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圓》「敵/Anti」對談一:「政治正確潮」背後的權力問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十年來,一些本來為了爭取公義的運動卻好像過了火一樣。因而似乎出現了一些setback,做成了新的不義。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政治正確」?
(《方圓》編按:文學及文化季刊《方圓》,每期邀請各領域的創作人、評論人與學者等就文化主題對談。「敵/Anti」一期探討了「政治正確潮流」背後的權力、性別與表演政治的議題,並從學究理論到世俗實踐的角度,分析了「敵」與「我」之間複雜的辯證關係。以下節選部份內容,原文約一萬三千字。)
Anti:「敵」「我」的捆綁或超越
時間:2022年6月24日
地點:艺鵠ACO
主持:朗天(作家、文化評論及策劃,兼職執教大學,近作有《反復:易經新寫》。下稱「朗」。)
與談人:
吳國偉(具有神學概念的公共教育工作者。下稱「吳」。)
周思中(香港文化人和社會運動者。下稱「周」。)
楊慧儀(香港浸會大學翻譯、傳譯及跨文化研究系副教授。下稱「楊」。)
朗: 這期的專題是「敵」,做這個專題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近十年以來出現了一個清晰的「pc潮」,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的潮流。簡單來說,就是左翼在英語政治世界佔有足夠的動員力後發起的一些社會運動,包括各種文化運動,例如#MeToo,也包含了一些用語的改革,例如不能再叫chairman,只能叫chairperson。極端例子有羅琳(J. K. Rowling)事件,她因為不夠政治正確而被除名。或者連women也不能再叫。甚至在祈禱的時候,不能只叫amen或阿們,而要在後面加上awomen。父權社會的確存在了一種不公義的狀況。但我們常說過猶不及,這十年來,一些本來為了爭取公義的運動卻好像過了火一樣。因而似乎出現了一些setback,做成了新的不義。
比如我覺得,羅琳被除名一事便是一種新的不義,去到連《Harry Potter》也不配有這個作者的程度。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是它造成了一個反作用,令一些原本右傾的、保守的勢力乘機反擊。最佳的例子有最近美國「Don’t Say Gay」的運動。似乎是平權太過厲害,Florida的州長因而push on通過一些法例,令小學三年班以下的人,不能在課堂內談平權和gay and lesbian的話題。反過來說,這形成了一種反擊。因此產生出一種對抗式的文化狀況,一個源於平權的對抗式運動,並產生了一種反動。用左翼的說法就是,革命的力量將會招來反動的勢力與之對抗。最新的例子也有與Amber Heard之間的官司。這宗官司引起鋪天蓋地的性別、#MeToo和政治正確等運動的討論和反思。我們不如就從這裡開始吧?

楊: 我雖然是女人,但我一直也沒有覺得自己是十分女權的代表,但學生和同事們都經常形容我似是一個castration threat的肉身臨在。(笑)我先不用學究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我認為,歷史以來,女性作為受迫害的群體,這是真的。但這其實和所有的經典權力架構一樣。
歷史來到這一步,已不再是那麼簡單。一個單一的身份並不能代表甚麼,不能算是一種人格的保證,許多受迫害的群體之中也有「賤人」。我剛開始留意這宗官司時,單純抱有一種八卦心理。而更大的語境是,當我們在比較英國BBC和荷里活的演員時,即使大家的成就都很高,但他們之間卻存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狀態。在英國,演員是一種職業、profession,但荷里活的演員更像是一種明星的存在。
對我來說,這些明星之間的互動其實掩蓋了我去看這宗官司作為性別的閱讀。我相信,如果他們是同性的伴侶,這些事也未必不會出現。但從演戲的角度來說,我覺得Amber Heard在這場官司的演技實在太差了,不太persuasive,於是我就成為了Team Johnny。我的Facebook好友對此都覺得很出奇,我居然挺Depp而非挺Heard。其實我都會經常警戒自己,不要以為受壓迫的社群,包括少數民族、女性或者受壓迫的宗教群體都一定是好人,絕對不是。但很多時候,我們作為activist,遇到個別例子時,要懂得將它與更大的政治語境分開來討論。
朗: 所以這是個別例子嗎?
楊: 很多時候,例如我們去處理一個個案的時候,都會將它放在一個大的政治語境去看,但同時也要留意這個例子那些specific的circumstances到底是甚麼。我相信這是所有做研究、個案,以至一個text的人都會這樣做。
周: 我其實沒有緊貼這件事情的發展。但我的家人有,所以我就偷聽了一下。我看到一些頗為有趣的反應。好像有很多女性都會覺得這場官司的女方很bitchy,感覺上這是一個頗為普遍的印象。而這些人,一般來說都是進步的人。可能就好像剛才Jessica(楊)所說,每個類別都有好人和壞人,這一點大家都好像spot得到,這一點會比較明顯。但對於整場官司的對錯,其實我並沒有考究。唯有那些咬牙切齒的感覺,很真實。
相關文章:
文章摘自《方圓》文學及文化專刊 二〇二二年長夏號 總第十三期

