業、政府與個人用戶提供低軌衛星網路與服務,且飛宏科技的相關產品皆已通過多國安規認證及客戶端嚴峻系統測試規範,將於2024年逐步放量,與全球低軌衛星廠商一同攜手實現高效、低延遲的通訊願景。
飛宏科技期待透過安全、高效的電源技術,推動全球低軌衛星市場持續發展和演進,為未來的科技和太空應用敞開嶄新的大門,滿足世界各地的使用者需求!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