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王室摘銜風波」當娛樂新聞看,未免把丹麥女王想得太簡單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丹麥二王子的四位子嗣在2022年9月被女王摘銜,這件事如果只當娛樂新聞來看,未免也把丹麥女王想得太簡單——丹麥女王在英國女王的葬禮上一定是目睹了什麼,內心有所觸動。但是笑到最後的又會是誰?
移交時城堡是負債的,有四千多萬丹麥克朗。二王子夫婦搬走之後,城堡的旅遊門票收入又繼續跌了20-30%。
如果二王子夫婦當初沒有搬離日德蘭半島,而是留在當地全心經營農業經濟,城堡能否扭虧為盈?是否還會有今天的摘銜這齣戲?可惜歷史不能假設。
最後,拔銜是否應當完全被視為一種懲罰?
亞歷山德拉女伯爵的兩位兒子幾近成年,放飛自我已多年,都在模特行業大放異彩。女王不可能不知道資本是嗜血的,現在各大奢侈品集團的股權結構日趨複雜,不多吸點貴族藍血,都不好意思說錢是哪來的。今天小王子可以半裸上Vogue,明天離上「康熙來了」也就不遠了,到時候連只能看不能摸的原則都保不住。所以還是先保生計吧,反正小王子女友家是丹麥金融望族,以後也不愁生活的。
丹麥女王在英國女王的葬禮上,一定是目睹了什麼
雖然事發突然,或許多年後晚輩們會突然了解祖母的良苦用心:拔銜或許不過是為了提供一個框架來容納若干不便的既成事實,使他們免受英國同僚受到的那種血腥攻擊罷了。現在丹麥人都在愁冬天的暖氣費,皇室子弟還在走秀和拍雜誌封面,這算是體面嗎?一旦小王子變成落毛的鳳凰,後果不堪設想。北京烤鴨好吃,烤鳳凰很多人也都等著吃呢。既然「江南布衣」也不是給布衣穿的,烤鳳凰有什麼吃不得。
世道早就變了,現在的人做事不管不顧的,早沒了底線,「唯願後身生生世世不復天王作因緣」(黃宗羲語),精明一世的女王怎會参不透人情,也不會等到自己落到順帝那步田地的時候才做打算。
想當年,北京價格最公道的旅遊景點之一,就是阜成門內大街的歷代帝王廟,是明清兩代帝王祭祀三皇五帝和歷代帝王處,門票好像只要五塊錢,轉出來還可以去旁邊的地質博物館買寶石標本。所謂公道就在於一向只漲牌位不漲票價,乾隆放了188個牌位進去,比起當初朱元璋只放了十六位要大方多了。當然朱也不是什麼好鳥,把那將漢人搞成劣等民族的元世祖也供在廟裡。
可能因為心裡總不那麼踏實,中國的歷代統治者之間向來喜歡相互致敬,指著沾點前人的光。宋美齡在重慶的歌舞廳邊設計的五步梯,一階石梯都沒有拆,而且放在一個軍事院校校址裡面,等於是變相保護起來了。
中國人忘性也真大,經常把三皇五帝想像成大熊貓之類的毛茸茸慈祥吉祥物,完全不在乎「舜耕於歷山,堯妻之以二女」(尚書大傳),到了後來「堯有子十人」(呂氏春秋),最後竟然是「堯殺長子」(莊子盜跖篇)。所以中國人雖然心眼最多,被人捅鼻子眼屁股眼的時候也只好認了。只希望歷代帝王廟最好永遠只漲牌位不漲票價。為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各位先帝的牌位也要定期作核酸檢測才好。
如果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克羅齊),那麼當代的事情也不過是歷史的重演罷了。丹麥女王在英國女王的葬禮上一定是目睹了什麼,內心有所觸動,然後⋯⋯全球的吃瓜群眾就想起了那句擲地有聲的老話:
Something is rotten in the state of Denmark.
《哈姆雷特》的叔父謀殺國王後的王子復仇記,當然也只有心深似海的英國人才寫得出來。
就在「昨天晚上北極星西面的那顆星,已經移到了它現在吐射光輝的地方」,被謀害的先王以戎裝的鬼魂形象出現,哈姆萊特的好友霍拉旭感慨道:
「那是擾亂我們心靈之眼的一點微塵。從前在富強繁榮的羅馬,當那雄才大略的裘利斯凱撒遇害以前不久,披著殮衾的死人都從墳墓裡出來,在街道上啾啾鬼語,星辰拖著火尾,露水帶血,太陽變色,支配潮汐的月亮被吞蝕得像一個沒有起色的病人;這一類預報重大變故的徵兆,在我們國內已經屢次出出現了⋯⋯」(朱生豪譯本)
丹麥王室會因摘銜一事在未來遭遇制度危機嗎?或許吧,誰知道。丹麥會因此遭遇危機嗎?絕對不會,因為丹麥的萬神殿並不在女王常住的冬宮阿美琳堡(Amalienborg Slot),而是在腓特烈堡(Frederiksborg Slot)的教堂裡,裡面藏著丹麥的社稷秘密,下次再表。
作者介紹
黃照靜,一九八零年代生於重慶,現居丹麥。從北京大學畢業後負笈英美,獲得劍橋大學及康乃爾大學碩士學位。曾在聯合國系統及多個跨國企業服務,二零一三年起旅居北歐。二零一七至二零二零年間在東南亞居住。其小說、散文和詩歌作品散見於《上海一週》、《騰訊大家》、《星星詩刊》、《雅加達郵報》、The Wrong Quarterly等媒體。著有中短篇小說集《星洲往事》和《致普拉烏達》。2016年獲美國Glimmer Train文學雜誌新銳小說獎前二十五名提名。
延伸閱讀
- 「不裝逼毋寧死」的丹麥人:你讓我向左,我就向右;你讓我向右,我就回家洗洗睡了
- 丹麥式排外:「hygge」文化如何劃出外人難以跨越的界線?
- 回顧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強烈的責任感、對王位和臣民矢志不渝的獻身精神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