出版:香港文學館
總編輯:朗天
代主編及創作編輯:朗天
專題編輯:朗天 查映嵐
評論編輯:鄭政恆
學術編輯:張歷君
視藝編輯:查映嵐
執行編輯:何曉瞳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
pCloud 新年優惠方案總整理,趁過年買 10TB 終身雲端空間備份多年檔案與照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過年長達 10 天的連假,是個好機會趁著這時候好好整理多年的照片與影片,除了原本的資料保存方式之外,也是應該好好考慮選個可靠的雲端空間來做多重備份。pCloud 這次個人終身方案的檔期剛好可以讓你 2023 年 1 月 20 日購入,整個新年期間都能慢慢整理你的照片、影片與檔案。
轉眼間又要過年,除了整理多年來的影音收藏之外,是不是也該趁著過年檔期入手便宜超值的雲端空間方案?看著日前 iCloud 曾發生嚴重的資安意外,MacRumors 討論區上有用戶在用 Windows 的 iCloud 同步 iPhone 檔案後,發生檔案意外損壞的狀況,並出現陌生人的照片與影片,這告訴我們檔案備份真的要慎選,且最好能做到多重備份才能在意外發生時有挽回的餘地。
資安意外頻傳,多重備份才讓人安心
iCloud 發生的資安問題,讓人擔憂起是否自己的照片也會出現在別人的相簿中,這件事也在MacRumors 討論區上引發討論。
資料保存上比較穩妥的方式就是多重備份,利用多種管道、異地保存自己的檔案,這樣就能確保萬一檔案損壞時,還有備援資料可以使用。就算你現在使用 iCloud、Google Drive 進行單一備份,也不能保證你的檔案不會發生意外,至少選擇 2 種備份方案才是比較安全的保管方式。

經濟與安全可以兼顧,瑞士的雲端服務 pCloud
pCloud 是來自瑞士的雲端服務廠商,2013 年創立至今已有 10 年歷史,全球有 1600 萬用戶使用其服務。它的資料位於重視資訊安全的歐盟與美國,在創立帳號時可選擇資料要存放於歐盟或是美國,相比其他無法選擇的廠商多了選擇性,而且不只是存放地點,pCloud每份資料都會分散 5 份檔案儲存於多個伺服器增加安全性。檔案還會經過 256 位元 AES 加密技術保護,傳輸時使用 TLS/SSL 強化資安。如果需要更安全的保密措施,還可以選配 Crypto 加密服務。
pCloud 也有免費帳號可以使用,註冊後就有 10GB 免費空間能夠試用,不論是要體驗介面操作或是傳輸速度都沒問題。相較於其他訂閱較為單一的雲端服務,pCloud 除了月繳、季繳、年繳之外,還會不定期推出優惠的終身買斷的方案,且費用上不會有額外的設定費或隱藏性支出。若是家庭用戶,還可以選擇家庭方案讓 5 個人一起使用更經濟。





農曆新年 -85% 超優惠終身買斷方案,錯過可能就沒了
雖然現在官網活動還沒開跑,但 pCloud 確定會在農曆新年推出超優惠方案,活動期間為 2023 年 1 月 18 日至 2023 年 1 月 24 日,活動只有短短 5 天要好好把握。這檔農曆新年促銷活動是針對個人終身制方案,500GB、2TB、10TB 個人終身方案都會有優惠價格,500GB 個人終身價折扣後為 139 美元、2TB 個人終身方案折扣價為 279 美元、10TB 個人終身方案折扣價為 890 美元,折扣幅度高達 85%。
pCloud 農曆新年優惠方案:
500GB 個人終身方案:原價 570 美元,優惠價 139 美元。
2TB 個人終身方案:原價 1140 美元,優惠價 279 美元。
10TB 個人終身方案:原價 6000 美元,優惠價 890 美元。

趁著過年好好整理檔案,選個安全可靠的雲端空間更安心
過年長達 10 天的連假,是個好機會趁著這時候好好整理多年的照片與影片,除了原本的資料保存方式之外,也是應該好好考慮選個可靠的雲端空間來做多重備份。pCloud 這次個人終身方案的檔期剛好可以讓你 2023 年 1 月 18 日購入,整個新年期間都能慢慢整理你的照片、影片與檔案。這次方案價格十分優惠,終身買斷不會產生每個月的費用,用越久省越多,如果你需要備份的檔案大且多,可以考慮看看經濟又可靠的 pCloud。pCloud 終身制優惠方案並不是每次都有,因此有需要的朋友就盡快購入,越早使用省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