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流行點刻版畫(上):賞心悅目的古典美人畫,竟然是「綠燈戶」宣傳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05年,我在英國中部林肯郡一個古香古色的小鎮史丹佛,為自己的生日挑選禮物,最後買了兩張一對的點刻美人版畫,柔美女性的風格,掛在牆上,格外賞心悅目。多年後興起做了一番研究,才驀然發現,原來它們並非我想的那樣單純。
文:宋美瑩(佛光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2005年,我在英國中部林肯郡一個古香古色的小鎮史丹佛(Stamford),走進那間古董版畫店,為自己的生日挑選禮物,心裡想的是18世紀眾多版畫風格中最心儀的點刻畫(stipple engraving),最後買了兩張一對的點刻美人版畫【圖1、2】, [1]柔美女性的風格,掛在牆上,格外賞心悅目。多年後興起做了一番研究,才驀然發現,原來它們並非我想的那樣單純。

版畫的標題是「聖詹姆士美女」(A St. James’s Beauty)與「聖吉爾斯美女」(A St. Giles’s Beauty),橢圓畫框中的兩位美女頭像都以側面表現,各自看向左右,形成對看成雙的方式,應該是為了並列展示的肖像作品。
「聖詹姆士美女」頭戴有羽毛與緞帶的帽子,前額有珍珠頭飾,頸部有蝴蝶結裝飾,是位精心裝扮的時尚女性;「聖吉爾斯美女」則頭戴蕾絲便帽,帽緣下方的帶子散置於頸部,前額劉海隨風飛揚,看來隨性自然。
查詢各大博物館與拍賣會網站,這兩張點刻版畫有黑色、紅色、褐色墨水印製的幾種版本,還有加上手繪的彩色版,強調出點刻版畫特有的裝飾特色。
成雙卻對比的這兩張圖,乍看之下的主題,似乎意在表現上流社會與中下階級女性的差別。果真如此嗎?我嘗試從其他線索探詢,畫框下的文字標示有設計者與刻版家的名字「班維爾繪製/巴爾托洛齊雕版」(J. H. Benwell Pinxt. / F. Bartolozzi Sculpt.)以及出版商與年代「帝瑪1783年9月8日出版於河岸街」(Pubd. 8. Sept 1783. by E. M. Diemar Strand)。
這些資訊告訴我們,它是一件國際合作的作品,因為設計者班維爾(John Hodges Benwell, 1762-1785)是位年輕的英國風俗畫家、雕版者巴爾托洛齊(Francesco Bartolozzi,1727-1815)是義大利人,而出版人帝瑪(Emmanuel Matthias Diemar, 1761-1796 fl.)則是位從德國到倫敦發展的版畫商。
這兩張版畫的出版史與相關文化圈,正好代表了倫敦在18世紀晚期作為國際大都會的形象與地位,某種程度也顯示了版畫本身的非凡價值。目前的題目可能是帝瑪的主意,顧名思義,兩張美女畫似乎不是某位特定人物的肖像,而是社會角色的代表形象。也許一個象徵性的題目,可以增加觀看者的認同感,進而提高版畫的銷售量。
就意涵而言,這樣的題目告訴我們,畫中女子其實並不只是代表兩位美麗的女性,而是聖詹姆士與聖吉爾斯這兩個地區的象徵形象。[2]
倫敦的聖吉爾斯區,包括如今備受歡迎的文教觀光區如布魯姆斯伯里(Bloomsbury)、柯芬園(Covent Garden)、蘇活(Soho)等地,但在18世紀卻是惡名昭彰的貧民窟;[3]相對而言,聖詹姆士則是倫敦中心鄰近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的高級區域,自17世紀以來便是貴族的住宅區,至今仍是許多頂級餐廳、劇院、[4]藝術經銷商(如佳士得拍賣行)、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皮卡迪利(Piccadilly)商店街、聖詹姆斯公園(St. James’s Park)的所在地。
在查閱這兩張版畫的類似主題時,搜尋結果出現下面兩張圖【圖3、4】,著實給了我不小的驚嚇──難道我買了綠燈戶的宣傳品嗎?把它們掛在本文青氣質女(呵呵!)的房間,不太妥當吧!

這是前述兩張點刻版畫出版隔年的1784,一位倫敦市中心聖保羅地區的風俗版畫出版商鮑爾斯(Carington Bowles, 1724-1793)所出版同樣題目的彩色與黑白美柔汀(mezzotint)版畫,畫中兩位女子的穿著與頭飾,明顯是仿照1783年的點刻版畫,只是原本古典文雅的風格,登時變成粗俗諷刺的意味。
半露酥胸的「聖吉爾斯美女」,從桌上的酒杯、地上的花盆和身後半開的床簾看來,顯然意指從事色情行業的風塵女子,從破碎的床簾、天花板、窗戶玻璃看,她所在的房間像是個破落戶,牆上貼的印刷報紙(broadsheet),上面更有印了絞刑圖的公告,表示這是犯罪率高的地區;而「聖詹姆士美女」雖衣著整齊,姿態優雅,背景的屋內陳設也算有書卷氣,但從女子手執象徵愛情的玫瑰、俗艷的胭脂妝容與整體色彩看來,應該也是暗指高級妓女或王室情婦之類。[5]
從刻版的技巧看,這兩張美柔汀版無疑是粗糙的便宜貨,畫上也沒有設計與刻版者的名字,表示屬於次級品。鮑爾斯出版的流行版畫,代表了18世紀晚期倫敦都會的商業取向,內容與風格大抵都屬諷刺、黑色幽默、時尚流行、風俗色情等主題。[6]
再晚幾年的1792年,另一位諷刺漫畫家羅蘭森(Thomas Rowlandson, 1756-1827),略去「美女」二字,用「聖詹姆士區」與「聖吉爾斯區」為題出版了黑白與彩色各一張主題更明顯辛辣的線雕蝕刻版畫【圖5】。

Tags: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 Chatbot 、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