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歐洲時遭遇美國晶片禁令,中國電動車的前景如何?

進軍歐洲時遭遇美國晶片禁令,中國電動車的前景如何?
2020年上海普通車展上的蔚來汽車。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中,歐美車企的大排量汽車變得不划算,日本車企開始力推小排量經濟型汽車搶佔市場,並成功躋身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而在這一輪能源轉型中,汽車行業巨變,傳統巨頭的優勢被重估,中國則希望從德美日的跟隨者實現彎道超車,變為領跑者。

10月8日,中國電動車公司蔚來(NIO)在柏林舉辦發布會,宣布旗下三款車型將以租賃的形式,進軍德國、荷蘭、丹麥和瑞典市場,標誌著這家新興中國公司進入歐洲主要市場。

過去十年,得益於政策傾斜和補貼,中國電動車企業快速發展,銷量從2012年的12791輛,到去年突破352萬,增長270多倍,佔全球銷量的一半。

近年來,中國電動車企開始試圖進入歐洲市場,往往選擇挪威作為第一站,因為其補貼和市場接受度最佳。但蔚來此次則進入規模更大、競爭也更激烈的德國等市場,後者是福斯(Volkswagen)、BMW、保時捷(Porsche)等知名汽車的產地。

「一個中國電動車初創企業能夠進入像歐盟這樣成熟的市場,對中國電動車行業是個好兆頭。」經濟學人智庫(EIU)分析師阿魯希・科泰查(Arushi Kotecha)向《BBC中文》表示,雖然達到一定的技術先進水平並非易事,但蔚來的真正考驗是,能否經受住與特斯拉(Tesla)和極星(Polestar)等更成熟的西方電動車製造商的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燃油汽車,電動車在電控系統、雷射雷達、自動駕駛等各方面都需要晶片。然而,美國對中國的晶片封鎖在過去一年不斷加碼,為中國電動車的長遠發展蒙上陰影。

「世界領先地位」

即便在低迷的經濟形式和疫情持續侵擾下,中國電動車銷量在今年9月再創新高。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披露,9月達到70.8萬輛電動車,包含乘用車和商用車,同比增長93.9%;電動車市場佔有率達到27.1%。

這個數字大幅領先美國和歐洲。以今年8月為例,歐洲十四國總共賣出的63.91萬輛新車,其中電動車佔14.55萬輛,其中純電動車為8.98萬輛。

如果拉長時間線看,中國電動車市場增長更為驚人。2012年電動車僅銷售12791輛,2021年銷量突破352萬,增長270多倍。中國也在2015年成為全球電動車第一大市場,並保持至今。

國立台灣大學助理教授謝依芸表示,這主要源於政府的政策和獎勵推動。中國政府補貼電動車超過十年,不過補貼幅度不斷降低,並將在2023年結束,但在經濟上,仍有很多理由購買電動車。比如車牌,在中國要麼需要搖號,要麼需要花大價錢購買,電動車則少了這些限制。

根據中國媒體測算,在12年間政府向電動車行業補貼了約1500億元,由於力度太大,甚至曾出現過電動車企虛假申報,騙取補貼的風波。

今年五月,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Elon Musk)在中文社交媒體平台微博上表示,「似乎很少有人意識到,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發電和電動車領域正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蔚來在合肥的生產線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為什麼電動車這麼重要?

一方面是在經濟上的重要性,申港證券分析師曹旭特發布的報告顯示,以2020年為例,汽車工業對全行業整體帶動效應可達38650億元,因帶動效應對GDP增長貢獻率達到了10.41%。

甚至在疫情重創中國經濟之後,也是汽車行業率先復甦。曹旭特的研究稱,2020年6月和7月汽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別為13.4%和21.6%,均位居41個大類行業首位,汽車工業先於其他行業率先走向復蘇。

經濟學人智庫(EIU)分析師阿魯希・科泰查(Arushi Kotecha)向《BBC中文》表示,相比傳統燃油汽車,電動車用電機取代了內燃機和變速箱,因此零部件更少,勞動密集型程度也更弱,但它對經濟增長仍然至關重要。

「部分原因是他們在能源轉型中的意義和關鍵作用。」科泰查進一步解釋,電動車是一個經濟體中高附加值的部分,因為它不僅包括鋰離子電池的和半導體領域的最新技術,還包括車輛輔助駕駛零部件行業(比如雷射雷達)。

從地緣戰略角度,發展電動車也有其特殊意義。中國電動車巨頭比亞迪(BYD)總裁王傳福提到,中國70%石油依靠進口,其中70%要經過馬六甲海峽,70%石油用在了汽車行業。「這三個『70%』會死死卡住我們的脖子,很容易被人切斷,而一個解決方案就是發展新能源,減少對石油的依賴。」

在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中,歐美車企的大排量汽車變得不划算,日本車企開始力推小排量經濟型汽車搶佔市場,並成功躋身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

而在這一輪能源轉型中,汽車行業巨變,傳統巨頭的優勢被重估,中國則希望從德美日的跟隨者,實現彎道超車,變為領跑者。

因此,相比歐美日韓的老牌車企,中國車企的轉型決心和投入都要大得多,特別是在動力電池和智慧化程度上更是走在前列。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汽車製造商進入歐盟市場只是為了獲得一個立足點。他們的國內市場是如此繁榮,以至於他們沒有真正的必要去尋找新市場。然而,從長遠來看,中國的電動車製造商將處於主導全球市場的有利地位,這要歸功於他們在中國獲得的支持、基礎設施和經驗。」科泰查表示。

晶片禁令是否會阻斷超車之路

自動駕駛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在北京道路上測試的自動駕駛汽車

像蔚來一樣,很多中國車企進入充分競爭的國際市場,卻不得不面對美國晶片禁令的掣肘,這可能使它們在與西方同行們競爭時處於劣勢。

10月7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宣布對晶片出口實施新的管制。其中禁止向中國銷售18納米及以下的DRAM晶片、28層及以上的NAND閃存晶片、14納米及以下FinFET工藝的邏輯晶片生產工具,即刻生效。